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与弊辩论

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与弊辩论

尊敬的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及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小学生用智能手机弊比利多。

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我们需强调两点定义:首先,这里特指智能手机,而不是普通传统手机。

所谓智能手机,通俗地讲,就是可以自行安装软件、玩游戏、看电影,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上网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也就是功能像电脑一样的手机,他使得我们总能在上面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总是爱不释手。

其次,这里特指小学生群体,而不是所有人群,是有着自控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等一系列特点的特殊人群。

生活中,虽然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也会带来一定的便利性,比如:不回家吃饭了,用手机打个电话告诉家里;碰到个别字不认识,用手机查一下等等。

但这些并不是必须用智能手机才能解决,而且比起这些,智能手机给小学生带来的害处却要严重的太多太多!
1.会让小学生沉溺于手机上网、游戏,不能自拔,荒废学习。

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弱,很容易被手机游戏或影视内容吸引。

北师大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小学生不是把智能手机当成通讯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的超级玩具,北京近5万中小学生网游成瘾,没有时间用于学习,会逃课,熬通宵,成绩直线下降。

广东省社科院青少年成长教育中心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广州当代在读小学阶段的“零零后”中,有七成以上每天都玩网络游戏,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99%的时间是用来上网、看影视、玩游戏。

(这里有个真实案例,家住台城李女士给儿子买了一款三星的智能手机,但没过一个星期就后悔了,自从拿到手机,儿子早晨一醒,别的事情不做,先开手机打开网游客户端,一有时间就把手机拿出来玩,上课偷偷地玩游戏,写作业也要不时的玩几把,甚至晚上躲在被窝里都能玩上几个小时,性格也变得寡言少语。

有一次爱人钱包里少了500元钱,追问后孩子承认,他偷拿钱在校门外的商店里买了游戏点卡。

李女士痛心疾首的说,“我们大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孩子自控能力就更差了。

原本为了让孩子能够用手机方便的查阅百科,背单词,却好心办成了坏事,手机成了毒害孩子的罪魁祸首。

”)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试问能有几个同学,面对智能手机能经得住诱惑?有哪个同学怀揣智能手机时,不是废寝忘食?
2. 过度玩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体质下降,并引发一些疾病。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远未发育成型,痴迷手机游戏和上网,使得他们都早早成为了低头一族,对视力和身体损伤极其严重。

据专家研究,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80%;并且,长时间上网容易把精力、脑力耗到极点,进而诱发一系列诸如经
常性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虚弱、脊椎发育不良等“手机病”。

据信息时报报道,10月初,重庆一名家长因儿子沉迷于玩智能手机成了近视眼,后换普通手机,儿子视力好转,遂联系校长表示愿出资40 多万元把全校学生的智能手机换成非智能手机。

3.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害。

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目前,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手机释放的电磁辐射对脑细胞的影响比以往估计高出两成。

此项研究由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进行。

其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教授指出,电磁辐射的遗害会不断累积,在10至15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手机普及而导致的癌症案件。

4.过多的使用智能手机对人的社交和心理健康不利。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玩手机上的时间越多,与家人和同学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会更加地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或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性格也变得更加孤僻和偏激。

5.小学生会受手机网络上不健康信息的污染。

玩智能手机难免会接收到不健康的内容,小学生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弱,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有的甚至会主动通过手机上网搜寻浏览不健康信息。

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严重玷污了学识的心灵。

6.助长学生攀比成风。

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还有一个原因———攀比。

班上某个学生用了手机,另外学生看到以后,就会产生攀比好奇心理,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你的手机有游戏,我的没有,那我也要有;你的手机能上网,那我也要能上网的手机……学生在攀比中,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玩游戏和上网接触不良信息及对手机依赖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以手机来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

这样会让学生虚荣成性,不思进取。

7.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

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上千元。

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更有甚者,前段时间,一个10岁男孩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配件、路由器等,孩子事后给出的缘由是很多同学都
有智能手机,可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

这件事足可见,智能手机的魔力有多么大啊!
8.手机为学习上偷懒作弊提供了条件。

有些同学一有问题就用手机查询答案,不愿做自己的思考尝试,时间长了就偷懒成性、严重依赖上手机,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用手机舞弊也是一种最好的武器,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9.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

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总结:
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它的弊远远是大于利的。

首先,手机游戏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由于小学生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它会使我们着迷,最后玩物丧志,放弃自己的学业。

其次,是对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长时间的手机使用造成视力下降、体质下降、精力下降;网络上的许多不良信息,无时无刻的不在催残着我们的心灵。

再次,造成金钱的大量“挥霍”,虚弱攀比成风,学习偷懒成性,还会妨碍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他人学习。

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智能手机的功劳。

总之,我们不否认智能手机利的存在,但是也绝对不能忽略了其存在的巨大弊端,尤其对于自控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可塑期,我们要尽可能地接触有利的东西,尽可能地避开弊端、避开祸害。

为了我们专心学习和健康成长,少用智能手机、不迷手机游戏、拒绝不良信息,应成为每一位同学的自觉行动
驳斥对方论点
1.手机可以安装学习软件帮助学习。

学习关键是课堂听,课后练,课外阅读,不可能靠手机学习的,也没有任何一个成绩好的同学是靠手机学起来的。

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查字典、问老师,或和同学探讨,不是非要用手机才能解决。

而且用手机查多了,会养生偷懒的学习习惯,什么问题都依靠网络,会弱化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上网真的能帮助你们提高成绩的话,为什么国家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国的教育机构呢?即使网上可以学到知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
每天背着书包来学校上课呢?干脆回家上网自学不是更好吗?省得每年还要家长花上千元来供你们上学!
2.方便父母联系。

可以用普通手机,或者用学校的电话,同样联系方便,而不是非要智能手机。

3.听英语锻炼口语。

英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读,用随身听、MP4播放器等许多工具听读,而不是一定要用手机。

真正要学会英语,不是依靠手机的,以前没有智能手机,大家照样能学会英语。

5.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新闻。

小学生在校时间,更多的精力要花在学习上,而不是随时随地上网。

并且上网会有很多延伸的阅读链接,会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小学生难以抵挡诱惑,会浪费很多时间、甚至痴迷网络。

所谓浏览新闻只不过是一个可笑的借口。

6.扩大交往圈,与人交流。

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网络虚拟环境如此混杂,我们不应该上网交友,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友好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此外,对方可能说“你说了这么多弊端,为什么大家还都用手机,这不是互相矛盾么?可见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历史潮流,是不可逆的,是正确的。

因此可见利大于弊”那么这时应该告诉他们“中学生使用手机日益频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潮流而不是历史潮流,社会潮流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才要举行这场辩论赛。

为的就是辨明真理。

而我们之所以要针对这一社会潮流展开辩论不正是因为这一潮流带来了问题,不正是因为它暴露了大量的弊端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