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先进制造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李伟 第2章-制造自动化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李伟 第2章-制造自动化技术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制造自动化技术
第3章 微细加工技术 第4章 快速原型技术 第5章 工业机器人 第6章 虚拟制造技术 第7章 纳米技术 第8章 压电驱动与控制技术 第9章 绿色制造技术
第二章 制造自动化技术
2.1 概 述 2.2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 2.3 超高速加工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2.1 概 述
1.制造敏捷化:包括柔性,重构能力,快速化的集成制 造工艺等。
2.制造网络化: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制造。 3.制造虚拟化:包括虚拟现实(VR)、虚拟产品开发
(VPD)、虚拟制造 (VM)和虚拟企业(VE)。 4.制造智能化:研究具有自律、分布、智能、仿生、敏
捷、分形等特征的新一代自动化制造系统。 5.制造全球化:主要包括市场的国际化,产品设计和开
自动化技术,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也就是对 制造过程进行规划、运作、管理、组织、控制与协 调优化,以使产品制造过程实现高效、优质、低耗、 及时和洁净的目标。
中国农业大学
2. 制造自动化的功能目标
制造自动化的功能目标可用TQCSE功能目标模型描述。 其含义如下:
① T (time):指缩短产品制造周期,产品上市快, 提高生产率。
中国农业大学
第三阶段:柔性制造。 特征:强调制造过程的柔性和高效率。 引入的新技术:成组技术、计算机直接数控和分布 式数控 、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加 工线、离散系统理论和方法、仿真技术、车间计 划与控制、制造过程监控技术、计算机控制与通 信网络等等。
第四阶段:计算机集成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特征:是强调制造全过程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以解 决现代企业生存与竞争的TQCSE问题。
¾ 零件程序的管理软件:实现屏幕编辑、零件程序的 存储及调度管理,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等功能。
② Q (quality):指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 ③ C (cost),指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④ S (service):指更好地做好市场服务工作,也能
通过替代或减轻制造人员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直接 为制造人员服务。 ⑤ E (environment);指制造自动化应该有利于充 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 绿色制造及可持续发展制造战略。
¾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Parsons Co.)提出了 数控机床的初始设想。
¾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 数控机床。
¾ 1959年,数控系统开始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刷电路 板,从而跨入第二代数控系统。
中国农业大学
¾ 1965年,小规模集成电路以其体积小、功耗低广泛 应用于数控系统,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时处理数控的多个任务。 ¾ 多微处理机结构
多微处理机结构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处 理机构成的处理部件,处理部件之间采用紧耦合,有 集中式操作系统,共享资源;或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微处理机构成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间采用松耦 合,有多重操作系统有效地实行并行处理。
中国农业大学
2.软件结构
CNC系统软件包括零件程序的管理软件和系统控制软件 两大部分。
¾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 示了以小型计算机取代专用计算机的第四代数控系 统,即计算机数控系统(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
¾ 1974年,美、日等国数控生产厂家首先研制出以微 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控系统(micro-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MNC)。即以微处理器技术 为特征的笫五代数控系统。
2.1.1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2.1.2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1.3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内容 2.1.4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
2.1.1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1.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¾ 狭义 :用机器(包括计算机)代替人的体力劳
动或脑力劳动 。 ¾ 广义 :指“大制造概念”的制造过程的所有环节采用
中国农业大学
2.2.2 CNC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程序
输入设备
输出入设 备
计算机 数字控 制装置
可编程控 制器
主轴控制单 元
速度主轴控 制单元
主轴电 机
机床
进给电 机
位置检 测器
中国农业大学
图2-2 CNC系统框图
1.CNC装置硬件结构
CNC装置硬件结构一般分为单微处理机结构和多微处理 机结构两大类。 ¾ 单微处理机结构:指只有一个微处理机集中控制、分
中国农业大学
2.1.2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生产模式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性自动化,包括自动单机和刚性自动线。
特征:高生产率和刚性结构,很难实现生产产品的改变。 引入的新技术:继电器程序控制、组合机床等。 第二阶段:数控加工,包括数控(NC)和计算机数控(CNC)。 特征:是柔性好、加工质量高。 引入的新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等。
第五阶段:新的制造自动化模式,如智能制造、敏捷制 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全球制造,绿色制造。
中国农业大学
智能制造、敏捷制造 虚拟制造、网络制造 全球制造、绿色制造
适应于大规 模定制生产
计算机集成制造 柔性制造 数控加工 适应于大批量生产
图 2-1 制造自动化发展的五个阶段
中国农业大学
2.1.3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内容
1.单元系统的研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 3.柔性制造技术研究 4.制造系统的系统技术和集成技术 5.制造自动化系统中人的作用的研究 6.适应现代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的研究 7.底层加工系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2.1.4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发的国际合作及产品制造的跨国化等。 6.制造绿色化: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
造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
2.2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
2.2.1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2.2.2 CNC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2.3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
2.2.1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控机床按照控制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