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2014年12月No.23December ,2014我国社会学高影响力学者研究领域探析李永明1,王佳莹2,李雪3(1.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江苏南京210042;3.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作者简介:李永明(1989-),男,山西交口,硕士研究生。
摘要: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 收录的期刊论文及其引文功能为基础,通过社会学领域作者的h 指数,确定了高影响力学者,并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社会学;高影响力学者;研究领域;h 指数1数据来源根据CSSCI (2012-2013)拟收录来源期刊目录,由中文社会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来源期刊收录的原则方法经讨论后审定,拟收录25个大类的学术期刊535种,按学科代码顺序分类排列。
选定社会学领域9种核心期刊,利用中国知网(CNKI )检索并统计在核心期刊收录论文中作者的发文量,降序排列以确定核心期刊高发文量的作者为候选学者。
2候选学者的产生选定的社会学领域9种核心期刊如表1所示。
截至2013年12月31日,《社会学研究》共收录论文2663篇,依照作者划分,分别是李路路18篇、朱庆芳14篇、风笑天13篇、李培林13篇、郑杭生11篇、周晓虹10篇、胡荣10篇、孙立平10篇、吴忠民10篇、王雅林9篇、张琢9篇、冯钢9篇等。
按照同样的方法检索《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人口学刊》《社会:社会学丛刊》《人口与经济》《人口与发展》《南方人口》《西北人口》收录的论文数量。
归纳整理后,发现在9种核心期刊中发文量大于10篇(含10篇)的作者共有75人,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3h 指数大于10(包含10)的作者确定H-index ,又称为h 指数或h 因子(h-factor ),h 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 ),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方法。
h 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 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1]。
h 指数的计算基于其研究者的论文数量及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赫希认为:一个人在其所有学术文章中有N 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 次,他的H 指数就是N [2]。
可以按照如下方法确定某人的h 指数:首先,将其发表的所有CSSCI 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序;其次,从前往后查找排序后的列表,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所得序号减去1即为h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管)单位收录论文数量(篇)1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6632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19573人口研究中国人民大学33434人口学刊吉林大学30115社会:社会学丛刊上海大学52946人口与经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41927人口与发展北京大学6368南方人口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18789西北人口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3112表1社会学(9种)核心期刊15--序号作者发文量(篇)序号作者发文量(篇)1李树茁7639洪英芳162穆光宗6740李稚163王桂新6441宋健164李若建5242杨菊华165黄荣清5043王金营156邬沧萍3544刘长茂147陈卫3145于潇148原新3146朱庆芳149乔晓春3047风笑天1310田雪原3048胡荣1311郑晓瑛2949王冰1312景跃军2850阎志强1313彭希哲2851陈功1214翟振武2852郝虹生1215李建新2653鹿立1216段成荣2554杨道本1217郭志刚2555杨子慧1218陈剑2456蔡昉1119王胜今2457邱红1120曾毅2458郑秉文1121陈友华2359郑桂珍1122杜鹏2360郑杭生1123辜胜阻2361查瑞传1024郭志仪2362范力达1025李路路2263林成策1026李培林2264林富德1027桂世勋2165刘家强1028姜向群2166路磊1029王树新2067路遇1030叶文振2068孙立平1031朱国宏2069童玉芬1032尹豪1970王晓峰1033李建民1871吴忠民1034刘爽1872张车伟1035杨雪1873张枫1036张善余1874钟逢干1037王化波1775周晓虹1038张敏才17表2在9种核心期刊中发文量大于10篇(含10篇)的作者情况指数[3]。
h 指数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论文和引文指标巧妙地捆绑结合,使得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2个指标相互制衡,为评价学者科研绩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根据h 指数的定义,全面检索候选作者在核心期刊及非核心期刊的总体发表论文情况,检索出每一位作者截至2013年12月31日发表论文的总篇数,同时将每一位候选作者发表的论文按照被引次数从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的被引次数,用那个序号减去1得到该作者的h 指数。
最后将h 指数降序排列,确定高h 指数即高影响力学者名单如表3所示,并对他们的研究领域进行统计分析。
4社会学领域高影响力学者的确定对表3进行统计分析,这46位作者中,h 指数最高为56,h 指数对应人数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根据h 指数对应的人员分布情况,决定将h 指数大于18(包含18)的26位作者认定为社会学领域高影响力学者,并对这些学者的研究领域进行统计概括。
5社会学领域高影响力学者的研究领域5.1高影响力作者机构统计(见表5)从表5可知,社会学领域高影响力的学者所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最多,有7人,占26.92%,其次为北京大学5人,占19.23%,中国社会科学院3人,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各2人,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大学各1人。
由此看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此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高校机构及以此作为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
5.2高影响力作者的相关情况及研究领域蔡昉,男,1956年出生。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人口学、劳动经济理论和现实人口与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郑秉文,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16--序号作者h 指数序号作者h 指数1蔡昉2524郑晓瑛182郑秉文3525李建新183郑杭生3326陈友华184辜胜阻3027桂世勋175李树茁3028李树茁176段成荣2929曾毅177王桂新2830张善余168李路路2731陈功169穆光宗2732邬沧萍1610李培林2633刘爽1511风笑天2634黄荣清1512彭希哲2235田雪原1513原新2236郭志仪1414李建民2137王冰1415王金营2138王树新1316乔晓春2139宋健1317郭志刚2040景跃军1318杜鹏2041王胜今1319陈卫2042朱国宏1220姜向群1943杨菊华1221李若建1944于潇1222叶文振1845朱庆芳1123胡荣1846尹豪10表3h 指数大于10(包含10)的作者情况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和企业年金等。
郑杭生,1936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和评审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实施马克思h 指数累计人数累计百分率(%)≥30510.87≥251123.91≥201941.30≥192145.65≥182656.52≥153576.09≥1046100.00表4h 指数对应的人数分布编号学者h 指数所在机构1蔡昉56中国社会科学院2郑秉文35中国社会科学院3郑杭生33中国人民大学4辜胜阻30武汉大学5李树茁30西安交通大学6段成荣29中国人民大学7王桂新28复旦大学8李路路27中国人民大学9穆光宗27北京大学10李培林26中国社会科学院11风笑天26南京大学12彭希哲22复旦大学13原新22中国人民大学14李建民21南开大学15王金营21河北大学16乔晓春21北京大学17郭志刚20北京大学18杜鹏20中国人民大学19陈卫20中国人民大学20姜向群19中国人民大学21李若建19中山大学22叶文振18厦门大学23胡荣18厦门大学24郑晓瑛18北京大学25李建新18北京大学26陈友华18南京大学表5h 指数对应的人数分布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组首席专家等。
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研究,在社会学定义、社会运行、社会转型等方面有开创性研究。
辜胜阻,男,湖北武汉人,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家。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
主要研究宏观经济与产业升级、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城镇化与社会发展、创新经济学与金融创新。
李树茁,男,1963年出生。
系统工程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兼职教授,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和评价,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段成荣,男,1965年出生,教授。
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统计、人口迁移与流动、儿童、教育、婚姻家庭。
王桂新,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分析及管理与评价、城市与区域分析、经营及政策评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决策系统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李路路,男,195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组织研究(“单位制”研究)。
穆光宗,男,1964年生于浙江象山,法学博士,目前为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人口学、社会老年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李培林,男,1955年出生。
现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社会学研究所首席管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社会结构、企业组织和社会政策。
风笑天,男,1954年出生,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
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研究方法,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独生子女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