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产业专题研究一、专题概述1.研究内容以四望镇城乡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对四望镇的产业发展进行研究。
首先对四望镇的产业发展进行研究。
首先对四望镇的产业现状进行多层次的区位分析,明确其在区域的战略地位,明确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然后,对四望镇产业发展思路和定位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各产业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最后,在结合前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四望镇的产业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并提出四望镇产业整体发展的近远期目标和策略。
2.研究目标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从区域统筹协调的角度明确四望镇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并通过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策略的提出,明确四望镇未来产业发展建设的重点和产业布局的宏观格局,以指导四望镇经济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3.研究方法3.1文献阅读在研究前期,阅读大量关于产业演进规律、产业演进系统、产业布局相关理论文献,以保证研究思路上的科学性。
3.2资料收集,现场踏勘通过网络、统计资料和相关部门调研等方法,搜集四望镇的产业经济数据。
同时,还对四望镇进行了现场踏勘,明确四望镇的产业现状,为研究打下基础。
3.3定性定量相结合定性研究侧重于属性关系研究,定量研究侧重于数量关系研究。
本专题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四望镇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策略和思路。
3.4对比分析结合四望镇的产业发展现状,将四望镇分别放在市域、县域、镇域的区域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四望镇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
3.5案例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学习,吸收案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为四望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借鉴。
4.研究框架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产业发展现状概况1.1市域层面产业发展现状(1)概况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
东邻安徽省六安、安庆,南与江西省九江、本省鄂州、黄石隔江相望,西连武汉、孝感,北接河南省信阳。
现下辖黄州区和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个县以及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代管武穴、麻城两个县级市。
版图面积17453平方千米,总人口740万。
(2)各县产业现状对比武穴市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523亿元,同比增长30.92%,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保持黄冈市首位。
在10个县(市)中,武穴的各类农产品产量在市内保持中等偏上的水平。
由黄冈市各县(市)数据比较可知,武穴第二产业有着明显的优势,一三产业相对薄弱。
而将其在整个黄冈的排名与湖北省各产业份额比较,第一产业比重偏大,需继续保持并发展优势产业,继续发展第二产业,同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从生产总值上,看武穴市始终保持在黄冈经济发展首位;从三产业上看,武穴市优势在二产业,但同时一、三产业也在黄冈保持前列。
丰厚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为武穴县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粮食总产量保持每年平稳增长。
武穴市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油菜之乡和长江中下游优质水果基地,是湖北省唯一的粮棉油综合高产示范市和“吨粮田”、“双百棉”同时达标的县市。
(资料来源:2008-2012年湖北统计年鉴)相比周边县(市),武穴市的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没有优势。
但耕地面积在07至11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这说明土地利用趋于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土地扩张。
(3)第二产业发展状况近年武穴市工业系统进一步完善民有民营化产权制度,工业企业改革改制不断深入和更趋完善。
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6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8家,民有民营企业98家。
全市登记注册的乡村私营工业企业756家。
特别是在持续发展科技改造的同时,加大高新技术开发应用。
工业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在黄冈第一。
2011年全市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2亿元,增长48.05%;完成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23%。
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1家,比上年净增31家。
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2家,比上年增加8家。
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3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
根据区位商分析结果,数值大于1的说明具有比较优势。
总体而言,武穴市在医药制造、化工制造、建材加工、机械制造等行业比较具有优势。
1.2县域层面产业发展现状(1)概述武穴市位于湖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湖北省黄冈市南部,北濒长江,与江西的九江、瑞昌隔江相望,北邻蕲春,西与阳新相接,东与黄梅相邻。
作为湖北城镇化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武汉城市圈是省内城镇化发展的龙头。
由于武穴市位于是长江出鄂入赣的门户,是武汉城市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是湖北省规划中的“两圈一带”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
(2)武穴各镇发展定位武穴市下辖包括四望镇在内的8个镇、4个办事处。
按照《武穴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的内容,各办事处和镇的规划定位和发展侧重点如下:田镇、大法寺——属于西部工业新城,田镇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区域居住配套区,大法寺是工业园区的配套居住区并适当发展农业。
大金、石佛寺、花桥——同属中部工业新城,大金和石佛寺都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并承担配套居住区的功能,花桥重点发展服装纺织业并承担相应配套居住区功能。
龙坪、万丈湖——联合形成了武穴市的东部滨江新城,依托优越的农业基础和历史老街的资源,建设成武穴市重要的棉纺加工业基地和旅游服务中心。
