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
3..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
尖轨顶铁过短,车轮挤压尖轨,使尖 轨尖端离缝,被车轮轧伤;
基本轨垂直磨损严重,与尖轨的高度
不匹配,使尖轨较窄的断面过早受力,被
车轮直接轧伤和压出肥边后被轧伤,特别
是基本轨垂直磨损严重而尖轨更换为新尖
轨时,情况更加突出。
5、尖轨扳动不灵
尖轨扳动不灵活,将造成尖轨与基本 轨密贴长度不足。造成尖轨扳动不灵活的 原因有:
6、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
基本轨轨底不落槽或基本轨轨底压在 了滑床台;
岔枕有吊板或基本轨前后高低不好;
滑床台磨耗或塌陷;
尖轨拱腰;
基本轨有小反,使滑床板里高外低, 如更换尖轨部分个别岔枕,因新岔枕面是 水平的,与小反的基本轨底接触时,造成 里侧离缝,从而使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
四、导曲线病害的分析
凡此产生的水平超限,不能单纯地起道方 法来解决。因为起一股要影响另外相应两 股的水平。
在支距垫板和辙叉“双接头”前端一带, 由于临近两股钢轨下岔枕机械磨损不一致, 也不能单纯地用起道方法来整治水平,同 样,起一股时将会影响另外相邻两股钢轨 的水平。
2、主要行车方向是侧向,这时将产生与第 一种相对应的结果,岔枕的机械磨损有更 加鲜明的特征。因为侧向导曲线半径小、 无超高,过车时产生偏载;电力机车的侧 压较大,因此导曲线上股钢轨承受荷载大, 岔枕的机械磨损急剧。尤其是行车繁忙的 道岔上,导曲线上股外侧垫板切入岔枕的 初期速度一年可达10mm左右,造成导曲线 反超高。
一、道岔水平不良 二、道岔方向不良 三、尖轨部分的病害分析 四、导曲线病害的分析 五、辙叉部分病害的分析 六、道岔病害的整治 1、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的养护 2、道岔方向的养护 3、道岔轨距的养护
一、道岔水平不良的分析
一般道岔岔枕上支承着四股钢轨,担负着 两个方向的行车。通常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是 不相同的,有的甚至相差悬殊,这就造成道岔 上水平的变化和有着不同的规律。归纳起来, 影响道岔上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4、高护轨
所谓高护轨,就是护轨顶面高出主轨 顶面。高护轨形成以后,影响轨距和查照 间隔与护背距离的检查,同时会加速护轨 本身的磨耗。造成高护轨的原因有:
护轨与主轨(基本轨)置于同一垫板 上,主轨承受车轮的压力,而护轨只受向 内的拉力,所以垫板外侧受压后切入轨枕 ,而内侧跷起顶高护轨;
主轨有垂直磨耗,而护轨没有,增加 了护轨与主轨的相对高差;
其次,在尖轨部分,轨枕失效、腐朽造成 螺纹道钉的持钉力衰减〔动态下基本轨横 移〕也是造成方向不能保持的又一原因。
4、基本轨曲折点未弯好的方向不良。
为了做好尖轨部分和导曲线始点处的 轨距顺坡,对尖轨尖端处和导曲线始点处 的曲股基本轨进行弯折,特别是尖轨尖端 处的曲折点未弯好时对道岔的方向影响较 大,形成直股基本轨上产生“三道弯”, 即基本轨前端接头向外支嘴;尖轨尖端处 向里弯;对准尖轨竖切起点处基本轨向外 鼓。
2、方向不良 辙叉部分的侧线护轨部分经常产生“臌
肚”现象与侧线线路方向不顺,产生这种 现象是由于辙叉跟端宽度超过标准太多( 一般整铸辙叉的叉跟宽度较标准大5~ 7mm)。 有的在更换辙叉心时位置没有摆放正 确造成或轨距顺坡不好造成方向不良。
3、辙叉跟端错牙
辙叉跟端经常发生错牙现象,其原因 跟端被压堆变形,而与其连接的线路钢轨 轨端是经过淬火处理的,并不产生肥边; 此外,当辙叉跟端间隔铁耳墙磨耗后向轨 腹靠拢,螺栓上紧后也会产生错牙。
(一)道岔水平的前后高低的护养
什么是道岔的良好的水平和前后高低呢?可
以归结为两句话;“四股平,水平好”。所谓的
“四股平”就是要求道岔上四股钢轨的前后50m
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 方法
凯里工务段工务段 线路技术科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罗惠强
学习目的:
为了帮助我们日常检查和消灭道岔设 备病害,掌握和分析设备日常变化情况和 规律,提高道岔设备质量,结合实际情况, 对道岔不良处所应及时进行复查、原因分 析、综合整治,尽可能延长道岔设备寿命, 确保道岔设备质量和行车安全。
5、异侧对口道岔,尖轨尖端处的轨距没有 顺坡到位,造成方向不良。
此外,线路排水不良,翻浆冒泥,钢轨尖轨部分的病害分析
1、尖轨不直,与连接部分的方向不顺
尖轨顶铁过长或过短,长期行车后使尖 轨变形弯曲;
为使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盲目 加长连接杆(即在连接杆耳铁加垫圈),几 根连接杆的长度配合不好,撑弯尖轨;
曲股两钢轨行车较直股虽少,但经常行车时, 两股钢轨产生吊板的程度就轻,或不产生吊板。 但由于对岔枕的机械磨损程度不一致,尤其直 股与曲股钢轨的底面,不会在一个平面上。在 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岔枕的单根抽换,未经磨 耗的岔枕顶面将与曲股两钢轨底面产生空隙, 给养护作业造成麻烦。
在尖轨跟端,按构造,内直股应比外直股 高出6mm,但由于内直股是接头部位,过车 时冲击较大,因而垫板切入轨枕比外直股多, 使6mm构造高度无法保持,严重的可与外直 轨成水平。这种现象在55型、57型尖轨跟端表 现更加明显。
