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声调 PPT课件
第四章 普通话声调
第四节 普通话声调
@学习要点 1. 了解普通话声调的性质和功能 2. 调值、调类、调型、调号的特点 3. 读准普通话的声调 4. 初步古今声调的演变 5. 一般了解普通话声调与方言声调的异同
一、声调系统的发展
•
上古汉语有没有声调,如果有,有几个,文献不足, 比较难以确定。 • 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四 声”。
ng、l、r) 。 ►在普通话里,除了一个舌尖后浊擦音r外,全浊辅音已全
部清化。南方的部分汉语方言今天仍然保留全浊辅音声母,例 如吴语、湘语闽语等方言 。
(1)清浊和阴阳 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音;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
音。 由于声母的清浊与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传统音韵学
把四声分为两类:清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阴平、阴上、阴去、 阴入”,而把浊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阳平、阳上、阳去、阳 入”。
2.阳平(第二声) 声调由中向高扬起,起点在3度,终点在5度,调值标为 35,又叫中升调或35调。 例如:“唐、阳、王、娘”等。
3.上声(第三声) 声调由次低降到最低,再升到次高。这个调型前半段 是低降,后半段升高的曲折调。起点是2度,降到1度,又升 到4度,调值标为214。因为先降后升,又叫降升调或214 调。 例如:“老、马、九、女”等。
• (3)阳阴 国歌 联欢 革新 南方 群居 农村 长江 航空 围巾 营私 原封 图书
• (4)阳阳 直达 滑翔 儿童 团结 人民 模型 联合 驰名 临时 吉样 灵活 豪华
• (5)阳上 华北 黄海 遥远 泉水 勤恳 民主 情感 描写 难免 迷惘 平坦 旋转
• (6)阳去 豪迈 辽阔 模范 林业 盘踞 局势 革命 同志 局势 雄厚 行政 球赛
4.去声(第四声) 声调由最高降到最低,中间没有曲折。起点是5度,终点 是1度,调值标为51,又叫全降调或51调。 例如:“树、木、靠、岸”等。
•二、普通话声调
五
•5
度
•4
竖
标
•3
•2
•1
调 值
55
调 型
高平调
调
类
阴平
调 号
—
例
春天花开
字
江山多娇
•5 •4 •3 •2 •1 35
高升调
阳平
•5 •4 •3 •2 •1 214
m:老当益壮 雷厉风行 力挽狂澜 龙飞凤舞
g:盖世无双 高瞻远瞩 攻无不克 光彩夺目
k:开卷有益 慷慨激昂 克敌制胜 快马加鞭
h:豪言壮语 和风细雨 横扫干军 呼风唤雨
J:艰苦奋斗 锦绣河山 继往开来 举世无双
q:千军万马 气壮山河 晴天霹雳 群威群胆
x:喜笑颜开 响彻云霄 心潮澎湃 栩栩如生
zh:辗转反侧 咫尺天涯
qiᾱnchuíbᾰiliὰn bīngqiáng-mǎzhuὰng xīnmíng-yǎnliὰng shānhéjǐnxiù yǔguòtiānqíng guāngcǎduómù rèhuǒcháotiᾱn xǐxiào-yánkāi
二、普通话声调分析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简称四声。
• 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 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 高。
• 人、民、银、行、连、 • 年、和、平、农、民、 • 犁、田、圆、形、循、
(3)上声及上声调练习
• 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 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 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
• 彼、此、理、解、享、 • 想、美、满、永、远、 • 友、好、管、理、很、
归律地交替使用,造成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如: 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 ∣∣— —∣ ——∣∣— 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 ∣——∣∣ ∣∣∣— —
声调口诀
起音高高一路平, 由中到高往上升, 先降然后再升起, 高处猛降到底层。
1.阴平(第一声) 声调高而平,没有升降变化,起点、终点都在最高5度 上,调值标为55,又称为高平调,或55调。 例如:“高、天、轻、松”等。
2、调类——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 所建立起来的类别。
►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般来说,一种语言或方言里 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
调号——即声调的符号,指标写声调所用的简单明了 的符号。即把五度标调法的图形简化为一种不标刻度的声 调符号。
►普通话四声,汉语拼音方案中使用的声调符号是ˉˊˇˋ, 也可以直接用阿拉伯数字标在音节的右上角来表示。
降升调
上声
•5 •• 4 •3 •2 •1 51
全降调
去• 声
人民团结 群情昂扬
党委领导 理想美好
创造世界 胜利在望
二、声调练习 •1、单音字的练习
(1)阴平及阴平调练习:
