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2)--汇率与汇率制度:教学案例

(2.2.2)--汇率与汇率制度:教学案例

模块二第2单元 汇率与汇率制度
教学案例
人民币升值 & “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有何异同?
1985年9月22日,美、日、西德、英、法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聚会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中心内容是: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兑主要货币有秩序的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协议签订后,五国央行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

美元贬值,日元大幅升值。

协议签订前的美国经济: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能源价格的大幅上升使得美国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为此,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美元大幅升值,进而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

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100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协议签订前的日本经济:二战后至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30年,并累积了巨额国际收支顺差。

1981-1985年期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主要来自美国。

至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在美国拥有巨额资产,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日本是美元的最大债主。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降低;出口贸易条件恶化,但由于日本贸易结构的原因,对出口额影响不大。

为应对升值,日本货币当局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引发泡沫经济的重要诱因。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正面影响:日元的升值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
中的地位;利于对资源的进口,加快产业升级;利于对外投资,使日本海外净资产迅速增加。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与80年代前后的日元有一些相似之处。

2010年3月15日一个由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130名议员组成的团体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敦促美国政府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并实行制裁措施。

结合案例和所学知识以及当前的实际经济情况,分析外部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的看法?
案例分析:
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国经济追赶基于可贸易部门生产率较快追赶,并通过不可贸易部门工资相对其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上升,导致该国一般物价较快增长和本币实际汇率升值。

同时,本国的生产率追赶会通过由此派生的国际收支失衡压力所导致的名义汇率升值,来实现实际汇率升值要求,即所谓的持续性国际失衡状态的内生的汇率调整机制。

即一国实际有汇率升值会通过名义汇率升值和/或者本国物价上升的组合变动来实现。

(1)近年来,人民币出现一定的升值压力,这种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日元有一定的相似。

广场协议签订前日本经济快速增长,而美国经济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日本对美国经常项目顺差。

现阶段,我国对外尤其是美国等国家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顺差。

外部寄希望于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降低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以减少贸易失衡。

(2)理论上汇率对进出口有影响,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出口商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

但在实际经济中,中国的贸易失衡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并非全
部人民币低估所致,而是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形成的,同时还与国内的要素价格、经济结构及各国的消费文化等因素要关,所以,人民币升值可能对改善经济失衡起一定作用,但不能寄全部希望于人民币升值。

(3)“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之利。

“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不振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日元大幅升值可能是其中一个诱导性的因素。

中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慎重对待。

(4)对人民币升值的看法。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可以使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总体福利;降低企业的进口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中国的贸易情况,等等。

但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尤其是短期内带来问题和风险,例如: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可能会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的倒闭;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遭受价值损失;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可能引致热钱的流入,等等。

所以,人民币升值的步幅应结合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渐进进行,并做好防范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