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共《财政学》习题

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有企业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A.市场失灵B.边际效益递减C.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A.产量增大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6.外部效应是指:()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______ 上: ()A.竞争性产品B.垄断性产品C.私人产品D.公共产品8.公共物品是指:()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9.混合物品是指:()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14.寻租是指:C. 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D. 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18.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19. 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20. 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21. 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四、判断题1. 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2. 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错 )3. 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对) 4. 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对)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 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配 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 17.财政是随着( A.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C.国家D.经济活动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D.价格 A.政府B.计划C.市场D.宏观调控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劳动力结构问题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D.经济效益问题A.财政收支平衡B. 国际收支平衡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充分就业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错)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对)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错)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对)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 (错)五. 名词解释1财政2公共物品3混合物品4公共需要5配置资源6稳定经济7外部效应8市场失灵六. 简答题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七. 论述题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C. 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D. 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4. 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 (或单位):()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B.垄断性国有企业C.大中型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5. 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A.按劳分配B.按资分配C.按权力分配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财政措施是: ()A.税收B.国债C.财政投资D.转移支付制度7*. 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 :()A. 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B. 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C. 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D. 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 8. 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9. 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 ,其标准是:()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B.征税成本最小化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10.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 ,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C.文化教育项目D.公共事业项目11. “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 ,主要适用于: ()A.经济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C •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2.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A.市场B.政府C.企业3. 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B. 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D •社会组织()C.公共事业项目D.基础设施项目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A.平均成本定价法C.二部定价法B.边际成本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三、名词解释1搭便车2要素分配3规模收入分配4政府采购制度5最低费用选择法6二部定价法7负荷定价法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而不是由市场提供?2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及矛盾性?五、论述题1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方式及提供方式有哪些组合2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其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有何意义?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二、单选题1.扩大再生产是指:()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A.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生产性支出D.非生产性支出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财政收入占GDP勺比重B.财政支出占GDP勺比重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A.不断扩大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瓦格纳B.皮科克C.马斯格雷夫D.拉弗四、判断题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错)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对)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 (错)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错)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勺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错()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勺比重呈上升趋势.(对)五、名词解释1财政重置投资2经济建设费3购买支出4转移支出六、简答题1比较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对经济活动的不同作用?2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3为什么说”用财政支出占GDP勺比重”来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符合实际情况?七、论述题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增减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改革开放以来,从政府职能及支出性质两方面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变化? 并分析其原因、单项选择题1. 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 )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救济支出D.财政补贴2. 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救济支出D.财政补贴 3.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 ,属于:()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社会保障支出D.转移性支出4. 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A.积累支出 E 消费支出 C 补偿支出D.投资支出5. 教育需求是: ()A.私人需求B.团体需求C.纯公共需求D.准公共需求6.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投资B.消费C.生产D.流通7. 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 :()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C.流动性偏好上升D.乘数作用8. 加速原理是指:()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B.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投资变化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D.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9•将基础设施视为”公共物品",其原因在于: ()A.它主要是政府进行投资的B.社会发展离不了它C.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D.它需要的投资额很大10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呈现 :() 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不变D.与GDP 曽长相一致 11.财政投融资属于12.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 A.高科技产业B.基础产业14.从供求关系看,农产品供求的特殊性表现为: ()A 价格波动大B.与工业品存在剪刀差第四章购买性支出A. 商业性投融资B.风险性投融资C.政策性投融资D.财政资金有偿使用 ()C.农业D.增加银行资本金C.供给稳定而需求波动大D.需求稳定但供给波动大四、判断题1.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首先保证投资性支出,再安排社会消费性支出•(错)2.社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是:消费支出是无偿的,而投资性支出是有偿的•(错)3行政,国防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其使用过程是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应尽量减少.(对)4.文教卫生支出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属于“公共物品”,个人享用无需付费•(错)5.接受教育所得到的利益完全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即不存在外部效应),因此,教育是私人需要,教育费用应该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负担.(错)6.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表现为:投资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过程完成后又可以增加供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