• 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 保持音高。
• 青、春、光、辉、租、 • 天、花、开、公、司、 • 通、知、新、屋、出、
(2)阳平及阳平调练习
3、四字词声调练习
• 通过这个练习,可以锻炼 灵活运用四声正音的技巧。 读的时候,气息要控制好, 放开声一口气很通畅地发 出来。
(1)按四声顺序排列
中国伟大 山河美丽 天然宝藏 资源满地 阶级友爱 中流砥柱 工农子弟 千锤百炼 身强体健 精神百倍 心明眼亮 光明磊落 山明水秀 花红柳绿 开渠引灌 风调雨顺 阴阳上去 非常好记 高扬转降 区别起落
(2)按声母顺序排列
b:百炼成钢 波澜壮阔 暴风骤雨 壁垒森严
P:排山倒海 喷薄欲出 鹏程万里 普天同庆
m:满园春色 名不虚传 满腔热情 目不转睛
f:发愤图强 翻江倒海 丰功伟绩 赴汤蹈火
d:大快人心 当机立断 颠扑不破 斗志昂扬
t:谈笑风生 滔滔不绝 天衣无缝 推陈出新
n:鸟语花香 逆水行舟 能者多劳 宁死不屈
上声的情况比较特殊,上声分为阴上和阳上,阴上发展到 现在仍是上声(水果 草稿 );阳上又分为全浊阳上和次浊阳 上,次浊阳上也仍读上声(美满 你我 ),只有全浊上声发生 了变化,归入了去声,即所谓“浊上归去”(动荡 舅父 )。
(1)古全浊入声一般归入阳平,如:杂、学、别、及、 达、拔、滑、绝、直、席、敌、读、局、服、俗等。但也有 一部分归入去声,如:特、续、获、剧、述、术、秩等。
Ch:超群绝伦 赤子之心
sh:山水相连 深情厚意
因此声调区分阴阳调,是依据声母是清辅音还是浊辅音来定 的。
(2)入派四声 古汉语入声今天的表现(有无及归属的不同)被作为 划分汉语方言的标准之一。 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里,古汉语的阳入声的 演变比较有规律,只有少数例外:
2、声调演变的对应规律 (1)浊上归去
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分别来自古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这 条规律较为整齐。
三、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
1、“四声”的不同内涵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虽名称相同,但内涵是不一 样的。声调演变最重要的两条规律是:
浊上归去; 入派四声。 要理解这两条规律,首先须清楚与它们相关的几个基本概 念。
(2)全浊和次浊 全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次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鼻音和边音以及零声母(m、n、
调类中,这就是所谓的“入派四声”。 近代的“入派三声”到了普通话就因为平分阴阳而变成
“入派四声” 。
五、平仄和古入声
“平仄”是声调在语言应用中的概念。 “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字(包括今天的阴平和阳平); “仄”指非平声字,包括古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三、古今调类和四声平仄 (一)古今调类比较
(2)古次浊入声归为去声,如:木、麦、逆、虐、力、 律、肉、入、越、业、陆、六等。
但是古阴入声字则分别归入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
声,无明显的规律可循。例如: 现代阴平:失 惜 说 黑 出 击 现代阳平:识 即 竹 责 福 急 现代上声:尺 索 匹 百 渴 乞 现代去声:式 切 各 却 隙 设 由此可见,古汉语的入声分别归派到普通话四个不同的
汉语的声调主要体现为字调,有规则地选用不同声调的字, 可以使音节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形成优美的韵律,增强语言 的表现力。
汉语的诗歌、韵文讲究平仄相间,上下相对的搭配,就是为 了读起来铿锵悦耳,和谐动听。
汉语中的四字格成语,就有不少声调配合得相当巧妙。例如:
千锤百炼 兵强马壮 心明眼亮 山河锦绣 雨过天晴 光彩夺目 热火朝天 喜笑颜开
• (11)去阴 下乡 矿工 象征 地方 贵宾 列车 卫星 认真 降低 特征 印刷 气温
• (12)去阳 自然 化学 措辞 特别 电台 会谈 政权 配合 未来 要闻 调查 辨别
• (13)去上 耐久 剧本 跳伞 下雨 运转 外语 办法 信仰 戏曲 电影 历史 探险
• (14)去去 日月 大厦 破例 庆贺 宴会 画像 示范 大会 快报 致意 建造 干部
(4)去声及去声调练习
• 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 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
• 下、次、注、意、世、界、 • 教、育、报、告、胜、利、 • 创、造、利、润
2、两字词声调练习
• (1)阴阴 • 参加 西安 播音 工兵 • 拥军 丰收 香蕉 江山 • 咖啡 班车 单一 发声
• (2)阴去 庄重 播送 音乐 规范 通信 飞快 单位 希望 欢乐 中外 失事 加快
•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三声
古四声
平声
上声
去声
浊音
今四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调类比较表
古声母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普通话调类古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