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新党发[2011]1号(2011年1月7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必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带动和促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加速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发展滞后是当前新疆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不仅与东部差距拉大,而且在西部不占优势。
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我区的主要差距在工业。
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新型工业化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依托新疆的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全力以赴谋工业、抓工业,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为实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我区工业“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粗放型明显、集约型不足。
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重大转换,是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工业化。
我们要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推进的原则,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立足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形成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到集约、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而促进全区经济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化解新疆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脆弱,结构性缺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严重匮乏,这些都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们要坚持优势优先的原则,推动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率先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南疆三地州的特殊扶持,统筹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要加快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全面落实《2010-2020自治区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企业家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新型工业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推动形成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要求,顺应新疆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聚集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新型工业化的强力推进,不断增强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基本原则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以下七项原则。
——市场主导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政府引导,坚持以项目配置资源,整合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尽快形成经济优势。
——优势优先原则。
推动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跨越发展。
支持天山北坡经济带率先发展,加大对南疆三地州的特殊扶持,带动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优先谋划、加快推进煤炭资源转化和延长石油石化下游产业链。
优先扶持一批优强企业、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以各种优势的倍增、放大、叠加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抢占制高点原则。
抓住关键,找准定位,在产业发展上勇于占领行业、市场、技术、效益、规模的制高点。
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煤炭资源转化和石油石化下游产业延伸,高效集约推进紧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抢占现代煤化工产业、石油深加工产业和矿产高效加工利用的制高点,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疆长远竞争力,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持续发展原则。
立足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
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产业布局和资源开发,确保资源集约高效开发,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提高资源开发的环保准入门槛,推进新型工业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惠及民生原则。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让新型工业化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人民。
从各地实际和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
鼓励全民创业,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实现以创业带就业。
——项目带动原则。
尽快布局一批国家战略上有需要、产品有市场、对加速新型工业化有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
坚持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积极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和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发展。
——协调融合原则。
推进大企业大集团与中小企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轻工业与重工业协调发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兵地融合、军民产业融合。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聚集发展。
(三)发展目标按照中央提出“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要求,力争2015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工业经济效益实现平稳增长。
2015年,工业占自治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工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2015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
——到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明显突破。
——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
到2015年,建成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园区,其中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园区2个,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园区5个,100亿元至500亿元的园区5个。
——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到2015年,“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扩大到300家。
——原有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所降低,新上项目环保标准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碳技术广泛推广应用,节约用水水平明显提高。
——铁路货物发送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到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降低到20%左右。
三、重点工作(一)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1、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建立健全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产业体系。
继续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加大在新疆油气资源勘探投入,确保油气产量稳步增长,紧紧盯住石油石化下游产品不放松,选准项目,加快布局,着力打造石油石化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全力推进“疆电外送”特高压电力通道建设,努力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着力打造煤—电一体化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积极推进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等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氯碱化工,着力打造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条;依托煤、电等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用足用好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加快形成以钢铁、电解铝、铜铅锌冶炼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体系,着力打造煤—电—冶一体化产业链条;积极开发生产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级光伏发电产品和电子级产品,着力打造煤—电—硅—太阳能一体化产业链条;加快煤炭产业发展,在运力允许、能够有效防止污染的情况下,具备优势和条件的地区适当推进疆煤外运。
加快各类油气管道、陆路设施建设,形成连通内地、周边国家和疆内的能源大通道体系,形成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2、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紧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继续加大勘探力度,争取在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带上有新的突破;加快发展铁、铜、镍、黄金、铅锌、钾盐和重要稀有金属的深加工,形成以矿招商、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纺织业“两城七园一中心”建设,有效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实现从原料输出向成品输出的转变,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纺织品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绿色食品以及清真食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打造具备独特区域优势和良好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电、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水平编制《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立足现有基础和市场前景,着力发展新兴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信息、清洁燃料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树立信心、不甘落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升级的排头兵。
从研发经费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补助、企业研发经费税金抵扣、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自主知识产权抵押、风险投资补贴、贷款担保补助等方面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建设区域物流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内外贸一体化、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综合性交易市场。
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工业设计专业,提升新疆工业设计水平,大力发展会展、技术咨询、信息服务、服务外包、法律咨询、会计审计、企业策划、劳动力培训等,进一步降低我区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积极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建立和发展覆盖全区、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经营机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
(二)推动各类企业加快发展5、支持优势企业、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
自治区从大企业中选择100户带动能力强、优势突出的优强企业,从中小企业中选择100户有前景、扩大就业明显的成长型企业,全社会给予关注和重点支持,充分发挥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