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分类
意识是指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刺激所做出应答反应的能力。
意识的内容为高级神经活动,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任何原因因引起的大脑皮质、皮质下结构、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部位的损害或功能抑制,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临床常通过病人的言语反应、对针刺的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病人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唤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病人又继续入睡。
(2)昏睡:是较嗜睡重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唤醒,需大声呼唤或较强烈的刺激才能使其觉醒,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3)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可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
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
吞咽反射、咳嗽反
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4)中昏迷:对外界正常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少。
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命体征发生变化。
(5)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多失禁。
生命体征明显变化,如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等。
2.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表现为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2)谵安:是一种急性的脑高级功能障碍,病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表现为认知、注意力、定向与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觉、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可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甚至可有冲动和攻击行为。
引起谵安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及代谢性脑病等。
高热中毒、酸碱平衡紊乱营养缺乏等也可导致。
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征: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丧失。
病人对刺激无反应,无自发性言语及有目的动作,能无意识地睁眼闭眼或存咽动作,
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以及睡眠觉醒周期存。
见于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和严重颅脑外伤。
去皮层强直时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去大脑强直则为四肢均伸直。
见于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和严重颅脑外伤。
(2)无动性缄默症:又称睁眼昏迷。
为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损害所致,而大脑半球及其传导通路无损害。
病人可以注视检查者和周围的人,貌似觉醒,但缄默不语,不能活动。
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大小便失禁,无病理征。
对任何刺激无意识反应,睡眠觉醒周期存在,见于脑干梗死。
(3)植物状态:指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的种状态。
病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呼之不应,有自发或反射性睁眼,存在吮吸、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有觉觉醒睡眠周期,大小便失禁。
颅脑外伤后植物状态12个以上,其他原因持续3个月以上称持续植物状态。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