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同时提倡要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特别是拓展性阅读教学已成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抓手。

那么,如何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呢?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就是着眼于课堂,通过精彩的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研读更多的同类文本,在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阅读衔接过程中,不露痕迹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富有人文的阅读环境,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各学科综合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拓展性,主题阅读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需方式,经由阅读我们认识了周围世界以及我们自己,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所在的学校农村,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时间少,阅读内容鱼龙混杂,教师指导阅读缺乏有效性等现象普遍存在,学生阅读“少、慢、差、费”的问题日益突出。

基于对这一现实的反思,在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下,开展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高效的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拓展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拓展性阅读教学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

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认识鲁迅、了解鲁迅这一主题,但是光靠书本上几篇文章,学生是很难体会到鲁迅这一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崇高精神的。

为加深学生对鲁迅这一伟人的认识,我还确定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孔乙己》
等作品都让学生进一步地走入鲁迅,去认识和了解鲁迅。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太阳》《松鼠》这类的说明性文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多少有些不够尽兴,所以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途径继续下去,去寻找科学的路径,适时推介课外读物法布尔的《昆虫记》,布封的《自然史》。

一篇课文教好后,学生应当感到意犹未尽,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最大限度地去拓展课程资源,并及时地进反馈、交流,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钻研同类文本。

如学习《穷人》,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就应提出相关的要求,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细细地体会这些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词句,从中体会到桑娜内心的矛盾,那是因为她毕竟是在家庭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来的。

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渔夫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她不得不担心渔夫会骂她、会打她。

通过矛盾心理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桑娜内心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上课时,我围绕读一读,圈一圈,品一品,写一写四步骤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桑娜宁可自己挨打、挨骂也要抚养邻居西蒙的孩子的决心。

根据这一指导方法,我为学生推荐了《草房子》一书,因为书中的人物男孩桑桑的内心描写非常细腻。

书本描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课外文章或书籍,如《绿山墙的安妮》、《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让他们把课内学过的方法用到课外相关阅读上。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延伸活动。

喜欢阅读和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完成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和对阅读美感的体验,仅仅依靠课堂内的有限阅读和课堂内容是不够的,而是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开放式的课外延伸活动,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读书汇报,好书推荐,交流心得,故事会,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形式,不断的开发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兴趣,发展小学生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展开小组之间的
阅读评比,让小学生自己来选择具体的阅读材料,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籍范围,然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进行讲故事比赛和心得交流,并且通过竞赛的形式来评出最佳阅读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四、对阅读的情感体验进行总结。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一些名言警句、好词佳句进行积累,提倡学生对阅读的情感,体验进行总结。

可以通过写日记、编童话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课外拓展,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我爱阅读”的主题时,课后我安排了一个关于读书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者是故事,也可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了解图书的种类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读书汇报,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结果令我很是欣慰,有诗歌朗诵的、有谈读书感受、读后感的、有表演课本剧的也有讲名人读书故事的,形式多样,出乎我的意料。

五、要遵循适度、适时的原则。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比较少,满足不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发展起不到作用,导致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写水平得不到提升,更达不到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读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实现阅读的拓展教学,让小学生的语言得到丰富,所以目前小学语拓展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主要目标。

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和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互相补充、互为相长的关系,但是不能互相替代。

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本着适量和适度的原则进行拓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应当与课堂内的教学内容有互相助长的作用。

在课内外的拓展过程中,要适时地、不露痕迹的运用拓展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巧妙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更加形象生动的浩瀚文明,让祖国的灿烂文化,通过一次一次的交流与碰撞深深的印入到学生的心中。

总之,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要眼于课堂,通过精彩的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研读更多的同类文本,在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阅读衔接过程中,不露痕迹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富有素养的、富有人文的阅读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