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中“阴阳合同”现象的法律分析在我国建筑施工市场,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实行强制招标投标的项目领域,“阴阳合同”现象广泛存在。它是合同双方博弈的结果,是规避法律和行政机关监管的行为。对于“阴阳合同”的效力认定和处理方法,司法实践多有冲突。本文从“阴阳合同”的定义入手,阐述了“阴阳合同”的含义、特点、形成原因、危害性及表现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类和比较深入分析了“阴阳合同”的效力认定,并对“阴阳合同”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作了总结。至此,本文完成了对“阴阳合同”法律现象的体系化研究。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是“阴阳合同”的概述,旨在明确“阴阳合同”的定义: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当事人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在签订中标合同前后,就同一工程项目再签订一份或者多份与中标合同的工程价款等主要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也称“黑白合同”,或是“备案与非备案合同”。
为了使“阴阳合同”的定义更为具现化,文章讨论了“阴阳合同”的含义和特点。进而,从主客观两方面讨论了“阴阳合同”的形成原因,并揭示其危害性。本章节最后,以中标作为时间节点区分了“阴阳合同”的不同表现形式,为第二章的效力分析打下基础。第二章承接上一章的表现形式讨论“阴阳合同”的效力问题,遵从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这一合同形成规律,以是否存在恶意串通为条件,分别分析了“阴合同”和“阳合同”的效力。
并在章节最后讨论了认定上的几个难点。第三章单独分析了“阴阳合同”与合同变更的区分,这本可归属于合同效力加以讨论,但由于这两个法律关系的比较碰撞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故文章为此设立专章。第四章通过对“阴阳合同”法律规定历史沿革的阐述,来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1条的形成,并从“不作效力认定”,“作为结算依据”以及对司法实践的积极意义这三个方面考量司法解释第21条的处境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