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研究进展及其利用何春梅,钟少杰,王飞,林新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13)摘要:围绕当前紫云英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阐述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栽培品种、种质资源和分子辅助育种、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固氮富硒、节能减排以及当前紫云英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提出了今后要进一步研究紫云英绿肥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和作物类型,选择适宜的紫云英种植利用方式并探索新的模式。
旨在确保紫云英稳步快速发展,并推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紫云英;研究进展;综合利用;Progress in studies and utiliza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L.in FujianHE Chun-mei,ZHONG Shao-jie,WANG Fei,LIN Xin-jian*(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entr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3)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current study status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Astragalus sinicus L’cultivated varieties,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 This paper also states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structure, ferti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itrogen fixation selenium rich,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urrent new 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further study about the func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on improving agroecological system is required. Based on local nature, society condition, production condition and crop type, we should select appropriate Astragalus sinicus L’planting pattern and develop new pattern. This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e rapid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yield, good-quality, effective, ecological and safe modern agriculture.Keywords:Astragalus sinicus L.;Research progress;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俗名花草、红花草、草子,一些地方又作者简介:何春梅(1979-),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
E-mail:fzhcm@通讯作者简介:林新坚(195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与土壤培肥研究。
E-mail:xinjianlin@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国家绿肥种质资源平台(2012-019),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项目(NB2013-2130135-34)资助称其为野鸡林,是中国南方主要的冬季稻田绿肥,也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蜜源植物等。
其作用在于培肥效果突出,可增加生物有机肥源、改良与培肥土壤、净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促进农区牧副业的发展[1、2]。
提倡低碳农业和有机农业的今天乃至将来,紫云英绿肥都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大力发展紫云英产业,进行养地培肥[3、4]。
近年,研究者为了充分挖掘、发挥紫云英的优势和潜力,提升其农业质量和效益,满足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营养的现代农业要求,不断的挖掘紫云英的利用价值。
本文总结了紫云英栽培品种、研究进展及种植利用现状,并提出其今后研究利用的思路和展望,以促进中国紫云英持续发展。
1 紫云英栽培品种中国是紫云英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利用和种植紫云英最早的国家。
据考证,在公元前6世纪已有紫云英种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自然的优胜劣汰和科技的发展,紫云英品种也由原先单纯的野生品种发展为许多人工选育的品种。
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的紫云英品种有:浙江省的宁波和平源大叶种;江苏省的西墩种和斜塘种;安微省的弋江种;江西省的乐平种、余江种;湖南省的常德种和福建的闽紫系列等。
通过辐射培育出的紫云英品种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育成了四倍体品系,各种性状表现较好。
紫云种子太空处理后其生育期有较大的变异,其花生、成熟期相对提早,植株生长促进,发芽率更高、发芽势更强、植株更高,花序及结荚数相对更多,产草量也高[5、6]。
美国Hyeon和Jack[7、8]报道了紫云英的转基因育种,他们采用发根农杆菌介导法研究了菜豆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在紫云英发根中的表达。
中国主要的紫云英优良品种(系)包括:早熟种乐平、常德、闽紫1号等;中熟种紫云英余江大叶、萍宁3号、闽紫6号等;晚熟种宁波大桥、浙紫5号等。
近年还选良出了一些新的紫云英种,如:福建的闽紫7号,河南的信紫1号,信白1号。
湖南的紫冷艳1号,安微省的富硒紫云英8号[9]。
2 紫云英研究进展绿肥紫云英是一种无污染的天然有机肥料,一般亩产鲜草1500 kg以上。
以往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它具有很强的固氮和富集土壤硒的功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后作水稻的化肥用量,并促进后作水稻优质、高产的优点。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高度关注,国家开始重视土壤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促进了紫云英的恢复性种植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2.1紫云英种质资源和分子辅助育种SSR标记技术是一种通过直接分析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来鉴别生物内在核甘酸排布及其外在性状表现规律的技术。
这技术与RAPD、RFLP相比具有更能表现多态性,提供完整的遗传信息等优点。
陈坚等采用I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和SSR(微卫星序列)分子标记方法获得了8 个ISSR 和6 个特定的紫云英SSR 引物来评价紫云英种质资源和分子辅助育种[7-8]。
实现了种质资源鉴定方法从单一的表型鉴定到基因型鉴定的提升,为优异基因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图2-1,图2-2)。
在紫云英种子特征评价上,林新坚等采用生态化学计量与形态计量方法,评价了紫云英不同种质间种子的计量学特征,作为紫云英品种(系)鉴别分类指标。
2.2 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紫云英作为一种纯天然生物有机肥料,众多研究者已证实了紫云英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生物有机肥源、改良与培肥土壤、减少化肥施用以及提高后作作物产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低产土壤上利用效果更为明显。
紫云英的施用不仅改良了土壤的结构,还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活化了土壤的营养元素,为作物提供了大量的养分[ 10、11]。
马承豪[12]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表明了施用紫云英能够增加土壤中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的活性。
官会林等[13 ]在肥力低下的山地红壤上研究表明,紫云英冬季旱地轮作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单位体积质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
近年,王飞等对紫云英能提高有效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更深的研究,研究了紫云英碳、氮、磷、钾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云英干物质腐解 图1-2 基于6 个SSR 位点的多态性构建的9 个参试的紫云英品种聚类图Fig.1-2 Dendrogram of nine tested varieties of A.sinicus based on the polymorphic patterns of six SSR loci amplified with PCR图1-1 2个SSR 位点分别在9 个参试的紫云英品种中扩增的带型Fig 1-1 Band Patterns of two SSR ioci amplified with PCR among nine tested varieties of A.sinicus 注:M: 分子量标准; 0: 空白对照; 1-9: 参试的品种M:marker;0:blank control;1-9:A.sinicus varieties listed in plant material.速率在前20 d 最高,60 d 后进入缓慢腐解期,至90 d 干物质累积腐解率为75.3 %。
碳、氮、磷、钾累积腐解率与腐解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紫云英有机碳与养分累积释放率为钾 > 碳 > 氮 > 磷,且随翻压量的增加,有机碳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紫云英翻压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同时,兰忠明等还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并收集紫云英根分泌物,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紫云英对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吸收、利用。
发现缺磷胁迫能促进不同基因型紫云英根系分泌大量草酸、酒石酸等有机酸(图2),草酸分泌量显著高于供磷时的分泌量,分泌量最高相差达34.2 倍(闽紫6 号),且不同基因型紫云英分泌的草酸量差异显著。
有机酸的分泌显著增加了对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效果,不同基因型对难溶性磷的活化效果差异显著,Al-P 源的紫云英生物量与植株含磷量均显著高于Fe-P 的,且紫云英生物量与植株含磷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显示出紫云英对难溶性磷酸盐Al-P 的活化吸收能力要高于Fe-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