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芯片助力,人工智能热潮再起报告摘要
硬件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突破,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AI 芯片领域不断推出具体落地产品:寒武纪于近期发布三款
智能处理器 IP ——1H8、1H16及 1M ,并将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面向云端的高性能智能处理器产品线 MLU ——MLU100(侧重推理)及MLU200(侧重训练)。
此外,厂商纷纷加码AI 服务器。
中科曙光联合寒武纪推出全球首款基于寒武纪芯片的 AI 推理专用服务器 “Phaneron ”,同时还推出了人工智能管理平台——SothisAI 。
行业内公司在各自擅长领域陆续有具体产品及技术兑现。
科大讯飞在其 11 月 9 日召开的 2017 年度发布会上发布了 3款医疗产品,分别是语音电子病历产品、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智医
助理,以及1个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
医疗成为公司继教育之后又一有多种形态产品落地的赛道。
此外公司还发布了 5个智慧教育方面的产品、AIUI2.0平台、车载飞鱼 2.0系统等。
其他如百度、腾讯,也陆续有具体的产品落地。
近期,腾讯发布了医学影像 AI 产品“腾讯觅影”,发布了“百亿计划”及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BaaS 。
11月18日,百度将召开世界大会,百度在其邀请函上写着:Bring AI to Life ,届时或将发布一些场景化应用。
同日,广汽集团将与腾讯联合发布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最新合作成果,并且全球首发广汽自主研发的 iSPACE 智联电动概念车。
未来有技术沉淀的龙头公司将继续在各条赛道领跑,持续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
政策东风将进一步助力人工智能热潮再起。
11月14 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
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演进发展规律,集聚全球要素资源,组织实施“智能上海(AI@SH )”行动,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局部领域达到
全球先进水平。
近期各公司陆续召开年度大会,发布最新研发技术进展及多种 AI 落地产品,我们的观点“人工智能技术与商业落地将并驾齐驱”不断得到验证。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指
导细则的不断出台、硬件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突破、商业化产品
的陆续落地,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Table_ReportInfo]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一、硬件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突破 (3)
1、AI芯片不断推出具体落地产品 (3)
2、厂商持续加码AI服务器 (4)
二、行业内公司在各自擅长领域陆续有具体产品及技术兑现 (6)
1、科大讯飞:技术与产品双轮齐驱 (6)
2、科技巨头纷纷提出“A LL I N AI”战略 (8)
图表目录
图1、寒武纪近几年发布的产品 (3)
图2、AI芯片构成图 (4)
图3、2016-2021年中国AI基础架构:GPU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预测 (4)
图4、讯飞AIUI平台各大应用占比 (7)
图5、脑电波控制家电技术展示 (7)
一、硬件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突破
1、AI芯片不断推出具体落地产品
11月6日,寒武纪在成立以来首场产品发布会上发布了三款全新的智能处理器IP产品:面向低功耗场景视觉应用的寒武纪1H8(2017Q3上市)、拥有更广泛通用性和更高
性能的寒武纪1H16(2017Q1上市)以及面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寒武纪1M,同时推出了面
向开发者的人工智能系统软件 Cambricon NeuWare,并且宣布计划2018年推出机器学
习处理器MLU系列(包括MLU100、MLU200)。
图1、寒武纪近几年发布的产品
向一直备受业界关注。
9月,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采用了寒武纪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该芯片被应用于华为不久之后推出的年度旗舰机Mate 10手机上。
根据华为提供的实测结果,表明寒武纪与华为联合研发的麒麟970在图片识别速度上超越了搭载A11芯片的iPhone X。
目前寒武纪的合作伙伴包括阿里、ARM、华为、科大讯飞、中科曙光、旷视科技、联想、商汤科技、中科创达等。
图2、AI芯片构成图
资料来源:智东西、太平洋证券2、厂商持续加码AI服务器
目前,中科曙光、浪潮信息、IBM、紫光(新华三)、联想、华为等都有推出自己的AI服务器。
10月24日,中科曙光在其智能峰会上提出全新战略“数据中国智能计划”。
