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问题及对策顾保南郭长弓(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201804,上海M第一作者,教授)摘要随着上海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调整。
通过类比、经济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¹中心区及核心区的线网密度和车站密度偏低;º市郊放射线数量不足;»市域快线在中心城未实现快速功能;¼市域快线在新城内的通过能力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详细论述了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初步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车站分布中图分类号U231O n Shangh ai Urban Ra il T ransit Network Plann i ngG u Baonan,G uo Chang gongAbstrac t W ith the populati on g row t h and t he dev elop m ent o f ra il transit li ne net w o rk p l ann i ng t heory,s om e prob l em s on ra il tran sit p lann i ng i n Shangha i hav e g radua ll y em erged,so it is necessary t o m ake bett e r ad j ust m ent o f t he ex isti ng rail transit net w o rk p l ann i ng.T hro ugh ana l o gy and eco nom i c analy sis,t h is paper ha s pre s ented4m a i n iss ues i n Shangha i ra il transit ne-t w o rk p l ann i ng:low density o f ro ut e net w o rk and stati o ns in t he centra l and co re a reas;i nsuffic i ent rad i oac ti ve routes from urban centre t o t he suburbs;low er functions o f rap i d trunk li ne s in ur-ban center and the capac it y w aste i n sate llite t ow ns.T his paperd iscusses i n deta il the i m po rtance of t hese issues and o ffers sev-e ra l pre li m ina ry response s.K ey word s Shangha;i urban ra il transi;t rapid c ity rail tran-si;t net w o rk plan;d istri buti on o f stati on sF i r st-au thor.s address D epa rt m ent o f R a il w ay Eng i nee ri ng, T ong jiU nive rsit y,201804,Shang ha,i C hina目前实施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依据5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6(1999)编制的[1-2]。
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指标是:全市2020年规划常住人口为1600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约850万。
然而,2009年上海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21万,其总量超出了2020年的规划人口规模;仅增加的321万常住人口,就会使城市出行需求总量增长800万人次/日以上。
在城市道路交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出行需求的大部分将分担至轨道交通系统。
因此,近期有必要对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全面的修编。
笔者认为,在下一轮上海轨道交通线网修编中,需要重点关注中心区线网密度、郊区放射线、中心城内市域快线、新城内市域线车站分布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中心区及核心区的线网密度现行的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14条线经过中心区,其中有13条线路将在2012年建成通车。
为揭示该规划线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轨道交通发展更为成熟的日本东京市作为比较对象,进行研究。
1.1上海与东京的可比性分析东京区部(23区)、东京都(23区+26市)、东京都市圈(半径60km范围)的面积分别为622 km2、1406k m2、约10000km2;2006年,其对应的人口为857万(白天1129万)、1260万、2800万[6]。
上海中心城区的面积为667k m2,近年来常住人口为1000万~1100万人,远期控制在850万~ 900万人;上海市域面积为6340k m2。
至2009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到1921万,且保持年均30万人的增长趋势,预计远期(2030年)人口将超过2300万;上海都市圈(半径60~70k m)包括太仓、昆山、嘉善3县市,面积约10000km2,远期规划可达2600万~2800万人。
由此可见,未来的上海在人口规模与分布上与东京有很好的可比性。
