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板块模型的重难点分析及应考策略 刘希斌
板块模型的重难点分析及应考策略 刘希斌
三、规律方法 滑块--滑板问题解题思路
四、板块模型的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板块模型的重点及难点分析,我认为教师要想让学生 在处理板块运动问题时,准确理解题意并能完整地分析板块运动情 况,那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知道审题的重要性,准确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二)学会对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受力情况进行准确分析。 (三)学会合理使用临界条件。 (四)能灵活运用图象。
A、B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3)当F > μ1 mg - μ2 ( M + m) g ( M + m)/M 时,
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的加速度随F的增大而增大,A、B分离
题型5、斜面上的板块模型
(2016·四川理综·10)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 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 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 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 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 顶端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 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 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 滑块和平板, 取cos θ=1,sin θ=0.1,g=10 m/s2。求:
题型6、板块模型两滑块类问题 地面光滑
质量M=0.6 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当t=0 时,两个质量都为m=0.2 kg的小物体A和B,分别从小车的左端和右端 以水平速度v1=5.0 m/s和v2=2.0 m/s同时冲上小车,当它们相对于小车 停止滑动时,没有相碰。已知A、B两物体与车面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20, g取10 m/s2,求: (1)A、B两物体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的速度。 (2)车的长度至少是多少?
用动力学观点解题
(1)由牛顿第二定律,
以滑块为研究对象:
μmg=ma1 可求得a1=μg=2m/s2。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
μmg=Ma2 可求得:a2=4 m/s2 设滑块离开木板的时间为t,则
V=V0+a1t可求得t=0.5s。 即此时木板的速度V木=a2t=2m/s。 此过程中滑块位移,
由 可木V得板2:-的VX0位22==移20a.为15Xm:1,X可2=得12Xa1=2t12.75m 即板长为:L=1.25m。
题型7、板块模型两滑块类问题 地面粗糙
( 17年全国卷Ⅲ )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kg和mB=5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 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 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m/s。A、B相遇时,A与 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 则 分2由别)V求设0出-a经1滑t2t2=块速a2木度t2可板相得的等t位2=移23 s
1
X3=V0t2- 2
a1t22=
X可4得= :12 aL2=t2243=
8m
9
m
290m
用动量、能量的观点解题
(1)由牛顿第二定律, 以滑块为研究对象:
μmg=ma1 可求得a1=μg=2m/s2。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
(2)由于物块 “恰”没有滑离木板。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mv0=(M+m)v 由功能关系可得: μmgL= 12(M+m)v02—12(M+m)v2 代入数据可得: L=1.6m
题型2、无外力作用时、水平面粗糙
(15新课标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 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 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 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 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 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 10m/s2,求: ( (12))木 木板 块与 的地最面小间长的度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间 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f,加速度大小为a1,则 Ff+mgsin θ=ma1① Ff=μmgcos θ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③ 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 m/s。货 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x0=38 m的过程中,用时为t, 货物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x1,在车厢内滑动的距离x=4 m,货车的 加速度大小为a2,货车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x2。货车受到制动坡床 的阻力大小为F,F是货车和货物总重的k倍,k=0.44,货车长度l0=12 m, 制动坡床的长度为l,则 Mgsin θ+F-Ff=Ma2④ F=k(m+M)g⑤ x1=vt-a1t2⑥ x2=vt-a2t2⑦ x=x1-x2⑧ l=l0+x0+x2⑨ 联立①②④~⑨并代入数据得l=98 m⑩ 答案: (1)5 m/s2 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98 m
同理即可得:L= 4 m 3
反向运动问题
(2)如图所示,质量M=4.0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1.0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 A、B分别以v0=2.0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 A、B之间的动摩擦因素µ=0.40,取g=10m/s2.求: (1)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发生的位移x; (2)木板B的长度l.
二、模型典型题目分析
题型1:无外力作用、水平面光滑
如图,质量为M=0.5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1kg的物块以初速度v0=4m/s滑上木板的左端,并以v=3m/s 的速度从右端滑出。将物块视为质点,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 求: ⑴物块从右端滑出时木板的速度大小及木板的长度。 ⑵若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木板的长度至少为多长?
思考: 若滑块受到水平拉力,木板不受水平拉 力,如图 3 所示,其它物理情景不变,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的运动状态为?
当 μ1 mg≤μ2 ( m + M) g,A 永远不会滑动;
当 μ1 mg > μ2 ( m + M) g时, (1)当F ≤ μ2 ( m + M) g时,A、B都保持静止。 (2)当μ2 ( m + M) g < F ≤ μ1 mg - μ2 ( M + m) g ( M + m)/M 时,
板块模型的重难点分析 及应考策略
—高三物理备课组 刘希斌
一、模型分析
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x1,滑板x位1=移L+x2x2
运动演示
L
x2
L=x1+x2
x1 x2
解决板块模型三大观点及其概要
思想观点 动力学观点 动量观点
能量观点
规律 牛顿运动(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及
运动学公式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 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 (1)设物体A、B相对于车停止滑动时,车速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v1-v2)=(M+2m)v v=0.6 m/s 方向向右 (2)设物体A、B在车上相对于车滑动的距离分别为L1、L2,车长为L, 由功能关系 得:L1+L2=6.8 m L≥L1+L2=6.8 m 可知L至少为6.8 m
μmg=Ma2 可求得:a2=4 m/s2 动量守恒定律:
mV0=mV+MV1 即可求得V1=2m/s 由V2-V02=2aX即可求得 X1=1.75m X2=0.5m 即板长为:L=1.25m。 (2)动量守恒定律: mV0=(m+M)V共 由功能关系:
μmgL=
1 2
m
V0-
12(m+M)V共2
此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 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 多过程运动分析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
题型3、有外力作用、水平面光滑
如图,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 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的质量m=2kg,木板的质量M=4kg B、当F=8N时,滑块的加速度为1m/s2 C、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 D、当0<F<6N时,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随F变化的函数
关系f= 2/3F
读懂图像 ,利用图 像去解决 问题是解 题的关键
题型4、有外力作用、水平面粗糙
( 2017 深圳月考) 如图 1 所示,有一 块木板A静止在足够长的粗糙水平面上, 木板质量为 M=4kg,长为 L = 1.4m; 木块右端放的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 m = 1kg,可视为质点。现用水平恒力 F 作用 在木板A 右端,恒力 F 取不同数值 时,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对应不同数值,两者的 a -F 图象如图 2 所示, 取 g = 10m / s2 。求: ( 1)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以及木板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 ( 2) 若水平恒力 F = 27. 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当小滑块 B 从木板上滑 落时,经历的时间为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