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 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 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 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 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品读赏析
试着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 欢乐 内心苦闷抑郁 昂扬、明朗 阴沉、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复又振起,表示了自己拥有宏大的理想抱 负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 乐观的调子。 全文感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
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 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 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停”、“投”、“拔”、“顾”四个连 续的动作与“金’”、“清”、“玉”、 “珍”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刻画了诗人 内心的苦闷和感情的跌宕起伏。
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 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闲适恬淡 的情趣和心境,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悠然见南山”中“见”,能否换做“望”。 不能,“望”有意去看;“见”即看见, 无意间见到,与作者悠闲自得闲适恬淡 的生活和心境相符。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 “值”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
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 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 之珍贵。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手法高 度夸张,表达了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和不舍 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 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 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 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 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 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 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 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 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 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 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 自己叹息。
饮
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而:却。 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 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此二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
这里形 容雪花 指西域的天气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擎红旗冻不翻。 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 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 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 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 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 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 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 死与大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 园生活。 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 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 的抒情小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的
热爱和生活在田园的安乐、惬意
之情。
行
路
李 白
难 (其一)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 贫困孤苦的处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营门
岑 参 阴云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锦缎做的 狐皮袍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被子 穿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阴暗无光 镇守边镇的长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hè牵引 官此为泛指, 下雪后红旗冻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与上文的“将 住了,北风吹 军”是互文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来,也不能飘 动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天太冷而冻 得拉不开弓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 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 广漠无垠的空中(室外)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 住所(室内)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 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 “不暖”和“薄”,均写出雪天的奇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析: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 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 追求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 喻,形象地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 理想无法实现。包含了无限的迷茫和悲 愤。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来:语助词。忽复:忽 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 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 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 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 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 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 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 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 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 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 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发挥神奇的想象,运 用新奇的比喻,将寒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 梨花,形象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 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 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 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 的寒威。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 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 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 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 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 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 诗人的乡土之思。(由写雪景过渡到送别)
岑参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 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 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 诗。
节度使下面资佐 理的官吏 用兽角装 用丝织成 饰的硬弓 的帐幕 纵横的 样子 大沙漠 这里指主 帅的营帐
行 路 难
zūn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s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 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 路
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背 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 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 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 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 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 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 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 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 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 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 写下了这首诗。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 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 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 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 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 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 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 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 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急促,声调低 抑,显示出诗人回到现实心情阴沉、低落, 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一直顺利的风。会:副词。“一 定、必然”的意思。直:径直,直截了 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 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踏里裂。床头屋
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 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 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 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 来。布被盖了多年,又 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 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 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 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 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 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 怎能挨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