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2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2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 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称为总需求分析。
由于在总产量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有实现均衡的 可能,所以均衡的实现最终由总需求水平的大 小决定。总需求多大,国民收入就多大,并且 在这个水平上稳定下来,不再变动。抽象掉了 总供给方的因素。
由总需求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
上述前提假定的情况只有在经济大萧条时才能够出 现,所以凯恩斯经济学有时被称为萧条经济学。该 假定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后三章的分析中都适用。 该假定集中体现了凯恩斯定律的含义。凯恩斯定律 与古典经济学的萨伊定律完全对立。
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消费呈现两大 特点:一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迅速下降, 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从过去接近60% 的水平逐渐降到50%。第二,从消费结构看, 居民消费比重较低,公共消费较高;物质型 消费较多、服务型消费较少。本世纪初,服务 业占GDP43%到44%,后来慢慢下降,降到了 大概不到40%。
凯恩斯理论的补充
思考
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增加,消费是否会增加? 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等级不变,边际消费倾 向会不会增加? 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不变,其他的家庭收入 提高,这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会不会提高?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1、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效应,即示范效 应, 2、消费有习惯性,当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 而且受到过去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 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 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 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 出发的直线;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 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 正截距的曲线。
2、假定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在大萧条情况下,凯恩斯认为也许价格机制不能 起自动调节作用,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 变动的经济机制,存在价格刚性。
刚性一词的含义是僵化的、不易变动的。
英文是:Downward Rigidity 。 翻译成“拒下刚性”。
价格刚性两个体现:
(1)在劳动力市场,即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
二、储蓄函数
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S = S(y)
1、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 的比率。 S MPS y
当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时
0<MPS<1
dS MPS dy
2、平均储蓄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 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S APC y
c s
3、储蓄曲线:
是平衡项。
Δ inv 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不是价格调节机制。 这说明价格并非唯一的调节机制,产量也构成一种调节机制。 这就是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和均衡的调节 机制。
六、均衡产出的概念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Y=C+I
AD
AD
100 45o 0
E
100
E
inv>0
inv<0
S=S(y) B y
抽象分析线性储蓄函数:
S=Yd-C=-C0+(1-c)Yd
s S=-C0+(1-c)Yd
o
线性储蓄函数
y
可支配收入
短期和长期储蓄函数S
S = (1- c)Yd (长期) S = - C0+ (1- c)Yd (短期)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cs c=c(y) A
本章重点:
⒈ 认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掌握国
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⒉ 认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掌握消费函数和 储蓄函数。 ⒊ 理解乘数原理。
三章通用前提假设:
有四个层次含义: 1、假定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
生产能力闲置的两层含义: (1)劳动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失业。 (2)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开工率 不足。
四、总支出AE与总需求AD
总需求AD:在价格、国民收入和其它经济变 量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厂商、政府和国外 部门愿意支出的数量。 总支出AE = C + I + G + NX
AD:愿意的支出 AE:实际的支出,把AE中不愿意的剔除,其余的可以计入
AD。
AE分成四个部分: • C: 全部是意愿的,计入总需求AD。 • 私人国内总投资,用I(Investment)代表。 • 重置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存货统称为计划投资,
C C 或 MPC y y 当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
dC MPC dy
0<MPC<1
2、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 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C APC y
收支相抵线
收支相抵点
C 10 45o 0 10 消费曲线
C
B
A
E
45o y 0
线性消费函数
1、两函数互为补数 2、APC和MPC都随收 d 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o -d 大于MPC;APS和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但APS小于MPS 3、APC+APS=1 ; MPC+MPS=1
45o
y0
s=s(y) y
第三节 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
非计划存货投资
五、均衡的调节机制
• AE – AD = Δ inv 或者Y – AD = Δ inv,AE、AD两者 差额是Δ inv。 • Δ inv 的几种情况: 1、当(AE ≡)Y > AD时, Δ inv > 0,供过于求,存 在积压, 厂商减少投资,导致投资水平I 下降,引起实际 总产量下降, 即:C + I↓ + G + NX ≡ Y↓ 直至(AE ≡)Y = AD ,Δ inv =0 。
课外阅读:对需求和供给哪方重要的百年争 论 ——凯恩斯定律和萨伊定律*
相关链接
凯恩斯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
的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
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基本假定
1、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 2、各种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价格水平不变 4、利率水平不变 5、投资是自发(自主)的变量 6、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均衡分析中找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才有意义。
AD = AS ① • AD = C + I计= C + Io ② • AS = Y = Yd = C + S ③ 均衡条件之一:C + Io = Y ─→ 待说明的变量C 均衡条件之二:C + Io = C + S ─→ 待说明的变量S
•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关于消费和储蓄的知识
记为I计、或者I自,可以计入AD。
• I = I计+ Δ inv
I——总投资
• G: 完全愿意,计入AD。 • NX: 全部愿意,计入AD。
AD = C + I计+ G + NX AE = C + ( I计+ Δ inv ) + G + NX AE –AD = Δ inv, 当Δ inv = 0 时, AE = AD, 即:Y – AD = Δ inv, 当Δ inv = 0时, Y = AD
• 2、当(AE ≡)Y < AD时, Δ inv < 0, 供不应求,存在脱销,厂商增加投资,导致投 资水平I 增加,引起实际总产量增加。
• 即:C + I↑ + G + NX ≡ Y↑
直至(AE ≡)Y = AD ,Δ inv =0 。
Y(AE)围绕AD上下波动。
3、(AE ≡)Y = AD 时, Δ inv =0,供求相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导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C = C(y)
C
10
45o
B
0
10
消费曲线
y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数量是价格的函数,受到收入水平的 制约。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不变,所以消费数量只是 收入水平的函数,并且是Yd(税后的收入)的函数,不是Y (税前的收入)的函数。 C = Co + cYd
课程邮箱 邮箱地址: jjxznufe@ 密码:jjxznufe
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 的介绍信。 ——培根 关心他人是成功的关键。 ——艾森豪威尔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收入—支出模型
内容提要:
1、均衡产出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4、投资函数 5、国民收入的决定 6、乘数原理
第二:长期,从人的一生来看,排除了继承遗产的情况,没
有收入,就没有消费。 长期消费函数为:C = cYd 当Yd = 0时,C = Co = 0
(2)引致消费cYd(由于收入的增加,导致的 消费的增加) c:边际消费倾向MPC
介绍两个关键概念: 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 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45o 100 Y 0 100 Y
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 的支出。
两部门:
• 消费者:C • 厂商: I计(I计是外生变量)
I计= Io 由于不存在政府,无政府的收入TA与支出G、TR ∴ Y = Yd = C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