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Φ5.5~Φ10MM圆钢盘条65万T高速线材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ABSTRACT (2)1 综述 (10)1.1 概况 (11)1.2 当前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新技术、新装备 (11)1.2.1 轧前工序 (12)1.2.2 蓄热式燃烧技术 (12)1.2.3 应用先进的轧机进行精密轧制 (12)1.2.4 低温轧制技术 (13)1.2.5 无头轧制技术 (13)1.2.6 其他 (13)1.3 现有生产线装备水平 (14)1.3.2 具有世界二流水平的生产线 (15)1.3.3 一般水平的生产线 (15)1.3.4 较落后的生产线 (15)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6)1.5 高速线材的发展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16)2 产品大纲的制定及金属平衡 (17)2.1 编制产品方案的原则及方法 (17)2.1.1 国民经济发展对产品的要求 (18)2.1.2 产品的平衡 (18)2.1.3 建厂地区的条件、生产资源、自然条件、投资等的可能性 (18)2.2 产品方案的制定 (18)2.3 选择计算产品 (19)2.4 金属平衡表 (19)3 生产工艺流程及过程简述 (21)3.1 工艺流程图如下 (21)3.2 工艺过程简述 (21)3.2.2 坯料的表面处理 (21)3.2.3 坯料的加热 (22)3.2.4 轧制过程 (22)3.2.5 控制冷却过程 (24)3.2.6 盘卷收集过程 (25)3.2.7 废钢及氧化铁皮清除 (25)4 轧钢机的选择 (26)4.1 轧钢机的选择的主要依据 (26)4.2 选择的容 (26)4.2.1 轧钢机的布置形式 (26)4.2.2 轧机机架数量的确定 (27)4.2.3 轧钢机结构参数的确定 (27)4.3 孔型在轧辊上的配置 (29)4.3.1 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29)4.3.2 分配校核道次的孔型 (30)5 孔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31)5.2 确定轧制道次 (31)5.3 精轧孔型设计 (31)5.3.1 确定成品孔的孔型尺寸 (31)5.3.2 确定成品孔前圆孔的孔型尺寸 (32)5.3.3 椭圆前圆孔型的构成 (32)5.4 延伸孔型系统的确定 (33)5.4.1 分配各道的延伸系数 (33)5.4.2 确定各中间扁轧件的断面尺寸 (34)5.5 计算轧辊转速及轧制速度 (37)5.6 力能参数计算 (37)5.6.1 确定各道次的轧制温度 (37)5.6.2 确定各道次的接触弧长 (38)5.6.3 各道的接触面积 (38)5.6.4 轧制压力的计算 (39)5.6.5 轧制力矩的计算 (39)5.6.6 确定空转力矩 (39)5.6.8 确定静力矩 (41)5.6.9 确定纯轧时间 (41)6 主电机的选择 (43)6.1主电机类型的选择 (43)6.2初选主电机 (43)6.2.1 初选电机所采用公式 (43)6.2.2 电机的额定转矩计算 (43)6.2.3 主电机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计算 (44)6.2.4 空转力矩的确定 (44)6.2.5 总力矩 (44)7 轧辊强度校核 (46)7.1轧辊选择 (46)7.2轧辊校核 (46)7.3 电机校核 (49)7.3.1 计算等效力矩 (49)7.3.2 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50)8 轧机产量的计算 (50)8.1 绘制轧机负荷图 (50)8.2 轧机工作图表的制定 (51)8.3 计算轧机小时产量 (51)8.4 计算车间年产量 (51)8.5 计算轧机负荷率 (52)9 辅助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52)9.1 加热炉 (52)9.1.1 选型 (53)9.1.2 加热炉的尺寸 (54)9.2 飞剪 (54)9.2.1 选型 (55)9.2.2 飞剪的基本参数 (56)9.3 高线散卷冷却设备 (57)9.3.1 吐丝机: (57)9.3.2 斯泰尔摩冷却运输机 (57)9.3.3 起重运输设备的选择 (58)9.4 其它辅助设备 (58)9.4.1 钢坯上料台架 (58)9.4.2 固定挡板 (59)9.4.4 推钢机 (59)9.4.5 出钢机 (60)9.4.6 高压水除鳞装置及前后辊道 (60)9.4.7 出炉辊道 (60)9.4.8 钢坯剔除装置 (60)9.4.9 夹送辊 (61)9.4.10 卡断剪 (61)9.4.11 活套器 (61)9.4.12 吐丝机前夹送辊 (61)9.4.13 集卷站 (61)9.4.14 P/F运输机 (62)9.4.15 盘卷秤 (62)9.4.16 压紧打捆机 (62)9.4.17 卸卷站 (62)10 车间平面布置 (63)10.1 轧钢车间平面布置依据的原则 (64)10.2.1 原料库面积 (64)10.2.2 成品库面积 (64)10.3 其它设施的布置 (65)10.3.1 操作台 (65)10.3.2 主电室 (65)10.3.3 轧辊的堆放 (65)10.4 运输通道的确定 (65)10.5 设备间距 (66)10.5.1 加热炉到轧机的距离: (66)10.5.2 轧机机列间的距离 (66)10.5.3 轧机到剪切机的距离 (66)10.6 厂房的设计 (66)10.6.1 厂房跨度布置 (67)10.6.2 厂房跨度大小 (67)10.6.3 柱距尺寸 (67)10.6.4 吊车轨面标高 (67)1. 日历作业率 (68)2. 有效作业率 (68)3. 成材率 (68)4. 劳动生产率 (68)年产65万吨高速线材车间工艺设计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学生:石小兰指导老师:西成摘要本设计为年产65万吨高速线材车间工艺设计。
