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乘方

七年级数学乘方

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主备教师张翠兰使用教师张翠兰课题 1.5.1§有理数的乘方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第 4 周9 月 23 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
乘方运算。

过程

方法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
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教学方法与
手段讲解,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归纳,巩固。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1.复习
3×2.8 -3×7×(-5)5×5×5
(-5)×(-5)×(-5)
2.引入新课
上面几道题里面,有两个特殊的计算也就是
5×5×5 (-5)×(-5)×(-5)=-125
今天我们来学这样有特殊特点的有一个数连乘几次的计算方法。

写出标题:1.5.1§有理数的乘方
新授课
做一做: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多次对折,所产生的纸的层数和对折的次数有关系吗? 对折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4次,5次…时纸的层数依次为2, 4,8, 16,32 … .也可以表示为2,2×2, 2×2×2
2×2×2×2,2×2×2×2×2,… 都是相同的因数的乘法。

为了简便,我们将它们分别记作为2 2² 24 25 … 。

2²读作“2的平方”(或“2的二次方”),2³读作“2的立方”(或“2的三次方”),24读作“2的四次方”,25读作“2的五次方”。

同样:
(-2)×(-2)×(-2)×(-2)=(—2)4 读做“-2的四次方”
(-52)×(-52)×(-52)×(-52)×(-52)记作
(-5
2)5
读作“-5
2
的五次方”。

那,n 个相同的因数ɑ 相乘,即a ·a ·a ……·a 记作ɑn n 个 ,读作“ɑ的n 次方”。

这样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ɑn
中,ɑ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当ɑn 看作ɑ的n 次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ɑ的n 次幂。

n
a
例如,在64 中,底数是6,指数是4,64 读作“6的4次方”或6的4次幂。

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例如,5就是51 。

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因为ɑn 就是n 个ɑ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例1,计算
⑴ (-4)3 ⑵ (-2)4 ⑶ 50
(4)(-3
2)3
组织学生单独计算,然后和同桌交流,最后老师指名上黑板板书 思考
从例1,你们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

指数
底数

当指数是()数时,负数的幂是()数。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由上题中(1)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用小括号括起来.这也是辨认底数的方法;
(2)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补充例题
你能迅速判断下列各幂的正负吗?254 (-8)5 (-3)6
(-1)101
巩固练习
教材p42 1题,第2题
布置作业:习题1.5 第1题
板书课件设计
1.5.1§有理数的乘方探究:归纳巩固练习总结
a·a·a……·a记作ɑn
n个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