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现状综述

第28卷第1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 l.28No.1 2006年1月F oreign Eco no mies&M anag ement Jan.2006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950(2006)01 0023 07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现状综述何建华(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天津300071)摘 要: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是职业生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等三个方面对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对我国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职业生涯;开发女性职业生涯开发是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者们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对传统职业生涯开发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

国外许多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开拓,他们对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阶段、路径、模式、影响因素和策略等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描述和解释。

女性职业生涯开发概念的提出与西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女权运动的兴起密不可分。

二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匮乏,大批女性加入到劳动力大军之中。

职业女性的生活重心从传统的以家庭为主转为家庭与职业并重。

如何更好地利用女性人力资源,提高女性劳动者的工作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女权运动在西方国家轰轰烈烈地展开。

在新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持社会性别观点的学者在重新审视了职业生涯理论体系之后认为,既有的职业生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产阶级白人男性为蓝本,是典型的男性职业生涯开发模式。

他们认为,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职业生涯理论不足以解释女性职业生涯发展形态(Betz和Fitzgerald,1987)。

针对这种情况,Caplow(1954)等提出了创建独立的女性职业生涯理论的主张,其宗旨就是要在工作场所和职业生涯开发研究领域赋予女性更多的 话语权 。

一、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历史沿革如同一般职业生涯开发研究,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也历史地分立为职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两个方面。

职业心理学领域关注女性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行为和职业开发。

职业心理学取向的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早期研究的重点为女性是否就业,其论述的框架是采用家庭导向与职业生涯导向二分法。

这种分析框架下的女性仍以家庭为生活中心。

6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就业的多元化,传统的二分法分析框架不能充分解释女性职业开发的诸多问题。

有学者针对女性职业生涯的本质,转向了类型论和阶段论的收稿日期:2005 11 10作者简介:何建华(1972-),女,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23研究,提出了女性职业生涯的基本形态和开发阶段。

例如,Super(1957)将女性职业生涯分为长期稳定的家庭主妇型、传统生涯型、稳定工作型、双轨工作型、中断型、不稳定型和多重生涯型等七种基本职业形态及探索阶段、建立阶段、持续阶段和衰退阶段等四个职业开发阶段;Zy tow ski(1969)将女性生涯分为学前期、在学期、少妇期、育儿期、子女学前期、子女入学期、子女成家期、空巢期和孀居期等九个阶段,以及温和型、稳健型、非常规型等三种基本职业形态。

类型论和阶段论认为,女性同男性一样要经历与年龄有关的生命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面临不同的职业任务和问题。

但是,与男性不同,困扰女性一生的问题是家庭主妇角色与职业女性角色的冲突,这种冲突加剧了女性职业开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女性只有认识到这种冲突并进行相应的自我调适,才能正确面对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矛盾。

20世纪70年代,职业心理学学者就影响女性职业开发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刻板印象、职业刻板印象、职业抱负、自我效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Farmer(1976)的女性职业动机模式以及H ackett和Betz(1981)的自我效能理论等。

近年来,受社会学习理论及结构主义的影响,职业心理学对女性职业生涯探讨的主题进一步拓展到职业认知、职业障碍和职业转换等。

总体来说,职业心理学取向的女性职业生涯研究,强调个人背景因素对职业的影响,而往往忽视制度性因素尤其是组织结构对个体职业行为的作用。

与职业心理学不同,组织行为学派是以组织为中心,探讨如何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绩效,并最大限度地赢得员工的奉献精神。

在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研究上,组织行为学领域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研究思路。

关注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影响因素及途径。

探讨的主题包括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晋升、职业调适、工作、家庭平衡等。

组织行为学取向的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一般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两性在职业价值观、职业需求和人格特质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二是究竟什么因素阻碍了女性在组织背景下取得职业成功。

组织行为学派的早期研究重点在于探讨两性职业特征的差异。

近期的研究显示这些差异不是两性固有的,而是组织和社会建构的结果,而且两性在上述职业特征方面的差异正在不断消减。

尽管两性具有相同的职业特征和职业方向,他们在职业进步上仍然存在性别差异,即所谓的 玻璃天花板 现象。

玻璃天花板 现象是组织行为学取向的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M or rison、White和van Velsor(1987),[1]以及Cafferella、Clark和Ingram(1997)等学者都曾就此现象进行过专门讨论。

