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宁波市城区内河河政审批操作规范
宁波市城区内河河政审批操作规范
各区城管局:负责城区河道涉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范围内挖掘占用、河道岸线划定等涉河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核工作。
市内河处:负责对经各区审核的河道岸线划定、河道永久性填埋占用、河道临时占用半年以上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复核。
六、审批程序
(一)审批受理
审批部门接到涉河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后,首先对审批事项范围,申请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审核。
(六)涉河围堰控制
1、城区范围内河道原则不得设置全封闭封航围堰。如建设单位确有特殊需要实施全封闭封航围堰的,封航围堰方案制定前应做好与各区内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商,确保满足封航期间周边水系水质维护、日常保洁、汛期行洪排涝等各项要求。
2、临时性半封闭围堰占用河道宽度不得超过原河道宽度的50%,如该围堰确有需要在主汛期进行施工,围堰宽度须根据施工河道实际行洪排涝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汛期河道防汛防台要求。
2、已完成相关挖掘占用方案,明确对河道的影响数据。
3、已完成相关施工组织设计。
(三)河道岸线划定
1、项目建设已获得立项、规划等审批的合法依据。
四、申报材料
(一)涉河建设项目
1、申请表
2、项目建设及定位依据
3、项目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数据
4、施工方案及进度等组织设计
(二)河道管理范围内挖掘、占用
1、申请表
(二)事中监管
1、审批项目批复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人员要定期对各涉河建设项目实施动态监管并做好记录。
2、监管内容:建设项目实施标准与批复内容是否一致,建设工期是否过期,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沿河卫生、污水排放及违规等现象。
3、应巡查台帐,具体表格详见附件。
项目监管时限为审批项目的全过程。具体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一)事前监管
1、审批项目受理后,实地踏勘并掌握沿河地块及其它涉河建设项目的进展状况并做好记录。
2、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应与相关规划标准及管理标准相一致。
3、在日常河道巡查时,要及时发现未审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并及时反馈执法部门。
4、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并通告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发现违规违章的,同时反馈执法部门;问题整改落实后须现场核实并记录。
(三)事后监管
1、项目建设完工后,由审批人员与监管人员共同对涉河项目进行验收(具体要求详见后面验收章节)
2、验收的内容为行政审批批复的相关建设内容和其它涉河建设情况。
3、如未达验收要求,应通知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并报请重新验收。
宁波市城区内河河政审批操作规范(2015年修订)
城河处〔2015〕21号文件
为进一步规范宁波市城区内河河政审批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城区内河建设管理职能调整会议纪要》(甬城管纪[2008]29号)、《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甬改办发[2013]89号)、《关于调整北斗河等10条河道建设管理职能的专题会议纪要》(甬城管会纪[2013]13号)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城区内河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同时,应将批复内容及时反馈监管人员及执法部门。
(四)审批期限
1、各区审批时间为7个工作日;市级复核时间为2个工作日。
2、各区审批办结后5个工作日内报市内河处备案。
七、河政审批控制要素
(一)河道控制与水面率要求
1、规划主干河道和一般河道蓝线控制:主干河道为城市行洪排涝框架性结构,蓝线不可随意更改;一般河道确属用地调整可作适当变化,但区块水面率需严格保证。
2、河道岸线位置的认定:河道岸线是控制总体宽度依据,原则以河岸常水位线作为计算基准点,二线间距离即为河道宽度。
3、河岸上一般构筑物外围水平投影线原则不得超过河岸控制线(如景观平台及其它构筑物)。
(二)河道两岸绿带控制
依据《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中第十条及《关于涉河建设项目相关问题协调会议纪要》(甬城管会纪【2014】8号)所规定河道绿化控制。
(4)中间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以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初步验收
(1)初验应由建设单位向内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在初验会议三个工作日前将工程竣工图、竣工技术资料等送达。
(2)按规范要求和批复内容,审查项目完成情况。
(3)管理部门应派专人实地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实测、实量)。
2、涉及除上述三项内容外的其他涉河建设项目
(1)审批受理后,各区审批工作人员应对项目进行现场踏勘核实,做好记录。(表格详见附件3)
(2)各区完成审批意见后,反馈申请单位,并报送市内河处备案。
审批办理流程(详见附件11)。
(三)审核反馈
