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美国中小学教育现状与趋向

当代美国中小学教育现状与趋向

内容摘要:───留美学者谈美国中小学教育及管理讲座札记 94年7月,由北京教育学院干训办公室、教育管理系、北京教育管理研究会主办了留美学者关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讲座。

共邀请了10名留美攻读教育的博士、博士后的学者,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及管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美国学校管理、美国的课程与教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新趋势、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师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教育评估、学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电脑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校长的素质等10个专题。

学者中有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助理,明尼苏达州教育厅的官员,弗吉尼亚大学、希普堡大学、印第安那大学的教师,还有全美教育协会的高级研究员等。

他们都在美国教育界学习、工作7年到11年,他们带来了不少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同时也分析了美国教育中的利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不少启迪。

───留美学者谈美国中小学教育及管理讲座札记94年7月,由北京教育学院干训办公室、教育管理系、北京教育管理研究会主办了留美学者关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讲座。

共邀请了10名留美攻读教育的博士、博士后的学者,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及管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美国学校管理、美国的课程与教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新趋势、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师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教育评估、学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电脑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校长的素质等10个专题。

学者中有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助理,明尼苏达州教育厅的官员,弗吉尼亚大学、希普堡大学、印第安那大学的教师,还有全美教育协会的高级研究员等。

他们都在美国教育界学习、工作7年到11年,他们带来了不少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同时也分析了美国教育中的利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不少启迪。

一、美国开始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国家宏观控制美国的中小学管理,从历史上就形成了由各州管理的体制,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行的体制。

只要不背离联邦宪法,联邦政府无权参与各州的教育。

州管学区,学区董事会任命校长,校长管理学校,校长有权决定课程设置,教师自己可以选择教材。

所以说,美国的中小学五花八门,水平也参差不齐。

美国的基础教育,一直面监着危机,学生成绩下降,素质下降,学生中的吸毒、暴力、早孕、辍学率高(美国义务教育是普及高中)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家庭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在加州一所全国闻名的中学,经调查有25%的学生吸过毒或与吸毒有关。

克林顿出任总统后,决心加强联邦对基础教育的宏观控制。

首先一个举措是在94年3月31日,通过了一部美国教育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拟定了2000年美国教育所要达到的8个教育目标:1.所有儿童能接受所授课程。

不少的学生包括移民都没有接受过学前课程学习,经调查,凡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中,在高中毕业率,升入大学率,独立生活的自主率都高于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而在犯罪率和接受救济率上正好相反。

2.高中毕业生率达90%以上。

3.所有4、8、12、年级学生显示出掌握了规定的课程,所有学生能动脑筋,具有公民意识,接受终身教育,并在现代经济中成为建设者。

4.加强教师进修,使他们获得培训下世纪人才所必要的知识。

5.美国学生将在学习与科技方面处在全世界首位。

6.所有美国成年人具有在世界经济中竞争的技术,并负起公民的职责。

7.所有学校杜绝毒品、暴力、武器、酗洒,并建立有秩序的助学环境。

8.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促进学生的社会精神与学术发展。

联邦教育法中还包括对教育组织、教师、监督组织、培训组织等内容。

联邦政府要求各州都要以联邦教育法来制定、修改本州的教育法规。

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宏观控制的另一举措是,开始下达各年级段学生应达到的全国标准。

哪个州执行全国标准,联邦给钱支持。

各州由专家来制订本州的教学大纲,然后根据全国标准来出题,抽6%的不同程度学生来进行考试,建立州的常模。

然后各学区统一对学生考试,再把学生考试成绩与州常模比较,在比较中,评价学校的教学水平,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

美国对基础教学的管理,历来是分散的,但是,他们已经发现基础教育缺乏国家的宏观控制,对提高整体国家教育水平是不利的,于是开始了加强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宏观控制。

二、美国90年代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趋势美国对300所大企业对人才所需能力的调查,总结出对人才的需求是:1.协作能力;2.解决问题能力;3.处理人际关系能力;4.语言交流的能力;5.听的能力;6.个人事业发展;7.创造性思维;8.领导能力;9.设立目标/动力;10.写作能力;11组织效益;12.计算;13.阅读。

根据这样的人才需求,90年代对课程设置的趋势是从孤立的分科学习,发展为综合课程学习;从理科被定义是“一组事实”,发展到理科被定义为“对科技的应用”;从数学被定义为“计算”,发展为数学被定义为“解决问题”;从读写作为基本技术,发展到把读写作为思考的行为;从原来的先学基础知识再提高思维水平,发展到通过提高思维能力来学习基础知识。

