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午殇思

甲午殇思

读《甲午殇思》有感岁逢甲午,狼烟犹在。

《甲午殇思》在策划心语中写道:‚ 120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宛若无法痊愈的伤口、无法挥去的噩梦、无法逾越的鸿沟,令人在无法驱散的硝烟中悲不自胜‛。

甲午战败,中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使中国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

清政府无力承受巨额赔偿,只能向西方列强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

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原来的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严重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安全。

台湾被日本割占,数百万骨肉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年。

而日本却因为武力掠夺,不仅得到了其此后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扩张的原始积累,甚至也为其扩大生存空间、伺机大举侵华打下了基础。

今天很多军事名家、当代学者,就120年前甲午战争的惨痛历史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

其中,我很认同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的观点:甲午之败是文化之败。

他认为:‚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其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分析甲午战争,同样必须分析双方的基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才能找到千年前的根源,也才能看清千年后的发展‛。

通过中日两军当时的精神状态对比:‚中国老百姓送亲人上前线,哭哭啼啼‛、‚日本欢送亲朋子弟入伍都以‘祈战死’三字相赠‛、‚旅顺大屠杀时,中国百姓几乎未有任何抵抗,绝大多数神情麻木,如待宰羔羊‛,可以看出甲午之所以战败的端倪。

在中国,一共发生过两次刺杀日本高官的事件,一次是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一次是尹奉吉炸死陆军大将白川义则。

两个义士都是朝鲜流亡者。

朝鲜人在中国土地上尚且如此,面对日本的疯狂掠夺和肆意屠杀,我们的国人是怎样自处的呢?日本有本侮辱中国人的书叫《支那论》,说中国人‚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没有感觉,仍能继续活着‛。

《日清战争实记》描述:‚支那大将身形高大,力气超群,貌似可指挥三军,然一旦开战就变成弱虫一条,尚未听到枪声就逃之夭夭,甚至披上妇女衣装,企图蒙混过关。

‛李鸿章幕僚也说:‚倭人常谓中国人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实是现在景象。

‛这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如果一条河的鱼全病了,那就是水的问题‛。

这个‚水‛就是指中国文化。

首先来看看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日本对中国和亚洲的威胁由来已久。

日本1.2亿多人口,拥挤在狭小的岛屿上,四面环海,又在地震多发的不稳定的板块上。

自然的危机感极易诱发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而在历史上,日本一直就是个多战争和杀戮的国家。

明治维新前两千多年历经幕府、武家政权和武士巨头的统治,形成了以武士道精神为本的民族性格,与国家儒家伦理融合,为之披上儒雅的外衣。

例如日本武士为试刀而砍死无辜路人,杀后彬彬有礼地向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

这就是武士道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

因此,日本民族善于在恭谦的假象下,骨子里隐藏着傲慢和残暴的野性。

日本是列强中对我国侵略次数最多,也是强迫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多的贪婪帝国。

16世纪末,统一日本的丰田秀吉就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灭亡中国,迁都于中国,天皇居北京‛。

日本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日本的国土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

日本在我国犯下罪行的手段也是最野蛮最残忍,使其他侵略者都惊愕。

除了甲午战争,8年侵华战争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5620多亿美元。

别忘了日本至今还没有真正承认侵略罪行,日本军国主义并不是‚死灰‛而是暗火!比较同样是战争的发动国的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态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向华沙犹太人死难烈士纪念碑下跪谢罪被世人称道,并被视为代表了德国对战争的忏悔态度。

柏林市中心伫立着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让每一个德国人铭记被德国纳粹屠杀的犹太人。

德国不但清还了全部政府的赔款,还主动赔付民间巨额损失。

德国的真诚认罪,让欧洲各国原谅了它,获得新生并重新融入欧洲大家庭。

再看日本,它们一直认为打败日本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因此它们非但没有真正忏悔过自己的罪行,甚至还变本加厉,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再来看看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对‚天‛的信仰。

在‚天人合一‛观念和对‚天‛崇拜的基础上,中国形成了‚道教‛和‚儒教‛。

因此古代中国不乏信仰,当时儒教处于主导地位,大部分的人都信儒,也有信佛、信道的。

但在秦始皇之后,专制皇权大行其道,对民众一代一代进行奴化教育,普通百姓只知道君王即代表国家,他们信仰和崇拜的只是个人,而不是整个国家。

因为历史的曲折及持续了几千年的民族融合,渐渐中国民众思想成为一盘散沙。

每个人最终只相信自己,并按自己的意志确立行为,缺少统一的道德意识和真理意识,精神领域没有共同的凝聚和约束,造成精神世界的信仰缺失。

这也表现在很多方面: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中国,人情高于法律。

一代又一代人在徇私枉法、贪赃受贿的社会不公正和法律不公正中互相效法模仿;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物质那点可怜的贪欲上;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

