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0-10-20T13:30:42.967Z 来源:《学园》2010年第8期下供稿作者:李晓红汪明辉
[导读] 当今英语难学的社会舆论很盛,部分初学者常被这样的说法搞得过分紧张,忧心忡忡。
李晓红汪明辉云南省镇沅县第一中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初中英语入门教学也是如此。
初中英语入门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入门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成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好基础。
要达到这一要求,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抓好起始阶段的入门教学。
学生从小学步入中学,对英语这门学科抱有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
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新鲜好奇心理,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是搞好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
下面结合笔者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新编英语教材的优势,谈一谈如何做好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启蒙。
一消除焦虑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当今英语难学的社会舆论很盛,部分初学者常被这样的说法搞得过分紧张,忧心忡忡。
有些学生刚开始觉得新鲜,而随着单词量的增加,靠死记硬背往往记不住,信心便丧失大半。
因此,必须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树立信心。
要做到这一点,仅凭说教是不够的,还要具体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他们学会轻松愉快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学生有了成功感,焦虑自然就会消除,信心也就随之建立和增强了。
二解决发音问题是初学英语者最大的障碍
音发不好,就会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外语造成一连串的困难。
发音不正确就听不准、读不准,也就谈不上用英语交流了,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词汇的记忆和积累。
随着学习上拦路虎的增多,成绩会逐渐下降,甚至对学习外语失去信心。
因此,语音教学对初学英语的人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入门教学的第一步应该着重解决学生的发音问题。
根据新教材的体系编排特点,把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比较,首先从英语语音入手,采取相对集中、难点分散的音标教学方案,把部分音标教学安排在字母教学当中,让学生根据音标读出字母来,这样就克服了以往的初学者把“a⁄ei⁄”读成汉语的“a 啊”。
同时注重进行字母和音标的比较,其余的音标安排在各课中分散教。
这样,用3周左右的时间,不仅可以完成26 个字母的教学任务,而且基本完成了48 个音标的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地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初中生稚气未脱,对英语有种好奇心理,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具有两种心理:一方面他们羡慕老师,渴望自己也能讲两句;另一方面却羞于开口。
所以,我们应根据每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些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
如:“询问时间”、“请求帮助”、“数数”、“吃喝”等等都是好内容。
这些游戏将教学内容在轻松的情景中自然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理解语义,然后仿读、跟读。
这样,既可以消除紧张心理,又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乐、好玩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促进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想学”的转变。
四运用情景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中学生爱幻想,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最敏感,也易接受。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造贴切的交际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把学生既感兴趣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带入课堂进行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还增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加强引导,抓好预习
要学好英语,对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
同其他学科一样,课前预习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初一学生的预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例如,新学的单词要求学生首先正确划分音节,找出元音字母及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借助录音进行拼读,这样在课堂上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领读单词、对话和短文,而是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如:“What’s(are)...?”;“Who is he(she)?”;“Where is (are)...?”;“How old...?”;“What colour...?”;“Is he(she)...?”。
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更透彻,并且能够边听课、边消化、边巩固,较快地掌握知识。
另外,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超前预习。
六设置情景,注重操练
新编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材料,尤其是贴近生活的情景对话。
因此,教师应多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对话。
如教What’s this? What’s that? 时,编排学生各种人物和角色,也可添加些动物的角色,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都争着发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英语表达思想。
为了使教学效果更理想,运用实物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运用语言的各种情景。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达到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还须注意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
操练的形式可以连锁式、二人式、三人式或四人式等。
在操练时,除了要用课文中现成的材料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要,灵活多变。
如在学表示颜色的单词时,让学生根据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自己的学习用品等颜色进行回答。
七统筹安排,提高效果
初一入门阶段使用的新编英语教材强调以听、说为主,但往往学生听、说能力提高了,却在写的方面出现了问题,在许多学生身上都有会说不会写的问题。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能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要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在学生写的方面要求不能放松,要坚持听写,这不仅锻炼了听的能力,也锻炼了写的能力,避免了读写不协调的不良现象。
学生每天要听写,每天就得准备,也可以督促他们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教师每讲完一个单元,就要给出该单元的重点,让学生提问,由教师回答,同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单元测试,如,词形变化,单词、短语、短文的听写、填空,完成对话,看图写话、看图回答问题等不同形式的检查,教师应认真批改,从检查中发现薄弱点后
进行讲解,加强训练,保证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八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结合遗忘规律,反复巩固。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学习使学生心中有数,知道哪里不懂,哪里是难点,知道老师要讲的大概是什么知识,容易与老师产生共鸣。
这种有预习的学习,主动积极,效果自然比没有预习、被动学得好的多。
很多学生手懒,脑子也懒,不愿
独立思考,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他人。
其实,思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使学的东西更扎实,使大脑变得更灵活。
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给学生指明思路,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多启发、多发问、不包办代替、鼓励他们多用大脑去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使大脑更灵活而不是“生锈”。
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勤思善学的习惯,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主动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探求知识,达到理解深刻、掌握牢固的目的。
其次,应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好习惯。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朗读是出声的阅读,声音本身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手段。
通过朗读,人们能更好地体会理解和表达读物的思想感情。
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途径,特别是在听说练习中词尾辅音以及在口语中不重读的元音往往听不清楚的。
朗读时,学生的眼、口、耳、脑同时并用,这样增加了理解与记忆。
英语教学中,背诵的传统不能丢。
对句型、名言、范文学生应能背诵。
朗读和背诵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增加语感,牢记单词、短语和句型,也培养了理解能力。
因此,句型、对话和课文应尽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这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根本方法。
第三,应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笔记)的习惯。
不断地整理、疏通、归纳所学知识,有利于牢固掌握及全面系统掌握。
如,学了表示提出建议的句子,让学生归纳总结为:Let’s do sth.Shallwe do sth? Why not do sth? Why don’t you do sth? 看起来就一目了然。
总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教。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发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