完成审批后,如有河道占用、恢复等相关费用产生的,须尽快通知申报单位予以缴费,完成缴款后,审批资料方可反馈给申报单位。
(二)永久性占用河道水域
收费标准:380元/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或750元/平方米(非基础设施建设)。
(三)临时性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绿化
收费标准:1.2元/平方米*天。
九、审批项目监管
内容包括:项目的合法性、规划标准、涉河审批与否、项目的质量与标准、涉河的卫生状况、污水排放措施及其它与河道管理相关内容。
(一)验收的范围与内容
涉河项目验收是指各类公建及商业地块开发项目中涉及河道开挖、河坎建设、沿河绿带建设、桥梁建设等相关河道及其附属设施的验收。包括:城区内河范围内的跨河建筑物、河坎、河床、绿化、码头,雨水口、排水口、暗涵、涵闸,闸门,截污井、泵站、管道、缆线等及相关附属设施。
(二)项目验收程序与要求
2、项目建设及定位依据
3、挖掘、占用方案及进度等组织设计。方案中包含围堰方式、面积、位置、结构、占用时间等相关信息。
4、汛期防汛排涝应急方案
(三)河道岸线划定
1、申请表
2、项目立项文件(涉河建设项目依据)
3、规划总平面图(即建设及定位依据)
4、规划许可证
五、审批职责分工
宁波市城区内河管理范围内河行政审批实行属地管理,市内河处负责对各区审批项目实施行业指导及监管。
(四)桥梁等过河构筑物控制
1、通航河道和规划水上游览线河道上桥梁等过河构筑物底标高应控制在黄海高程3.43米以上;其它河道宽度不少于20米的为黄海高程3.13米;河道宽度少于20米(不含20米),过河构筑物底标高不低于黄海高程2.93米。
2、桥梁下部依附的各类过河管线底标高不得低于桥梁梁底标高。
3、桥梁两侧桩前挡墙间河道净宽不得小于该河道规划宽度。
1、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行政审批职权的申请事项,应即时告知申请人,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2、对依法属于本部门审批的行政审批事项,由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及时退件处理,或告知申请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补齐材料。
(二)审批办理
1、涉及河道岸线划定、河道永久性占用、半年以上临时占用的项目
(1)审批受理后,各区审批工作人员应对项目进行现场踏勘核实,做好记录。(表格详见附件3)
审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17条第1、2款;《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第17条。
三、申报条件
(一)涉河建设项目
1、项目建设已获得立项、规划等审批的合法依据。
2、已完成相关设计,明确与河道之间的关系。
3、已完成相关施工组织设计。
(二)河道管理范围内挖掘、占用
1、项目建设已获得立项、规划等审批的合法依据。
1、沿河绿带实施主体
原则上临河地块建设时,沿河绿带建设与临河地块项目同步实施,并由规划部门在地块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
(1)主要景观河道宽度二十米(含二十米)以上河道,每侧不少于二十米;
(2)宽度十五以上(含十五米)、二十米以下河道每侧不少于十五米;
(3)宽度十五米以下河道,每侧不少于十米。
(4)沿河地块项目建设中,地上、地下构筑物原则上按沿河绿化宽度要求退让,消防通道等与内河及景观无关的建构筑物及设施不得占用沿河绿地。
3、绿带宽度认定:
岸线与建构筑物(含地下部分)之间的直线距离。
4、绿带设置要求及遵循原则:
(1)绿带原则上为绿化专用区域,绿带里面可结合廊亭、园路、小品之类,不能布置硬质道路(含消防通道或消防登高面)。
(2)建设用地内沿河宽度15米(含15米)以上的绿地应对外开放;宽度15米以下的绿地,根据城市空间景观要求也宜对外开放。
八、审批收费
收费依据:《转发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财政厅关于重新核定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补偿费标准复函的通知》(宁波市财政局、市物价局甬价费[2011] 114号文件)。如今后相关部门出台新收费标准,则调整对应的收费标准。
(一)临时性占用河道水域
收费标准:5元/平方米*月(基础设施建设)或10元/平方米*月(非基础设施建设)。
4、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完成并报送建设项目竣工资料。
(四)相关要求
1、跟踪监管工作由城区内河管理部门负责,并根据本制度应确定专人进行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与跟踪监管工作。
2、工作人员应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涉河建设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范秉公办事,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同时注重廉洁自律,不得徇私舞弊。
十、涉河建设项目验收
4、规划宽度15米(含)以下的河道建设桥梁,原则上应“一跨过河”不得在河道中设置桥墩。
5、桥梁盖板架设前,必须按规范完成施工范围的河床清淤工作,经内河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五)生态性亲水河坎
城区范围内新建河坎除部分特殊河段外,须全部采用生态式亲水河坎,严禁使用浆砌块石河坎,同时应满足稳定护坡与水土交换的要求,达到护岸、绿化、水土交换的有机结合。
3、建设单位须在围堰到期时,应及时按规范要求清理围堰及河床,清淤范围为围堰两侧各10米河道范围内,清淤完成后报请各区内河管理部门进行中间验收。
4、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围堰河道的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服从内河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如影响主汛期间行洪排涝,必须无条件开启围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