同时对90年代的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变化。

从把学生当成“香肠”来灌,变为由学生通过体会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从把教师当成“圣人”,变教师为学生身边的辅导者;从竞争学习环境,变为创造合作学习环境;从对挑出的优秀学生加以“小灶”,变为所有学生学习综合课程;从把评估即是统考,变考学生之所学,从多种要求评价学校和学生。

三、“合作学习”和“过程学习”现在美国正在倡导一种叫“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领域中一大改革。

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中,正推广这种教学模式。

倡导者提出“合作学习”的模式基于两点理由。

第一,未来社会中需要广泛的协作,未来社会的人如果不懂合作,不会合作,是难以做出成绩,甚至难以生存。

第二,现在美国富裕的家庭多了,他们的子女都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计算机,自己的玩具,尽管有兄弟姐妹,也宛如独生子女一样,养尊处优,把自己闭锁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缺乏交往,心理脆弱,到了学校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不断制造出麻烦来。

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不单是从形式上课堂的课桌合并成小组的形式,也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的讨论和对话,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把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主要追求的目标。

他们常常把教学内容组合成为小组成员经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成果,以集体的成果展示出他们的学习成绩。

例如有的计算机的教学文件包的编制,就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能完成,让学生分别担任船长、领航员、机械师、后勤人员、然后共同去完成预先设置好的一道道物理、数学、气象、生理等难题。

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作业”。

美国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但不排斥独立学习,竞争学习。

这三种学习方法针对不同情境,不同任务,都是需要的,只能因时而宜,因任务而宜。

“合作学习”不适宜于“双基”的识记和训练,而适宜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美国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各种能力,学会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如记住了什么,记住了多少,而且他们更重视学习的过程。

“过程学习”就是方法的学习。

举一例说明,初中学习历史,教师分配给一组学的题目的是“二次大战”。

教师让学生每人去图书馆查阅10本以上关于“二战”的图书,做80张资料卡片,写出“二战”中10个主要人物和事迹,写出10个主要事件,画出3幅有关“二战”的地图,并写出自己关于“二战”的评论。

两个月后在班上交流。

这样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了许多查阅资料、卡片索引、绘制地图、分析问题、撰写评论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方法和能力将广泛地迁移到其它学习领域,甚至是终身受用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

四、考试的新趋势标准化多选题的考试起源于美国,流行了几十年。

标准化考试易于计算机阅卷,节省人力、财力。

但是,这种考试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这种考试方式脱离了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严密推理、论证的过程,决不是猜结果的过程。

其次,标准化考试难以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选了正确答案,不知他为什么对,选了错误答案者,不知他错在哪里,从考试中得不到多少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

再次,标准化考试往往会给教学以一种错误的导向,教师们将如何应付标准化考试的方法当作教学内容去教给学生,真正成为了应试教育。

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找一种能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的考试方法,教育测量专家们找来找去,找到了一种方法,也就是在外国实行了几百年,在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考试评价方法,但这又不是简单的返古,而是考试与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一致的方法,叫“真实水平测验”,也叫“实际表现评价”。

其主要特点在于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或近似实际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测出他们的真实水平。

这种方法实际在美术、体育人才的考试选拔中一直在采用的。

这种类似于分步给分的考试评价,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水平,又能从考试中得到种种反馈信息,以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美国已有14个州开始采用新的考试方法,有的州干脆摒弃了标准化考试。

不少的州还在观望。

这种“实际表现评价”考试方法花费人力多,对阅卷教师的水平要求也高。

美国是很重视考试的,尤其是统考的成绩,学区对学校统考成绩是要排队的,家长选择学校的主要标准也是看学校的统考成绩。

学生要上大学,必须交出大学认可的全部中学时代的标准统考成绩。

但美国从不把学生成绩排队并公布于众,认为这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美国认为考试是对教学的指挥力量,考试应由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测量专家和教师共同来命题,才能符合教学的实际状况,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考试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考什么和怎么考。

五、中小学道德教育美国的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概念,没有我国德育概念那样宽泛,它不包括政治教育。

在美国,政治理论是作为社会科学包括在课程设置中,有的学校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开设为课程。

美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

美国学校里,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不具体的表扬和批评,让学生感到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是最主要的,而具体的成绩则是次要的。

教师努力在课堂上,艺术表演中,体育竞赛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你尽了最大的努力”这句话,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好的肯定。

2.培养学生责任感。

美国学校教育中,在强调每个人有一定的自由度,有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的同时,特别强调每个人必须承担着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3.培养分享精神。

教师应做出榜样,应同学生来分享一切,不能让学生自私,只顾自己。

4.培养信任感。

让孩子讲真话,懂得人人都有被信任的权利。

美国人认为吓唬孩子是逼他说谎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