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行为矫正技术ppt课件

儿童行为矫正技术ppt课件

再次从事这个行为)。 通过行为强化过程得到增强的行为称作操作性行为。操作性 行为作用于环境,产生出一个结果,它随后被这个直接结果所控 制,或者作为这个直接结果的结果出现。这个增强了操作性行为 的结果就称作强化刺激。比如,一个孩子晚上上床后有哭闹行为 ,她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间里安慰她。结果,这个孩子睡觉时哭闹 得更频繁了。而这个孩子的哭闹行为就是一个操作性行为。对她 的哭闹的强化刺激就是父母对她的关心。因为她在晚上的哭闹导 致了这个直接的结果(强化刺激),他的哭闹行为被强化了,之 后她更有可能在晚上哭闹。
– B. F.斯金纳( B. F.Skinner,1904-1990) 操作作用原理。
2019/12/26
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的基本现象
•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形成特定的S—R关 系的获得过程。
• 泛化——个体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过程 。
• 消退——只给予条件刺激物,而不给予强化物 的刺激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 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
2019/12/26
• 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行为
结果
如:看电视 喝茶 与人交往
如:兴奋、有趣 解渴 对方有反应
行为增加
图示:操作条件作用强化的过程
2019/12/26
行为
如:看方没有应答
行为减弱
图示:操作条件作用消退的过程
2019/12/26
斯金纳(Skinner)特别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行 为的持续的作用。他认为行为即可作用于环境以产生 某种结果,又受控于环境中偶然出现的结果。任何一 个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必然包括三个元素,即 (1)反应的偶然性;(2)反应本身;(3)强化的结 果。使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是偶然性的强化。
2019/12/26
• 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
– 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则非适应性行为也是 习得的。
–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 不适应行为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 少的适应性行为。
– 行为矫正就是要“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 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 为习惯”(Wolpe,1990)
2019/12/26
• 行为矫正的特征
– 行为矫正的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 – 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 – 行为矫正对行为治疗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 – 行为矫正通常由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实施 – 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 – 行为矫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 行为矫正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2019/12/26
• 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 确认来访者的不良行为,据此制定治疗目标、选 择治疗技术和方法。
– 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帮助来访者建立起新的行 为方式。
– 记录靶行为的基线水平及变化过程,以评价矫正 过程。
2019/12/26
• 行为观察与记录
记录方法
– 连续记录
记录一个观察阶段中每一次行为的出现。可
以用来记录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或潜伏期。
– 成果记录
记录行为发生带来的切实的结果或持久的成
果。
– 间隔记录
在一个观察阶段里各连续的时间段中记录行
为的出现或不出现。
– 时间样本记录 在一个观察阶段里不连续的时间间隔(时间
样本)中记录行为的出现或不出现。
2019/12/26
第二节 行为矫正的技术
一、行为强化法
2019/12/26
• 行为矫正的定义
– 行为分析是指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相互 作用关系,从而识别该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者确定为 什么一个个体具有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 行为矫正是指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 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它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 为的方法。
– 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被专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用 来帮助人们改变其显著的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其 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标。
2019/12/26
行为矫正概念
• 人类的行为如何定义? • 行为矫正的定义是什么? • 行为矫正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 行为矫正是通过什么技术改进人们生活的?
2019/12/26
• 行为的定义(特征)
– 行为就是人们说的和做的 – 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 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者自己观察、描述和记录 –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 强化的原理是什么? • 正性强化与负性强化有何不同? • 非条件强化刺激与条件强化刺激有何不同? • 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什么是间隙强化程序?它们是如何影响行为的比率的?
2019/12/26
• 行为强化的定义
– 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 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 – 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这个人更有可能在将来
• 积极的(正性的)强化是使有机体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的反应增加的强化。这使得他们开始更多的去做在给 他们这种奖励之前他们正在做的那些事情。
• 消极的(负性的)强化是使有机体努力除去某些东西 的事件。这样做可以使得对有机体有害的刺激停下来 。
2019/12/26
• 模仿学习原理
班都拉(Bandura)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 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但是他 并未置强化于不顾,他指出,虽然个体可以通过简 单的观察学会某些行为,但为使个体运用这些行为 ,就必须运用强化手段。 • 社会模仿学习一般经过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再 现—动机建立 • 影响模仿学习的一些因素:被模仿人的特征,观察 者的特征,观察者的参与程度。
境(别人或我们自己) – 行为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 – 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2019/12/26
• 行为的实例 下面的例子既包括普通的行为,又包括可以使用行
为矫正程序改变的问题行为。 – 例子:他坐在电脑前给父母写信。
这是行为,因为打字时敲击键盘上的按键(1)是 一种行为;(2)具备自然尺度(敲击频率、打字的持 续时间);(3)是可观察和测量的;(4)对环境产 生影响(在屏幕上显示出字母);(5)是受自然规律 支配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先前学了在键盘上敲击会 导致屏幕上显现字母)。
2019/12/26
• 行为矫正的历史起源
– 伊万·P.巴甫洛夫(Ivan P. Pavlov,1849-1936) 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 爱德华·L.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18741949) 效果定律。
– 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1878-1958) 行为都受环境事件控制。发动了行为主义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