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从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入手,结合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试卷命题情况分析来看,中考中涉及的文言文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常见文言实词。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
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
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的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
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3)鉴赏写法。
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
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
解题技巧一、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
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
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作通假。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
复习时,一是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如“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中的“矜”一词,古义是指“夸耀”,今义指“小心矜持”。
4.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另外一类词的作用。
复习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活用的字词加以归类整理,理解记忆。
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射”指射箭技术,动词活用作名词。
二、关于文言虚词,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对“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等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整理。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1.文言句式理解。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掌握这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理解文言句式,一是掌握这些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二是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分类整理时最好辅以例句。
2.文言语句翻译。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留(保留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名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增(增补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删(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换(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调整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的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四、关于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的了解上,而是要在通览全文、理解字、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文段的思路、结构及中心,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明确关键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及文段的艺术风格。
要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推断能力。
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
文言文因汉字特有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养成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翻译文言文能力。
还可以联系旧知识来推断语意,如由“鞭策”的“策”联想到“策勋十二转”的“策”(《木兰诗》),这样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能举一反三,既巩固了旧知识,获取了新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阅读。
五、关于文学文化知识和名句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名篇名句要能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确地默写,不要写错别字。
另外,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应该熟读背诵并能够默写。
这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体验中考(一)(2018·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间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
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救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隐蔽的里巷。
⑥豫:事先准备。
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___ (2)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___(3)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___ (4)即开户.出:_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二)(2017·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父待问。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之,中立自经死。
缓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注: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
②除:授予宫职。
③中:陷害。
④忤: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诚.无足虑者______________ (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______________(3)育论辨不已.______________ (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2)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3.本文第二、四两段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
(三)(2016·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产至十余头。
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
”允济即左右发蒙,请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
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选自《旧唐书》,有改动)【注释】①牸(z ì)牛:母牛。
②庵:小草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______________ (2)具.言所以_____________(3)妻家不知其故.________________ (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_______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3.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四)(2015·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承拙斋家传(清)张惠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
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