针对该项计划,公司将打造完整的人工智能计算产品线,支持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多种芯片,同时促进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等多元计算模式的深入融合。
图3、2016-2021年中国AI基础架构:GPU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预测
资料来源:《2017上半年中国AI基础架构:GPU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太平洋证券
人工智能产品层面:1)针对AI服务器集群存在的高耗能、空间部署密度低、高噪音等痛点,公司推出“全浸没式液冷AI训练专用服务器”;2)与寒武纪联合研发推出全球首款基于寒武纪芯片的AI推理专用服务器“Phaneron”。
Phaneron可以在4U空间中部署20个人工智能前端推理模块,峰值性能达120TFlops,能够为深度学习的推理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让海量视频语音数据的持续实时分析成为可能。
平台服务层面,公司还推出了人工智能管理平台——SothisAI,通过AI统一异构编程模型、AI计算力动态实时分配算法、AI基础性能函数等,帮助客户快速响应和释放AI所需的计算力。
未来,中科曙光的AI相关产品将部署在互联网、广媒娱乐、制造与自动化、金融、医疗、环境、物流交通、零食等具体应用场景。
而浪潮信息作为最早推出AI服务器的厂商之一,目前已经推出包括2U、4U、整机柜等多种规格的AI服务器。
此外,浪潮还与海康威视合作,结合其物联网终端设备及大数据优势,共同开拓智能安防全球市场。
二、行业内公司在各自擅长领域陆续有具体产品及技术兑现
1、科大讯飞:技术与产品双轮齐驱
科大讯飞于11月9日在北京召开其2017年度发布会,发布了最新研发的技术成果及各条赛道的商业落地产品:
智慧教育:智慧微课工具、智慧纸笔课堂、智慧作业平台、智慧组卷工具及智学产品2.0;
智慧医疗:语音电子病历、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智医助理及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
智能客服:全语音门户、智能客服助手
消费级产品:AIUI 2.0系统、翻译场景的晓翻译机 1.0 Plus 系统、车载场景的飞鱼 2.0 系统及家庭场景的讯飞魔飞麦克风系统。
可以看到,医疗已经成为公司继教育之后又一有多种形态产品落地的赛道。
11月6日,讯飞“智医助理”机器人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举行的“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取得了456分的成绩(合格线360分),属于全国53万名考生中的中高级水平。
该机器人是由安徽省卫计委与公司合作,由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
本次顺利通过考试,一方面是公司对其机器考试技术的行业复制,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验证了公司在认知智能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显着进展。
未来,该机器人将应用在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
此外,还将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疗,助力“健康中国”。
此外,公司在智能车载方面的研发实力及成果也在逐渐得到车厂的认可。
11月8日,公司与北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车载智能化及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车联网平台、营销资源等业务领域展开合作。
️公司将为北汽提供智能车载语音技术和产品,面向北京汽车在售车型和未来车型开发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车载终端和应用服务。
此外,北汽将在与公司合作的车联网架构的业务模块中,与公司制定统一的相关技术标准,实现相关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
资料来源:科大讯飞2017年度发布会、太平洋证券
目前,公司的AIUI平台每天使用人次已经超过40亿,且应用于包括教育学习、通讯社交、便捷生活等各类生活场景。
本次发布的2.0平台增加了主动式对话、多模态交互、自适应、个性化识别等能力,面对数十个常见场景,包括翻译、车载、家庭生活等。
在发布会的最后,讯飞发布了由华南理工大学讯飞联合实验室研发的脑电波控制家电技术。
这一技术的原理主要是脑电波经认知解码后的信号转换、输出和传输,通过SDK可以一站式解决脑电波对终端设备的控制(数据来源:新智元)。
图5、脑电波控制家电技术展示
资料来源:科大讯飞2017年度发布会、太平洋证券
2、科技巨头纷纷提出“All In AI”战略
11月8日,腾讯2017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COO任宇昕宣布企业战略口号“ALL IN AI”,提出3大战略:连接智能化、内容生态化、技术云化。
同时推出内容开放平台,发布“百亿计划”及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BaaS。
此外,腾讯还于近期发布了其第一个医学影像AI产品——腾讯觅影。
11月16日,百度将召开世界大会,百度在其邀请函上写着:Bring AI to Life,届时或将发布一些场景化应用。
同日,广汽集团将与腾讯联合发布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最新合作成果,并且全球首发广汽自主研发的iSPACE智联电动概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