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作者:张娟倪晓建来源:《图书与情报》2011年第06期摘要:总分馆制是国外公共图书馆普遍采取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近年来,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总分馆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模式,但与国外总分馆模式相比存在很多问题。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总分馆体系模式的分析,指出我国总分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我国总分馆建设的策略:改革总分馆的建设和管理在体制,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017-04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s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n ChinaZhang Juan Ni Xiaojian (The Capetal Library, Beijing, 100021)Abstract: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s generally adopted by the public library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this mode develops rapidly in our country and forms many model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mod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s of central-branch public library system domestic and abroad, and points the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Then purposes the strategies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mplement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human and financial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funding mechanism.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CLC number: G258.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6-0017-04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要求每个人都能方便快捷的获得图书馆信息资源,而总分馆体系被认为是实现普遍均等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最佳模式。
总分馆制以其服务场馆布局合理、资源统一分配、服务标准统一、运行高效等优点成为欧美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组织机制。
近几年来,在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各地政府和图书馆界也开展了一系列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总分馆模式,但是与国际上真正的总分馆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总分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总分馆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1 国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模式总分馆制是欧美等国家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这主要取决于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体制。
在建设主体方面,英美日等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地方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主要负责保障图书馆建设所需的经费。
“地方政府”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西方政府体系一般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一般包括郡、县等中级政府,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低于”中级政府的城市和其它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通过辖区内居民的税收承担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为了保证辖区内的居民能够获得均等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各地方政府通常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服务标准的要求,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在辖区内的市、镇、村设置规模不等的固定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形成统一管理的图书馆系统,即一个总分馆体系。
在管理体制上,地方政府一般不直接管理公共图书馆,而是交由图书馆委员会或图书馆管理局负责整个辖区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和行政具体事务由馆长负责。
运作机制上,总分馆实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共享,由总馆进行各类资源的统一采购、分编、加工和物流配送,建立统一的业务建设标准,采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美、英、日三国总分馆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见表1)。
2 我国总分馆模式分析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和公共图书馆也进行了总分馆体系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总分馆体系模式。
按照人财物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将我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分为三种模式:联盟性质的总分馆、准总分馆模式和纯粹的总分馆模式。
2.1 联盟性质的总分馆模式联盟性质的总分馆模式也称区域性服务网络,即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的情况下,通过行业合作,在不同建设主体保障的资源之间建立起共享机制。
总馆或者中心馆只在业务上对分馆进行指导和协调,包括文献资源的统一分编、统一服务平台建设和数字资源共享,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
分馆或成员馆作为独立建制的图书馆,保持财产和人员的独立性。
这种模式并未涉及人财物的管理,只实现了业务上的部分合作和协调,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算总分馆形式,我国很多地区进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采用这种形式,典型的如上海中心图书馆体系、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杭州图书馆一证通等。
区域性服务网络实现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服务平台的统一建设,但是由于这种模式是由图书馆发起而不是政府主导,并未涉及行政和财政隶属关系,人财物的管理仍归各馆,中心馆对分馆只有业务管理权而没有行政管理权,因此并不是真正的总分馆(表2)。
2.2 准总分馆模式准总分馆模式是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的情况下,总馆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分编、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分馆专事各种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
在建设主体方面,一般由政府主导,由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共同出资,共同作为建设主体推行总分馆制建设,代表性的如东莞集群图书馆、嘉兴城区总分馆体系、苏州总分馆模式。
准总分馆模式实现了建设主体的部分上移,上级政府参与到分馆的建设中,发布了相关文件并提供部分建设经费,总馆掌握了部分人事和业务管理权,但是由于缺乏图书馆法的保障,政府投入随意性较大,往往一次性投入而缺乏长效建设和保障机制。
同时现有图书馆分级管理体制下,分馆在行政上仍然隶属于各级政府,因此,总分馆之间并未形成真正的经费统一管理、资源统一、人事统一的紧密的总分馆体系(表3)。
2.3 纯粹的总分馆模式总分馆同属于一个建设主体,分馆是总馆的一个派出机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管理,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分编、加工和调配。
分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工作人员由总馆统一派出,总分馆之间实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文献检索和数字资源共享服务。
2005年,禅城区政府根据“佛山市禅城区建设文化名城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建设目标是:至2010年建成主馆1个、分馆8~9个的图书馆群,使每十万禅城区居民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2006年“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正式挂牌,至2007年已形成1个总馆、4个分馆,总馆直接管理分馆,服务标准统一,完全通借通还的总分馆体系。
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建设机制是由区政府作为建设主体,街道办事处和当地企业共同参与,除分馆场地由街道办事处和当地企业免费提供外,其他办馆条件和经费均由区政府提供,分馆的运行成本完全纳入总馆。
在资源配置和服务方面,其文献资源所有权全部归属总馆,人财物均由总馆统一管理调配、服务质量由总馆统一把握,形成全区图书馆统一采购、书目数据统一编制、书刊通借通还、资源完全共享的联合服务体系。
[3]3 我国总分馆制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对国外以及我国总分馆模式的分析,我们看出我国的总分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总分馆模式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首先,在建设主体方面,总分馆一般是由一个建设主体设置的一个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它们通常被称为一个图书馆。
而我国总分馆体系中总馆和分馆分别由不同的建设主体独立建设或者多级政府共同作为建设主体,建立的分馆在财产权和行政隶属上属于本级政府,因此保持相对独立,它们通常不被认为是一个图书馆,而是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合作。
其次,总分馆模式是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服务网点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一般由一定层级的地方政府作为建设主体,在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总体部署,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的一定标准进行合理布点,区域覆盖不到的范围通过流动图书馆进行补充服务。
我国的总分馆一般还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级别进行分馆建设,一般按照市级、区县级、乡镇街道、乃至行政村和社区的层级进行分馆建设。
在总分馆建设中并未考虑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只是将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图书馆联系起来,实现某些资源的共享。
第三,在总分馆间的资源管理方面,总馆应该享有分馆的所有资源,包括设施设备、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
但我国的总分馆体系中,总馆只享有部分或全部文献资源的产权,其场地设备产权和工作人员的行政隶属一般隶属于各级政府,因此,总馆不能完全或真正意义上的对人财物进行管理和调配,也就不能在实际上保证统一的服务标准。
第四,总分馆建设的经费保障方面,一般来说各国都规定了总分馆的建设主体是地方政府,该政府具有较高的层级,如美国的地方政府是县和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与财政体制基本一致,图书馆建设经费主要来自辖区内居民的税收,同时接受上级政府的资金补助,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如美国图书馆经费由地方、州和联邦三级政府承担,澳大利亚图书馆经费由州和地方两级政府承担。
而我国总分馆建设中,分馆经费主要由各基层政府承担,在目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普遍困难,很难保证分馆所需的各种经费。
4 我国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建议体制障碍是我国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公共图书馆的分级建设和管理体制,对于隶属于不同政府、不同层级政府管辖的图书馆之间建立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服务为要求的总分馆制形成了坚固的体制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