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对外交往1. (17青岛)“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ì)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B)A. 洛阳B. 长安C. 建康D. 北京2. (17齐齐哈尔)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A)A. 玄奘西游B. 鉴真东渡C. 郑和下西洋D. 张骞出使西域3. (17荆门)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D)A. 派鉴真东渡日本B. 派郑成功驱逐荷夷C. 派张骞通西域D. 派郑和出使西洋4. (17无锡)1840年—1842年,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揭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A)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中法战争5. (17内江)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B. 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C.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 (17云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下列外交成就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是(D)①中美建交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2001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 (17荆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
这充分反映了(A)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②国际社会互联、共荣、共存③和平发展仍是世界主流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17黄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
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
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材料二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
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
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俗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材料三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物质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或外来动物、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丰富了物质财富;生产技术的传入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
精神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或外来的宗教、服饰、风俗习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吸收外来音乐、舞蹈的风格,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和谐柔美、刚劲豪爽活泼的多元色彩)。
(2)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2分)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能文能武,勇敢机智),通晓西洋概况(历史、文化、习俗情况等),知识丰富全面(懂得航海知识、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
(任意两点即可)(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相同前提: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任意一点即可)相同意义: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亦可)9. (17巴彦淖尔)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外交展示过灿烂辉煌,也经历过风霜雪雨,如今中国引领的新型国际关系之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传统智慧与天下情怀。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开拓与辉煌之路】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说出两点即可)原因: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灿烂、科技发达、交通发达、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外交家的智慧、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等都是影响对外交往的因素。
(两点即可)(2)仔细分析材料一中的八幅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古代中外交往的特点。
(提示:从路线、方式、政策三方面考虑)路线:对外交往经历了从陆路为主向海路为主的转变(或者汉朝以陆路为主,唐宋以海路为主)。
方式: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和平友好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流。
(2分)政策:对外交往从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唐朝对外开放,清朝初年闭关锁国)。
(2分) 【伤心与屈辱之路】材料二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
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学挽回颓势。
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
(任说一点即可)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4)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风雨与彩虹之路】材料四(5)请再举两例,材料四中未提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成就;中美建交;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8年奥运会;杭州G20峰会;成立亚投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等。
(6)通过学习中国外交的历史,谈谈对你的人生之路有何启迪。
(说出两点即可)启迪:友好合作、心胸开阔包容别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共同分享成果、不怕艰难困苦、百折不挠的精神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说出两点即可)专题二侵略与反抗1. (17包头)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D)A. 安西都护府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台湾府2. (17扬州)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
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B)A. 香港B. 台湾C. 澳门D. 新疆3.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归于尽。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C)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黄海大战D. 义和团运动4. (17宁波)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如图的是(A)A. 侵略与反抗B. 内战烽火C. 近代化探索D. 变法与革新5. (17贺州)下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
它客观反映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灭绝人性的(D)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南京大屠杀6. 中国共产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列属于中共领导下反法西斯侵略的战役是(B)A. 台儿庄战役B. 百团大战C. 黄海海战D. 渡江战役7. (17攀枝花)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其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
下图漫面揭示的主题是(C)A. 新航路开辟B. 财富流西葡C. 殖民扩张D. 殖民抗争8. 从三角贸易、第二次鸦片战争、章西女王的反抗活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历史事件中可归纳出的学习主题是(B)A.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 殖民扩张与反殖的斗争C. 血腥的资本积累D. 无产阶级的斗争9. (17巴彦淖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共同战斗,最终赢得胜利。
胜利的原因不包括(D)A. 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B.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10. (17遵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背景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请回答:(1)根据背景材料要求,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年份。
1931—1945年;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
(2)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出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并写出在抗日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百团大战。
(3)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出的哪些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可)①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的精神;②不畏强敌,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的精神;③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畏困难的精神;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⑤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⑥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⑦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勇于亮剑的精神;⑧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精神;等等。
11. (17义乌)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