早在200多年前,一个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人到中国走了一趟,回去后一阵见血地说了一句话:‚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做官‛。

日本间谍方小太郎研究中国后也得出一个结论:‚人心腐败已达极点‛。

这与现今社会多数人追捧的声色犬马、腐朽堕落的文化生活不谋而合。

教育教给他们无神论并批判封建思想的罪恶,宗教和传统不适合他们。

他们虽然在从小的教育中就被灌输共产主义,但是从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也会对之产生怀疑。

如果信仰不是经过自己探索获得,那么它一定很脆弱,稍微一点嗑破,便会脱落。

不爱阅读,不爱思考,于是大批的高文凭低文化的人产生了,他们大概只接触过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一些完全西化的观念,事实上他们根本不了解传统文化,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更不了解西方到底有什么。

一个人不会去信仰自己基本上不了解的东西的。

迷茫、空虚,于是低俗文化、快餐文化昌盛,利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泛滥,社会道德日益沦丧。

中国人信仰缺失,有历史原因,但更重要的到教育的问题,不要想低文化的人有什么好的信仰。

现如今,当年的侵略者日本,右翼势力恶性未改,依旧气焰嚣张。

在日本福冈的街头,被打捞上来的炸沉的北洋水师主舰‚定远‛号,被拆造成‚定远馆‛,依然弹痕累累,默默在异国他乡泣说着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以来的苦难和屈辱。

在日本靖国神社拜殿前,赫然矗立着两座记录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全面侵华战争‚武功‛的石灯笼,成为昔日‚荣耀‛的象征。

在现在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甲午战争被描述为日本在‚威胁‛和‚存亡‛之际被迫作出的反应,明治维新也被当成日本近代史上的成功典范教育后人。

一本美化和歪曲甲午战争性质、观点片面的小说《坂上之云》,依然成为许多日本政要、商界领袖、学者论客的案头书,也成为普通读者津津乐道的社交谈资,累计售出超过1800万套,并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在日本社会再次掀起追怀明治时代‚荣耀‛的热潮。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明治神话‛在日本进一步抬头。

1894年,明治天皇在对清朝的宣战诏书中,赫然打着‚和平‛的幌子,今天在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时,也到处可见‚和平‛字眼。

安倍政权将‚安倍经济学‛视为‚富国强兵‛的工具,捡起的还是明治时代的旧梦。

而从倾坍的废墟中站起来的中国,有一些人的麻木习气尚余,散沙根性犹存。

前不久在泰安某个登山节上穿着日本海军军旗的无知青年,虽然被众人扒下外衣,但内心究竟对中国长达百年的伤痛了解多少?庸庸国人热捧的娱乐明星,既不知道抗日战争打了几年,被告知正确答案后还惊呼:‚八年而已‛。

现在小学课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国耻教育又有多少?我们的教育存在着的问题实在太大了,比如说语文,基本上算语言学了,注重语法,不重文学,而讲课文时,总要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样让学生感觉到文学高深莫测,不是一般人搞得懂的,于是这些学生也就不会有阅读的兴趣了。

在如政治课,专叫马克思主义哲学,让人觉得马克思主义集天下哲学之大成,其他哲学都不足道。

而课本上那些苦涩的文字实在难让人对哲学产生任何兴趣。

尽管我们在座的各位战友,一定跟我一样都有着浓厚的反日情绪。

但扪心自问,作为一名军人,我不知道自己真正走向战场能否做到视死如归、前赴后继?作为一名国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从内心抵制过日货?作为一位母亲,我没有很好地向我的孩子清楚陈述这段历史。

书中最后写到:‚愿泱泱中华的国魂、军魂,从对甲午战争的殇思中汲取力量,更加强壮!让我们记起盛唐的痛击,曾打得日寇一千年俯首称臣;大明的骁勇,曾让日倭二百年不敢来犯。

‛在看完《甲午!甲午!》这部记录片后,我脑子时刻浮现在日本福冈街头的‚定远馆‛。

那时我在想,不管是我们这代,还是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如果有一天能将‚定远馆‛收回,一定要让她成为我们的军史馆,一雪前耻、代代相传。

最后,朗读一首我非常喜欢的宋词,岳飞的《满江红》,与大家共勉。

上阕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下阕是:‚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