产品规格为Ф5.5~Ф10.0mm的圆钢盘条,主要钢种有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
成品线材以盘卷状态经压紧打捆后交货,盘卷质量约1600Kg。
产品质量执行现行国家标准。
根据产品规格选择尺寸为140mm×140mm×16000mm的连铸坯为原料。
加热炉为步进式加热炉。
本设计采用全连续无头轧制生产工艺技术,全线共有轧机29架,其中粗、中轧机平立交替布置,精轧机为45°悬臂辊环式轧机,终轧最大保证速度为120m/s。
轧后控制冷却线由穿水冷却和斯泰尔摩散卷冷却线两部分组成。
精整区采用P/F运输线。
关键词:高速线材,工艺设计,无头轧制,圆钢,盘卷,控制冷却Technology Design of High Speed Wire Workshop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 of 650,000 t/aSpecialty:metal material engineeringName:Shi XiaolanInstructor:Zhao XichengAbstractThe design is Technology Design of High Speed Wire Workshop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 of 650,000 t/a. The sizes of the Product is between Ф5.5 and Ф10.0 mm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product we use the continue casting stock with the size of 140mm×140mm×16000mm for the raw material.The m ain poperties are carbon structual steel, quality carbon structual steel and low alloyed steel.The finished wires are delivered after pressed through the bander,and the quality must accord as the country standard.The weight of a coil is about 1600kg. In this technology design,the walking beam furnace is used. There are 29 mills continous rolling in the whole production line,the primary and middle rolling mills are arranged interspersely by one horizontal and one vertical .The maximum speed in the finish areas of the workshop is 120m/s. Both Stail and divergence coils are planted in the control cooling line after rolling .P/F transport chain is used in the finish area.Key words:high speed wire, technology design,round bar,coil,controlled cooling1 综述线材是热轧材中断面最小,长度最长且以盘卷状态交货的产品。
按断面形状可分为圆形、方形、六角形和异性断面等,其中圆形是最主要的产品。
线材是钢铁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它广泛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建设和金属制品行业。
我国1987年开始生产高速线材,受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影响和消费市场强劲拉动的作用,生产线越建越多,产量快速增长,呈现了在装备上追求高速、单线、无扭、微力组合,在产品上追求高精度、高品质、大盘重等特点。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高速线材生产线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2003年全国线材总产量4007万t,其中高速线材2704.75万t,占67.5%;2004年线材总产量4 940.98万t,其中高速线材预计将占75%左右。
1.1 概况(1)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60个高速线材生产厂共77条生产线在生产。
主要设备靠引进的有32条;引进二手设备的有17条;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有28条。
这77条生产线中,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有20条;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有36条;21世纪初建成的有21条。
(2)按地域划分,东北地区有8条;华北地区有19条;华东地区有28条;中南地区有13条;西南地区有8条;西北地区有3条。
按省市划分,省的高线产量最高,2004年产量约占全国高线产量的22%,其次为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