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协调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精)

坚持协调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精)


(二)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即:经济不
发展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而有了经济的发展不一定有 社会的和谐。 因为经济发展是人类创造幸福生活的主要途径和 根本动力。没有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就没有保障,生存 缺乏基础,社会就会成为各种产品极度匮乏的社会。人口 多产品少,需求多供给少,这样一个社会必然潜在着许多 不稳定因素,从实质上讲是不和谐的。

这里,主要是围绕协调发展与社会和 谐这一重大关系问题,着重从理论、现实和 操作三个层面谈点认识和体会,仅供参考。
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 协调发展与 社会和谐的关系
中国发展很 不平衡现状严重 地影响了社会和谐
把握《决定》 促进和谐发展的 若干新举措
一、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 的关系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 协调性”。
2、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属于实践性发展的范畴。 对实践性发展,我们可以依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划分。 如,当我们以“领域”作为划分根据时,可将实践 性发展分为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 又如,当我们以“区域”作为划分根据时,可将实 践性发展分为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或分为东部地区的发 展、中部地区的发展和西部地区的发展); 再如,当我们以“产业”作为划分根据时,可将实 践性发展分为第一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和第三产 业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实践需要而将各种划分标准 综合在一起对发展进行分类.



一是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如:城市和农村是两个特定的区域。 从全国的角度看,二者之间应当是相 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 促进的。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 射和带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 促进和支持。 再如: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 也是如此。如果为了谋求得东部(西 部)的发展而牺牲西部(东部)的发 展,这也是区域发展上的不协调。
二是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Leabharlann 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分属于两个不同的 发展领域,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着的。 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平台 和支持。


三是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如:在国民经济系统中,一、二、三产业之间具 有内在联系。其中,第一产业的发展为其他产业 和部门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同时又从其他产业 和部门获得现代先进技术装备和消费品。因此, 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三产之间应该相互协同、 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 如果我们撇开其中的某一产业孤立地发展其他 产业,甚至把其他产业的发展长期建立在牺牲某 一产业的基础上,这就构成了产业发展上的不协 调。
(一)经济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含义
• 1、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 指现实世界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上升运动;就外延 来讲,其所包括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按“是否有人的活动参与”来划分,可分为两 大类: • 一类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活动来实现的发展,这 类发展可称为“实践性发展”; • 另一类是在没有人的活动参与之下通过各种事 物(包括动物)的无意识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发展, 这类发展可称为“非实践性发展”。
从现实情况看,尽管经济增长了,但由于发 展不协调同样可能步入“拉美化”的陷阱。

“拉美化”是一种病 态社会,是国际公认的现 代化失败的典型。在这样 的社会当中,人均收入可 能并不低,
比如2001年,巴西的人 均收入为2830多美元,罴西哥 为5920多美元,委内瑞拉为 4080多美元,阿根廷为4220美 元。 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 结构对外依附性过强,失业率 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过于悬殊, 人均收入时高时低不稳定,社 会动荡不安。
坚持协调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 哲学部主任、 教授 周 感 华
zgh195708181995@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中,不仅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 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从坚持协调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 管理、激发社会活力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思路。
无论是从区域、领域还是从产业看,经济发展 都是最重要的,是占首位的发展。

所谓经济发展,主要是指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其具体表现是: GDP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各种产品质量 的提高,贸易和财富的扩大,经济制度的 调整创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3、协调发展的含义

协调发展是指实践主体在推进发展的 过程中,使各区域、各领域、各产业之间相 互协同、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使各方面相 互适应对方的要求。


从我国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 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发展不协调也积累起了不少的 社会矛盾和问题。


如,基尼系数呈现出上升趋势。世界公认的 比较合理的期间应是0.3-0.4之间,但我国已经 达到0.45以上,学术界的看法是已经突破了0.5。 (美国为0.41,俄罗斯为0.47,英国和法国是 在0.3-0.4之间,日本最低是0.25,南非和巴西 最高是0.59。) 又如:从阶层结构看,现阶段的中国一方面 呈现出了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趋势,另一方面, 出现了精英群体之间的利益结盟的苗头。

如果忽视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离开 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重点,促进社会和谐的目 标就会落空。
(三)社会和谐与协调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且协调发展才是社会和谐的充分必要条件。即:
当且仅当经济发展且协调发展,才有社会
和谐。

从历史上看,即使是经济增长很快的时 期但只要是存在发展的严重不协调问题,社会 往往是不和谐的,政权往往也是最不稳定的。
如果相互之间协同、补充、配合的程度越高,则发 展的协调性就越强; 如果协同、补充、配合的程度越低,则发展的协调性 就越弱; 如果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各区域、各领域、各产业 相互之间不仅不存在相互协同、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相反还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的性质和倾向,这就构成了 发展中的不协调。


一般而言,协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