1.2上海与东京的中心区线网密度比较上海中心区为道路内环线以内区域,面积约#4 #114km2。
该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为208k m,车站108座。
此外,定义核心区3km圈: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半径3km的圆形区域;其面积约28km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为64.0km,车站34座。
以上数据由2006年版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见图1)统计得到。
东京中心区(都心3区及山手线内区域)的面积为88km2,共有为城市交通服务的轨道交通线路205.7km(其中地铁161.2km,J R(国铁)44.5 k m),车站118座。
东京都心3区(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的面积为42km2,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为112.5km,车站67座。
为使对比前提相同,定义东京核心区3km圈:以东京火车站为中心,半径3k m的圆形区域。
该区域中,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82.9km,有车站63座。
上海、东京中心区及核心区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比较见表1。
图1上海市中心区及核心区的线路及车站规划(2006版)表1上海与东京在中心区和核心区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比较表上海中心区核心区3km圈东京中心区核心区3km圈线网密度/(km/km2) 1.825 2.287 2.3382.961车站密度/(座/k m2)0.947 1.214 1.3412.2501.3问题的提出与分析通过上海与东京的中心区及核心区的线网结构、线网密度和车站密度的对比,提出如下问题:(1)上海核心区有7条直达线路,但相比东京核心区的13条,其线路数量偏少。
这会导致上海核心区与其他区域之间客流的换乘次数增加,加重线网负担。
(2)上海中心区的线网密度为东京的78.1%,其核心区的线网密度为东京的77.3%。
上海远期的人口规模与东京目前的人口规模相当,而东京目前的轨道网趋于饱和状态。
可以初步判断,上海中心区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能不能满足远期的运输需求。
(3)上海中心区的车站密度仅为东京的70.7%,其核心区的车站密度只有东京的54.0%。
较低的车站密度将会导致车站客流过于集中、乘客由车站至目的地的走行距离过长等问题。
上海核心区及中心区轨道交通车站的平均覆盖半径分别为512m、580m,而东京对应区域的覆盖半径仅376 m、487m;上海核心区、中心区轨道交通车站的最大走行距离比东京分别增加136m、93m。
在中心区尤其是核心区,缩短轨道交通乘客走行距离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以东京核心区3km 圈为例,其轨道交通日均上客量约为400万人,目前乘客平均走行距离约266m(376m/2);而上海核心区乘客的平均走行距离达到362m(512m/2)。
假设东京核心区只有目前上海核心区的线网密度及车站密度水平(即步行距离由266m增加至362 m),则按平均步速1.2m/s、时间价值1407日元/h (约103元/h)计算,25年中出行时间增加的成本总额可达1670亿元。
仅此项效益即可建设东京核心区多于上海核心区的轨道交通线路。
实际上,加密轨道交通线路还有减少道路拥挤、减少汽车废气排放等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上海核心区和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及车站密度均比东京低得多,加密轨道交通线网及车站很有必要性。
1.4对策针对如何增加上海市中心区尤其是核心区的线网密度及车站密度,初步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1)在线网密度低而出行到达需求高的区域增加线路。
例如,在南外滩附近增加东西向线路,在外滩附近增加南北向线路。
(2)在核心区(如北京路、延安路、成都路等)#5#加密线路,增加核心区的不同辐射方向,以减轻未来上海市客流最集中的1、2号线的过饱和状况。
(3)加密车站,尤其是在核心区范围内选择合适的站间距增加车站数目,从而减轻核心区大型换乘站的客流拥挤程度,并缩短核心区乘客的走行距离。
2上海近郊区的放射线规划2.1上海近郊区的客运需求分析据日本统计资料[6-7]显示,东京区部昼间人口比夜间人口多310~400万人,也因此造成了东京区部内外之间的巨大通勤量。
虽然上海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试图通过新城的岗位平衡等手段努力避免大量通勤出行,但实际情况却反映出上海具有如同当前东京的发展趋势。
(1)近年上海市中心区的人口持续外迁,近郊区人口增长迅速。
近20多年来,上海中心区的常住人口持续减少,而中心城及近郊区的人口持续增长。
上海市常住人口由1982年的1186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1858万人,25年中总量增长了56.7%。
但是,各区增幅差异很大:位于中心的4区(黄浦、卢湾、静安、虹口)下降了36.26%,位于外围的5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杨浦)增长了57.4%,而位于近郊的闵行、宝山、嘉定3区增长了142%以上,原浦东新区(南汇区并入以前)更是增长了218%[8-10]。
上海市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将不断增强中心区及中心城的第三产业,由此派生出大量的工作岗位。
在土地容积率受限的情况下,相应的商用空间需求必然由住宅空间来置换。
随着上海人口总量的进一步增长及中心城商业功能的增强,中心城内常住人口会逐渐减少,而郊区人口则进一步增加。
(2)房价级差吸引居民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