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仍然是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明确提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的要求。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1.1水功能区的划分1.1.1概念根据水体的自然特性、人类对水体的影响以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对不同的水体赋予适当的使用功能,作为管理的依据。
胡四一: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相应水域按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
1.1.2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到80%左右;到2030年,全国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基本实现达标。
1.1.3区划目的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可为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合理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调控开发强度、优化空间布局,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有利于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省界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1.1.4区划指导思想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为核心,以改善水资源质量、遏制水生态系统恶化为目标,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生态系统保护状况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划定水功能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和水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5区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划以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及水生态系统保护要求,确定水域主体功能;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前瞻和预见,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保障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2)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区划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近远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划体系和区划指标既考虑普遍性,又兼顾不同水资源区特点。
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和具有特殊保护要求的水域,划为保护区或饮用水源区并提出重点保护要求,保障饮用水安全。
(3)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的原则区划充分考虑各水资源分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水污染及水环境、水生态等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水质、水量、水生态保护的需求。
部分仅对水量有需求的功能,例如航运、水力发电等不单独划水功能区。
(4)尊重水域自然属性的原则区划尊重水域自然属性,充分考虑水域原有的基本特点、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水资源及水生态的基本特点。
对于特定水域如东北、西北地区,在执行区划水质目标时还要考虑河湖水域天然背景值偏高的影响。
1.1.6水功能区的划分体系根据《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 50594),水功能区划为两级体系(见下图),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
一级水功能区分四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
二级水功能区将一级水功能区中的开发利用区具体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
一级区划在宏观上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地区间关系,同时考虑持续发展的需求;二级区划主要确定水域功能类型及功能排序,协调不同用水行业间的关系。
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系统见下图。
1.1.7我省水功能区的区划成果《陕西省水功能区划》经陕西省人民政府21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
于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陕政办发【2004】号文件下发至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表1-4 陕西省河流水功能区区划成果统计表1.1.8全国重点水功能区划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选取原则: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辖区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发,按照下列原则选定:(1)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功能区。
(2)重要的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功能区。
(3)国家重点湖库水域的水功能区,主要包括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和水库水域的水功能区。
(4)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等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以及内陆与海洋水域功能关系的水功能区。
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包括我省的黄河、长江两大流域38条主要河流,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了水功能区的划定。
已确定的水功能区被划分为两级:一级区和二级区。
一级功能区:共区划77段,其中保护区17段,河长1013.2km;保留区24段,河长1766.7km;缓冲区36段,河长1137.0km。
二级功能区:全省主要河流二级功能区划共67段,其中饮用水源区6段,河长230.7km;工业用水区21段,河长599.0km;农业用水区16段,河长1320.8km;图1.2 陕西省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划个数比例图11.8%渔业用水区3段,河长216.8km;景观娱乐用水区4段,河长53.4km;过渡区7段,河长128.5km;排污控制区10段,河长78.1km。
详见图1.2。
1.2考核水功能区的选择及水功能区达标率的分解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2年国务院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对《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的批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制度,分解制定我省各市(区)2015年、2020年、2030年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控制指标,建立对各级政府的责任考核体系,我厅组织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流域委提出的控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研究,完成了《陕西省各市(区)水功能区考核指标方案》的编制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2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的要求,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在2015年要达到60%,2020年要达到80%,据此水利部确定以COD和氨氮两项指标统计,黄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5年达到62%,长江流域水质达标率在2015年要提高到78%;按照这一要求,经与流域机构协调,以COD 和氨氮两项指标统计,陕西省黄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79%;陕西省长江流域水质达标率在2015年要提高到79%、2020年达到87%,2030年全部达到95%以上(详见下表)。
陕西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控制目标以2010年为基础,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入河量和纳污能力,综合考虑,确定陕西省2015年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69.7%,其中长江流域达标率应不低于81.6%,黄河流域应不低于60.8%;2020年全省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82.31%,其中长江流域达标率应不低于88.24%,黄河流域应不低于79.17%;2030年全省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95%。
1.2.1考核水功能区的选择原则按照流域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依据下列原则选定:(1)陕西省黄河、长江流域2015年考核评估水功能区83个;(2)流域考核我省的缓冲区上游的重点水功能区3个;(3)不涉及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行政区(铜川、韩城),选取我省非重点水功能区4个;根据以上原则,选取我省考核水功能区共90个。
分布在26条河流上,其中黄河流域52个,分布在14条河流上,长江流域38个,分布在12条河流上。
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为60.0%,长江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为79.2%,全省重点水功能区覆盖率67.7%。
表1 陕西省考核水功能区分布情况表1.2.2各地市考核的水功能区包括榆林13个,延安9个,宝鸡7个,咸阳7个,杨凌1个(杨凌在我省350个水功能区中就只有1个),西安4个,铜川3个,渭南5个,韩城2个,商洛13个,汉中19个,安康7个。
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及附表(除铜川拟考核的3个、韩城1个水功能区之外,其余86个全部为国家重点水功能区)。
1.2.3黄河流域达标目标的分解原则(1)现状已达标的水功能区2015年应至少保持现状水质。
(2)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90%,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60%,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