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 第八课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 第八课
行政诉讼基本程序
案例导入 某高校学生因雇佣他人替自己参加考试, 被监考老师当场查获并上报学校。学校根据 《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与该学生 开除学籍的处分。该生认为学校处分过于严 厉,显示公正,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 诉讼,请求法院判定学校撤销处分决定。 想一想:法院能受理此案吗?为什么?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 关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 法院请求,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司法活动 。
张女士的这个损失赔偿案需要经过 哪些诉讼程序?
为赢得该诉讼,张女士应当做哪些 准备工作?
民事诉讼的特点有: ★诉讼对象的特定性; ★当事人处分权利的自由性;
★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上对抗的特殊性;
★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规范性和正当性。
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序
起 诉 和 受 理
开 庭 审 理
1、起诉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 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 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 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 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 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 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 诉; (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 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 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 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 理。
2. 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行政诉讼法》第47条: 当事 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 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 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 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3.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民事诉讼法》147条:当事人不服地 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 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 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 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 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1996年韩国行政程序法出台
1999年,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问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罚法》第42 条: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 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 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 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 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 织听证的费用。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
崇尚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
2
依靠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2009年12月8日,哈尔滨召开了水价调整听证会,12月18 日济南市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 近年,各地政府纷纷就关乎国计民生的价格调整召开听证 会,听取民意,如铁路运输价格调整听证会、公园门票价 格调整听证会等,一时间,听证会风生水起。但与此同时 ,“逢听必涨”、“被听证”、“作秀”等指责声也此起 彼伏。
第149条: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 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 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 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 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第150条: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 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 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到答辩 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 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 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某高官涉嫌贪 污罪、挪用公款罪, 检察机关在掌握了确 凿证据之后,将其收 监,但在检察机关对 其讯问时,该官员始 终保持沉默,不发一 言。
想想看:这种情况下, 检察机关可否加重对 其的追诉?法院可否 因此加重对其的处罚?
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 公安机关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在当事人以及其 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 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搜集有关“听证会”的资料,想一想 政府为什么热衷于召开听证会?听证 会有什么法律价值?完善听证会还需 要做哪些工作?
★程序是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按程序办事是保证事情 顺利进行,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法律程序,顾名思义指的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人的行 为必须遵循的方式和步骤,规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可 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符合法律的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要使其行为受到法律保护,就必须遵循法 律程序。
1. 起诉是指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认为自己所享有的 或者依法由自己支 配、管理的民事权 益受到侵害,或者 与他人发生民事权 益的争议,以自己 的名义请求法院通 过审判给予司法保 护的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法》第111条: 人民法院对符合本法第108条的 起诉,必须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1989年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 讼法》是我国第一部 “民告官”的法律, 在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 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不服的;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 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 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 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 政案件。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某律师,涉嫌 伪造证据、妨害作 证罪,开庭审理 时,该律师提出检 察长及合议庭成员 因与本案存在利害 关系,应集体实行 回避。
你觉得该律师有要 求回避的权利吗?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主要有
1.公民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57条: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 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 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 代为诉讼。 第58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 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 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想一想:你觉得对 该案件,法院应作 何判决?你从这个 案例中能够吸取什 么教训?
诉讼证据是诉讼中 能够帮助当事人还原案 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 实,法院只能根据各方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最 大限度地还原案件的原 始情形,并依此辨明是 非,做出自己的判断。
证据有如下法 律特征: 合法性 客观性 关联性
举证责任的分配
第153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二)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 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 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价格法》第23条:制定关系群众切 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 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 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 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 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 性、可行性。
《立法法》第34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 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 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 多种形式。 第58条: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听 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 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4.公民有申请执行的权利 法院判决或裁决生效以后,义务人不主 动履行义务,权利人有权向法院提出申请, 请求法院强迫义务人履行义务。
增强证据意识
小强放假,与朋友聚餐。就 在小强开启一瓶啤酒时,啤酒瓶 发生了爆炸,因躲闪不及,右眼 被炸伤。众人慌乱之中,忙将小 强送往医院救治,没有顾及将炸 碎的啤酒瓶碎渣收集起来。小强 被炸伤的右眼经过缝合、手术、 出院,共花去医药费、手术费1万 余元。小强找到啤酒的生产厂 家,要求损害赔偿。但啤酒厂家 以没有证据表明给小强造成伤害 的啤酒瓶是本厂产品为由,拒绝 赔偿。
二、依靠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诉讼程序的基本内容 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刑事诉讼基本程序 行政诉讼基本程序
案例导入
张女士下班回家,走 在某小区的一栋楼下,不 巧的是从楼上掉下一个垃 圾袋,正好砸在张女士的 头上,张女士当场被砸晕。 由于无法准确指认垃圾袋 从谁家窗口飞出,无奈, 张女士一纸诉讼,将整栋 楼的住户一并告上法庭, 请求法庭判决该楼的所有 住户赔偿其所受损失。
第112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 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 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 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开庭审理
开庭准备
法庭调查 法庭辩论 案件评议 宣告判决
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地 方各级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审裁判,在法定期间 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法院对案件 进行审理所适用的程序。 第二审程序既是上诉审程序,又是终审程 序,第二审法院所作的判决为终审判决,一经 宣判或者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 再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