梅川镇——北部的生态新城,同时是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并结合生态农业、风景旅游的生态宜居城镇。
余川镇——武穴的旅游特色镇,以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为主,以生态农业为辅,是武穴市北部的旅游接待中心。
四望镇——武穴的生态特色镇,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建设武穴市生态农业示范镇。
与周边镇相比,四望的农业基础相对深厚,但并不算绝对优势,社会总产值远远落后于周边其他镇,传统优势产业相较来说并不突出。
虽然四望镇在产业上和周边城镇多有重合,但规划的侧重点差别较大。
结合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背景,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走绿色宜居路线,生态强镇,是四望镇有别于其它镇最突出的特色和发展之路。
(3)武穴各镇产业现状发展对比武穴各镇的主要产业概况如下表:截止2010年底,四望镇耕地面积在全县11个镇中位于第6位,至2012年没有太大变化。
下面对农业产品粮、棉、油、水产品、肉类的产量进行优势比较。
资料来源:2008-2012年湖北统计年鉴数据来源:其余镇数据均来自《武穴领导干部手册2011》粮食产量08—09年大幅度提升,09—10年经历小幅回落后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排名2010年末全县第5,地位居中,需要资金技术支持发展。
油料产量5年来未见明显增长,10年末全县居第7,缺乏优势。
棉花产量2010年末排名靠前,但除10—11年小幅回升外,这几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5年总计下降约82%,发展缺乏后劲。
水产品产量10年末地位居中,近5年增长缓慢。
2010年肉类产量全县居第4,较靠前,具有一定发展优势。
但近年产量出现下降,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四望镇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在全县11个镇中居第6位,虽然在本镇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大且基础雄厚,但从县域角度看,四望镇的第一产业产值地位靠后,与周边地区比较,发展一般农业没有优势。
四望镇产业优势不明显,地位不突出,急需寻找发展突破口。
应依靠交通区位优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并发展特色农业,合理选择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发展模式,取得市场效益、科技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与二、三产形成联动。
1.3镇域层面产业发展现状(1)概述四望镇地处武穴市西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适合需求量大的农作物生长,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作物生长条件。
地势北高南低,为丘陵平原地貌,中部有两条河流流入武山湖,水资源丰富,为典型的“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
四望镇距离武穴城区28公里,距离“京九”铁路武穴站8公里,距离“沪蓉”高速武穴入口5公里,境内有“京九”铁路栗木客运站和上级规划的“麻阳”高速互通一处。
2011年四望镇社会总产值达54131万元,总人口46624人,人均GDP1.16万元。
(2)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四望镇的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粮食、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特色产业。
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到2012年,四望镇共有农作物播种面积7871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221.1公顷,粮食总产量50325.9吨,产值达9594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23254.97万元,其中生猪出栏216726.7百斤,产值19528.9 6万元,家禽45.14万只,产值1263.67万元。
渔业和林业的产值业分别达到4897.6万元和334.8万元。
数据来源:数据均来自四望镇农村统计年报从2008年到2012年五年来,四望镇的农业产值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畜牧业比例不断增大,并逐步超过了种植业产值。
四望镇各村的农业产业布局大致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镇域中部、西部和西南部以及东部部分地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部,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四望镇各村粮食作物产量现状分布图四望镇各村油料作物产量现状分布图2010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2009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2011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2012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望镇各村水果种植产量现状分布图四望镇各村生猪养殖产量现状分布图四望镇各村水产养殖产量现状分布图(3)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四望域内工业以小型加工业为主。
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200万元,工业企业9个,从业人员32680% 2% 1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主要从事粮油、加工、缝纫、砖厂等。
同时浙江千千万服装有限公司湖北生产基地和新绣服装厂落户新庙街。
其中千千万服装厂现有职工86人,年加工服装10万件,年产值过3000万元,带动四望镇经济发展。
(4)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四望镇的第三产业以包括餐饮业、理发业、修理业在内的生活型服务业为主。
餐饮业36家,理发业52家,修理业60家。
此外,镇域内还包含金融网点两处,政府在新庙镇区招商引资进行商贸城建设。
四望镇提出借助招商引资,打造商贸“航母”。
2010年,通过招商,引来湖北日日顺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泰盛商贸城项目,打造商贸“航母”,建设商贸物流大平台。
采取边建设边招商措施,促进商家落户,2012年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近100家(5)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四望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如下图所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值为80:2:18,第一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第二产业相对薄弱,总体来说,四望镇处于“一三二”型产业结构。
到2011年四望镇人均GDP达1.16万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约合1800美元。
按照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如下表),可以看出四望镇处于工业化起始阶段向工业化初期转换的阶段,但同工业化真正深入实现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