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的常见病变有哪些?
( l )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光镜下各种染色均可显示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管腔狭小,严重者部分细胞崩解。
电镜下初期可见内质网肿胀,继而线粒体肿胀、囊状改变,甚至崩解,是肾脏缺血、中毒的早期可逆性病变。
粗颗粒变性小管上皮细胞结构粗大,病变较重,除线粒体肿胀外尚有线粒体的崩解及融合。
( 2 )吸收性蛋白滴状变性或玻璃滴状变性:光镜下可见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遍布球状蛋白滴,直径为0 .
5 一2 um ,电镜下主要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溶酶体。
这是由于严重的蛋白尿导致近端小管异常回吸收所造成的,见于严重蛋白尿患者。
( 3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可分为以下类型: l )细小空泡变性:光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肿胀,胞浆淡染并且遍布微小空泡。
这些空泡可以是碳水化合物或糖原的沉积,也可以是脂类物质。
电镜下可见很多的各级溶酶体、吞噬泡、脂滴。
见于因过量输注高渗性液体而导致的渗透性肾病、先天性糖蓄积肾病,以及因缺氧、中毒和大量蛋白尿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2 )粗大空泡变性: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巨大空泡。
电镜下可见界膜清晰的空泡,或由于细胞基底膜内折扩张造成。
主要为细胞水盐代谢障碍所致。
见于低钾血症和大量糖原沉积所致的l 肾损害。
3 )等立方空泡变性:为最特征性的病变,空泡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段,空泡含液体而非脂质。
此病变需与等渗性利尿剂造成的小管空泡变性相鉴别。
( 4 )肾小管上皮细胞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融合可导致多核巨细胞形成,见于各种慢性损伤。
( 5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沉积:患者尿内出现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色素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吸收作用,胞浆内出现相应的血色素、肌红蛋白素、黑色素、胆色素等沉积。
老年患者或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褐素沉积。
(
6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包涵体:缺血和中毒可引起小管上皮细胞损害。
光镜下缺血性小管上皮细胞损害散在分布,病变较轻,仅类及小管的某个节段。
而病毒感染和铅、秘等重金属中毒性小管损伤则往往相反,病变范围广,累及大多数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出现核内或胞浆内包涵体。
(
7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细胞染色质深,常失去沿肾小管基底膜单层规整排列的特点,呈现大小不一、排列紊乱的形态。
(
8 )萎缩:小管萎缩的程度,常与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相平行。
而各种肾小球疾病及间质性肾炎引起的肾小管萎缩,常伴有严重的纤维化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来源:上海市医师协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