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
○哈里·约翰逊(Harry G. Johnson)
○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 A. Frenkel)
○创始人:
•源于货币学派
○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从经济的货币层面来分析国际收支失衡
○理论基础
•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前者大于后者,这部分超额的货币供给就必须通过外汇储备的下降来消除,从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如果国内信贷小于对本国的货币需求,这就必须通过国际储备的增加来弥补,即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本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居民对本国的货币需求不一致形成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失衡现象,国际收支的差额反映了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均为存量意义)的失衡下的流量差额。
•
货币论的主要内容
○
○
对于国际收支差额而言,购买力平价线的上方是国际收支逆差状态,下方是国际收支顺差状态。
购买力平价线本身则是国际收支平衡状态。
○假设1: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绝对购买力平价始终成立,即
•○
k为马歇尔的k,即货币需求相对于名义收入的比重;
○P d 为本国价格水平;
○y为本国实际国民收入。
○假设2:货币需求的函数是稳定的,且可以表示为
•货币论的主要假设
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2020年4月24日14:17
□
给定货币存量,在货币均衡条件下可得双曲线
当货币供给数量增加,该曲线向右移动。
当曲线上的点从M移动到N时,名义国民收入Y不变,但同时意味着价格水
平下降以及实际国民收入上升。
○
○
当出现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时,总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
○假设3:总供给曲线垂直。
这意味着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国内物价上涨不会带来产出的增加
•D为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
○R为中央银行持有的国际储备;
○假设4:本国名义货币供给为M S =D+R
•
通常认为,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与存款准备金之和,即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可将货币理解为一种特殊债券,
发行货币越多,人们手中债券就越多,所以发行货币是一种负债业务。
•
中央银行操作模式的三种模式
中央银行买入经济主体持有的国库券。
根据资产等于负债的原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增加的同时,其持有的国内债券资产(D)也增加,用公式表示就是
ΔM S =ΔD。
○○
模式一:本币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OMO)
•中央银行买入经济主体持有的外币资产。
中央银行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同时,其持有的外币资产(R)也增加,用公式表示就是ΔM S =ΔR。
○○
模式二:外币公开市场操作(foreign exchange operation, FXO)
•买入(或卖出)国内资产的同时,卖出(或买入)外币资产。
此时,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保持不变,但是ΔD=-ΔR。
○
○
○
(扩大货币供给的两种方式M S =D+R )如果货币需求从MD1增加到MD2,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扩大国内信贷来实现(此时货币供给曲线从MS1移动到MS2,与MD2相交于D点),也可以通过扩大外汇储备来实现(此时货币供给曲线MS1与MD2相交于B点)。
○模式三:外汇冲销操作
•外汇市场均衡:购买力平价
•商品市场均衡: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经济达到均衡要求外汇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处于均衡状态
下图给出了经济达到均衡时外汇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供求状态,均衡点分别为A、B和C点
6.1.2货币贬值的效果
如果汇率水平下降,本币贬值,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假设在贬值之前,也就是在初始状态,各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
S
•
本币贬值,汇率由S 1上升到S2,在Pd1物价水平下,实现贸易顺差,货币需求上升到MD2,故外汇储备由R1上升到R2,从而实现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增加导致总需求上升到AD2,从而引起物价水平上升到Pd2,最终三个市场均衡。
•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汇率主动贬值,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即通货膨胀,且通货膨胀的幅度等于汇率上升的幅度。
•6.2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分析法
6.2.1货币供给扩张的效果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本国货币当局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将会如何呢?在初始
状态,各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上升到MS2,对应的的货币需求上升到M2水平,总需求上升,物价水平上涨到Pd2,国际收支逆差,为了避免汇率上升(固定汇率),卖出外汇,使得货币需求下降到M1,总需求下降到AD1,物价水平回到Pd1,最终三个市场再次均衡。
•可以看出,在长期内,国内物价水平、产出水平和货币供应量都保持在原有水平上,但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6.2.2国民收入增加的效果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本国国民收入增加,结果会怎样?
收入增加的结果:外汇储备增加
•
6.2.3外国价格上涨的效果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外国价格水平上升又会发生什么?
一旦本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就必须接受外国物价水平波动对本国物价的影响。
(外国价格上涨导致本国物价随之上涨,称为物价水平的国际传导)•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政策组合意味着本国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这正是“不可能三角”理论的体现。
(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以及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三者只能任选其二)
•
6.3相对购买力平价下的货币分析法
○
货币供求均衡条件为:
•式中:
○
○
代入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
•○
可得:
•○
固定汇率制度下,要求
•○
如果外国物价水平和本国国民收入保持不变,即
•○
一国政府要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就必然会形成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此消彼长的关系,即
•○
浮动汇率下,一国货币当局不必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即
•○
这意味着货币当局无需干预外汇市场,即
•○
因此,当
•○
有以下公式成立
•货币分析法的理论意义在于该理论将货币市场的不平衡视为国际收支失衡的关键因素,由于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当局的公开市场操作会引起货币供需的变化。
•货币论的主要政策含义体现在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当局失去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控制权,这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代价。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当局可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国内信贷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本币的贬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