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是我们最有力的生产动 力。”“内在的财货。” “教育作为国家投资。” ——《经济学原理》
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国家
英国 英国
代表人物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年代
1623-1687 1723-1790
主要思想
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多创造价 值;技艺也是生产要素 人的知识才能是财富、生产要 素,教育和学习的费用是资本 人才、企业家的价值 人的才智和体力是“精神资本 ” 知识是最有力的生产动力、教 育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在1676年 出版的《政治算术》著作中,首次试图运用 数字资料去计算广义教育之成果的货币价值 , 并从其结果中得出制定经济政策的结论。 配第把“技艺”看做一种特别的,除了土地 、物的资本和劳动以外的第四个生产要素。 配第认为,教育和训练使人的劳动生产能力 出现差别。他对比了海员和农民,认为由于 海员所受到的训练,使得在货币价值比值上 ,令“一个海员实际上等于三个农民”。配 第还从人的劳动使人力的货币价值生息这一 假设出发,算出英国“有生命的资本”的货 币价值。这是第一个力图确定一个国家“人 力资本”量的尝试。
第一章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须明确的问题:
什么是教育经济学?
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一、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产 生之前,人们关于教育与经济相互 关系的思想在古代已经萌芽。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一、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 中 ◦ 管仲 ◦ 孔子 ◦ 墨子 ◦ 孟子 国
成于20世纪60年代。
1.1962年,英国教育经济学家韦泽出版了最早以“教育经 济学”命名的专著,因此有学者认为此本专著的出版是学科诞生
的标志。
2.1963年,国际经济学会召开了一次专门讨论教育经济 学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于1966年出版了一本具有一定体系结构的
《教育经济学选集》。也有学者认为此选集的出版是学科形成的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一、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
西


柏拉图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柏拉图 (Plato,约公元前430-前350年)

“如果把算术、量积、称重等方 法从生产工艺中拿掉,那剩下 的只有猜测了。” ——《智术之师》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古代教育经济思想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管仲 孔子 墨子 孟子 柏拉图 国别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1、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生 活和精神生活,也决定着教育及其发展。教育作为一种传播知识、传递思 想、培养人才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2、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


3、劳动价值论是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为正确的计量教育为国家经济增长所作 出的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础 。

教育经济学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需要教育? 如何为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 如何有效地发展教育和运行学校?

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孕育 出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教育经济学致力于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教育发展问题,阐述 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揭示现代经济发展中教育与经济关系之运行规 律,提供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教育发 展中经济决策与管理技术。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古希腊
所处年代
前725-前645 前551-前479 前468-前376 前372-前289 前427-前347
主要思想
教育是富国强兵之道 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三要素 提高生产效率必须施教 详细阐明教育与经济关系 知识在生产工艺中的作用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二、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1.配第(《政治算术》1676) 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价值 2.魁奈(《经济表》1758) 构成国家强大要素是人,人本身就是持稳自己财富的第一个 创造因素;人的性格、习惯等对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十分重要 3.斯密(《国富论》1776) 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是国民财富的生产要素 4.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 强调人才特别是有才能的企业家的作用 5.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 精神资本和物质资本,教师是生产者 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 教育的生产性,人才浪费可惜,国家投资

量化,这种计算方法至今仍有使用价值。
2.早期的研究 沃尔什《人力资本观》(1935):把教育投资 视为理性行为,比较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 收入现值。 20世纪60年代初期,舒尔茨,创立了“人力资 本理论”,运用余数分析法对人力资本在美国 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收益率作了实证分析。 丹尼森( 20世纪60年代初期)运用因素分析法 进行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并估算出1929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中,教育占23%。

基本理论观点: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 重要源泉。教育投资的最大特点是从质的角度衡量, 将人的劳动看成教育装备的结果。劳动的教育装备率 高,劳动生产率也就高,从而增强创造收入的能力。 同时,教育投资是土地、人力、物力资本之外的另一 个生产因素。

教育经济学的计量方法: 为正确解释经济之谜,创立了“经济增长余数分 析方法”,求得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 也称为:“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 步骤:计算社会积累的教育总投资;计算教育投 资收益率;计算由教育创造的国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增 加的比例。
法国 德国 英国
萨伊 李斯特 马歇尔
1767-1832 1789-1846 1842-1924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政治经 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包含着 丰富的、科学的教育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 义教育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功能
(1)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
(2)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 (3)教育可以增进劳动者劳动变换的能力

教育在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在生产科学的社
会功能
(2)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
研究对象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教育发展问题以及教育 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 学科性质 1.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经济学中的一类 2.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 3.既不是部门经济学,也不是教育学,是一门独立 学科 4.是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 交叉的科学
——《论语·子路》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
“教人耕者其功多”
——《墨子·鲁问》
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 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 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 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斯密论述 的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萨伊特别强调了人才 ,尤其是有特殊才能的企业家的作用。他认为,生产 就是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大要素的配合、协作过 程,而这些要素的配合协作是由企业家组织、承担的 。因此,企业家对生产发挥着重要的特殊作用。 萨伊充分地看到了企业家作为一种特殊人才对经济发 展的重要性,从而看到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0


主要贡献
1.具体数量化的分析了教育同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关系,论证了教育程度越高,劳动生产 率就越高。说明劳动者学历与提高劳动生产 率呈正比例关系。

2.投资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投资一些物的基本建设( 如筑水坝、发电站等)所带来的收益快,增长额多。 3.最早使用了劳动简化比的计算方法,是教育经济效益数


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
一、教育经济学的形成
(一)学科萌芽阶段(1920s-1950s末)
1.萌芽起点标志:斯特鲁米林(1924)《国民教育的经济意 义》 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 通过分析劳动者的年龄、工龄和教育程度三个方面对生产发 展及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劳动收入与教育费用之比计算 教育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净收入。
研究特征:
1.出现论文及专著,且数量不断增加,内 容虽包含数量化的计算方法,但未使用“教育经 济学”的名称; 2.当时的教育经济学主要通过观察在业劳 动者来论述教育的经济意义和价值,还未更多深 入涉及教育规划、结构、财政等问题。
(三)学科初步形成时期(1960s)
有关教育经济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虽然众说纷纭,但都认为初步形





教育经济学研究一般分为宏观、微观、结构和制度四个维度 宏观教育经济学着重分析教育同经济增长、教育投资同财政收支 的关系。强调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 率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言,教 育投资的增长应该超前。 微观教育经济学着重分析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教育单位的办学 效率和效益、教育单位的规模经济和家庭教育支出的变动趋势等 问题。 结构教育经济学着重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即教育的区域结 构问题,人才的区域布局及调整问题,教育资源的内部结构比例 ,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人才、劳动者以及专 业需求的结构问题,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技术以及地区结构的 关系问题等。 制度教育经济学着重分析教育投资、教育资源配臵等方面的制度 环境和制度条件问题。它包括教育行业的报酬收入制度、劳动者 流动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学校经营与产权制度、教育管理体 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