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从多重角色的视角出发,解释管理及专业岗位上的女性在职业进步中所经历的角色冲突及溢出效应。

Gr echaus和Parasuraman的工作压力模型就提供了这方面的解释机制。

[2]可见,职业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研究女性职业生涯开发方面具有很多不同之处。

职业心理学取向的女性职业生涯开发关注个人的职业满意与福利,很少论及背景因素对个体职业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取向的女性职业生涯研究则过多地关注营利组织的利益,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福利和社会问题。

尽管历史上两个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大差异,但目前它们的研究主题也出现了交融。

例如,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女性职业发展研究一直是职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近年来组织行为学派也借鉴了其思想,转向了职业阶段和过程的研究。

而职业调适、工作绩效向来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问题,近年来也进入了职业心理学学者的视野。

两个领域的重合与交融弥补了历史上的 奇怪裂缝 ,[3]为更好地进行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跨学科、多领域地研究女性职业生涯也必然成为女性职业生涯研究的未来理论发展的方向。

24二、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研究方法就本质而言,女性职业生涯开发是工作史或生命史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在方法的选取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回顾国外已有的文献可知,女性职业生涯开发较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比较研究。

1.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工具导向和因果关系。

其方法一般是抽取若干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各种统计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研究中,定量研究是运用最为广泛并且得到充分肯定的方法。

尤其在女性职业生涯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采用因素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较好地分析并验证了一些理论模型,如Fassing er(1985,1990)对Betz和Fitzg er ald模型的验证和修正。

[4]定量研究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来推导总体特征,其研究结果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定量研究的缺陷在于以控制、解释和预测某些特定变量间的关系为主,往往忽略了意义建构与诠释的过程。

2.定性研究方法。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针对某特定事件或问题来进行解释,定性研究是对特定事件或问题的探索、详述及系统化的重现(Parker,1994)。

定性研究可以弥补定量研究难以深入的缺陷,有利于挖掘事物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早期女性职业生涯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偏向于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女性职业问题。

研究人员采用定性分析技术(如深度访谈、口述史、现象诠释等)来分析女性的感觉和行为,使分析具有可信性。

例如,White(1995)对成功女性进行了访谈,提出了成功女性职业发展阶段论。

[5]但是,定性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定性分析的样本不能够代表总体,因而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3.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是女性职业生涯研究人员较常采用的另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研究类型:(1)对两性进行比较;(2)对特定的职业女性群体与家庭主妇进行比较;(3)对传统女性行业与非传统女性行业的职业女性进行比较。

其中,两性比较是最普遍的研究形式。

研究人员围绕两性的职业特征、职业前景和职业绩效进行比较,寻找女性不同于男性的职业模式和职业行为。

例如,Tharenou和Co nro y(1994)以1682名女性和1763名男性澳大利亚经理人为样本,验证职业成功模式的性别差异。

[6]Kir chmeyer(1998,1999)研究了292个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经理人,检验了五种决定职业成功的潜在要素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

[7]显然,在现有的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中,我们的研究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为丰富的研究手段的支持。

例如,C.Ilg en和Klein曾提出利用时间序列法来检验职业认知变化的构想。

在微观组织行为学领域,有学者提出了利用实验方法来分析女性职业行为的设想。

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研究。

三、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理论框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理论框架已经初成体系。

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理论框架主要集中于职业心理学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为Farmer(1976, 1980,1985,1989,1997)的女性职业动机模型,H ackett和Betz(1981)的女性职业开发自我效能理论,Astin(1984)的女性职业选择与职业行为的社会心理模式,Betz和Fitzg erald(1987)的女性职业选择模型,以及White(1995)的成功女性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等。

下面对它们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1.Far mer的女性职业动机模型。

Farm er认为女性在职业成就方面之所以落后于男性,25主要是与其职业动机有关,并在Ban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动机模型(参见图图1 Farmer 的职业动机模型[8]1)。

Farmer(1985)从职业期望、精熟动机和职业投入三个方面解释了女性职业动机。

她认为个人、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动机,而职业动机又与这些因素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了女性的职业成就与职业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