焊接残余应力讲义
张思功
0317
焊接应力:钢材焊接时在焊件上产生局部高温的不均匀温度场,焊接中心处可达1600o C以上,高温部分钢材要求较大的膨胀伸长但受到邻近钢材的约束,从而在焊件内引起较高的温度应力,并在焊接过程中随时间和温度而不断变化,称为焊接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应力较高的部位将达到钢材屈服强度而发生塑性变形,因而钢材冷却后将有残存于焊件内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
当局部受热温度较低时,温度应力和变形将在弹性范围以内,并随温度的升降而按比例增减。
钢板完全冷却后,应力和变形恢复到零,不产生残余应力(假定原始钢板无残余应力)或残余变形。
当局部受热温度较高,达到100~150o C(Q235钢)或150~200o C(低合金结构钢)时,钢板中央部分热胀受抑制引起的温度压应力将达到钢材屈服强度;温度再升高
时则进入塑性受压状态,即继续压缩时钢材只发生压缩变形(塑性变形)而应力保持受压
不变。
(屈服时,应力不增加但应变会继续增加。
)
在厚度不大的焊接结构中,残余应力基本上是双轴的,即只有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如图1所示的和,而厚度方向温度大致均匀,残余应力很小。
只在厚度大的焊接结构
中,厚度方向的应力才达到较高的数值。
图1 焊接残余应力
1.纵向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结构中的焊缝(求其是组合构件中的纵向焊缝)沿纵向(焊缝长度方向)收缩时,将产生纵向焊接残余应力。
2.横向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结构的横向(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焊接残余应力是由焊缝及其附近
塑性变形区纵向收缩所引起的,以及因焊缝全长的不同时(有先后顺序)焊
接引起的横向收缩不同时性所引起的合成的。
以钢板对接焊缝为例,焊缝纵向收缩使两侧钢板趋向于形成相反方向的弯曲变形,但实际上焊缝将两侧钢板连成整体不能分开,因而就产生中部受拉两端受
压的自相平衡的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如图2(b)所示.横向收缩不同时性引起的
横向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方向和顺序有关。
每一段焊缝冷却时的横向收缩使
其本身横向受拉(注意这一段焊缝是最后焊接的部位),而对邻近先焊的已冷却凝固部分为横向偏心受压(这一段是指中间焊缝部位),因应力自相平衡,更远处的另一端焊缝则受拉应力,如图2(c)所示。
图2 焊缝横向焊接应力
3.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
较厚钢材焊接时,厚度中部冷却比表面缓慢,会引起厚度方向的焊接残余应力(厚度中部受拉而上下表面为零);且纵向和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和在厚
度方向为不均匀分布。
具体分布状况与焊接尺寸和焊接工艺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