(二)长岔枕中部低洼,造成导曲线反超高、 内直股钢轨水平低、辙叉心沉落。
岔枕长度超过2.750米时,就可能发生中
部低洼。因为从此一部位开始,两内股钢轨逐
渐移向岔枕中部,两内股钢轨靠的越近,岔枕
越长,其中部低洼越显著。因为荷载向岔枕中
部集中,道床的变形积累比两端快,尤其两端
受到支承的梁。加之岔枕埋于道床内,底部的
道钉浮离,枕木腐朽,过车时发生挤动变形;
辙叉下有严重的吊板、暗坑,过车时下沉;
辙叉前后方向不好,加大了列车摇摆,冲击。
六、 道岔病害的整治
前面分析了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一组道岔 上可能产生各种病害,这就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 ,详尽的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 不同的整治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导曲线上股钢轨由于比其他股钢轨 要经受更多的垂直力和水平力,使上股 钢轨磨耗加快,垫板外侧切入轨枕使钢 轨小反,造成轨距扩大方向变形。导曲 线水平前面以分析。
五、辙叉部分病害分析
1、辙叉心沉落
由于辙叉存在有害空间,心轨尖端易于磨 损,列车经过时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加之两股 行车都要经过辙叉心,而辙叉心的隐蔽部分较 宽,道床不易捣固坚实,因此岔枕往往被压弯 或辙叉下的岔枕机械磨损大于两侧而使辙叉心 下沉,造成水平不良(辙叉心50mm断面范围 剥落掉块)。由于辙叉部分的岔枕较长,辙叉 心在岔枕中间如果捣固作业不好,很容易将两 外侧护轮轨部分抬高,破坏道岔前后高低和水 平。轨底胶垫位移和串出。
(一)由于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 一根岔枕上机械磨损不一致。
1、主要行车方向为直股,则直股钢轨下 垫板切入岔枕的深度普遍比行车较少的曲股严 重,并且曲股两股钢轨产生吊板,尤其是导曲 股上股最为明显。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受荷载的钢轨下岔 枕和轨枕下基础所产生的变形都比非荷载 的钢轨大,而且非荷载的钢轨总是力图 “阻止”荷载钢轨的变形,因此非荷载钢 轨受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当道钉不能把非 荷载钢轨和岔枕联结在一起时,就会产生 吊板,尤其是导曲线上股受直股两荷载钢 轨的影响,吊板的程度更为明显。严重时 甚至发生“担”道尺的现象,无法测量直 股钢轨的水平。
1、道岔前后衔接不良造成方向不良。铺设 更换道岔时位置的不正;维修、补修拨道 或拨动道岔时,故此失彼,只从一端看道,
不顾两端;只顾主线,不管侧线等等。都 可能造成道岔与线路,道岔与道岔衔接不 好。
2、线路爬行,使道岔和道岔前后线路移动 改变方向。特别是渡线道岔,如两股线路 为单向行车时,会将道岔拉长或挤缩,使 道岔方向无法保持。
钢轨爬行,将跟端螺栓拉斜或拉弯使 螺栓摩檫钢轨腹螺栓孔壁;
尖轨不方正,道岔拉杆或道岔连接杆 不正,与滑床板、轨枕或基本轨底面发生 摩檫;
尖轨跟端双头螺栓或套筒磨损,或间 隔铁和夹板磨成凹坑,螺栓上紧后夹住尖 轨;
基本轨有小反,滑床板不平直,形成 里高外低的斜坡;
道岔拉杆、道岔连接杆、接头螺栓孔 壁磨耗扩孔,螺杆磨细,因空隙太大,不 能把两根尖轨连接成整体框架,减弱了刚 性。
影响,不易捣固坚实,经列车长期碾压, 造成尖轨拱腰。
4、尖轨被轧伤
尖轨尖端较为薄弱,容易被轧伤。当轧 伤的长度和宽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有 车轮爬上尖轨的危险。
被轧伤的原因有: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尖轨
仅仅靠在基本轨的肥边上,使尖轨离缝,
经车轮挤压轧伤;
尖轨顶面的肥边盖在基本轨顶面上, 经车轮碾压冲击后揭盖;
基本轨不密贴。
3、尖轨跳动
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 耗,螺栓松动,过车时加大了冲击;
尖轨跟端凸台脱落串出,或震裂压塌 使尖轨跟端悬空;
尖轨拱腰与滑床台不密贴,车来压下 去,车过跳起来,尖轨拱腰的产生主要是 由于尖轨跟端养护不好,形成低接头后长 期不予整治,尖轨尖端处由于各种杆件的
5、护轨与心轨的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不合,车轮 冲击叉心
护轨与心轨的查照间隔不对时,车轮将碰撞 叉尖,甚至造成事故;护背距离不对时,将加大 护轨和翼轨的磨耗,严重者可拉断螺栓,引起不 良后果。但有时用道尺检查,轨距和查照间隔均 不超限,还有碰尖现象发生,这是因为;
量度不准确:由于翼轨有加高和存在高护轨的现 象使量度不准确,不是在轨面下16毫米处测量的 ,加之心轨作用面有斜坡,护轨作用面磨耗后也 有斜坡,使轨距测量点与查照间隔测量点不配合 ,因此测量的尺寸与实际情况不符;
更换伤损尖轨后,新旧轨高差不匹配;
2、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尖轨不直,基本轨或尖轨有肥边,
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
尖轨尖端开口不匹配;
尖轨顶铁离缝或过顶(尖轨顶铁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