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科医学概论全科医疗中的临床预防

全科医学概论全科医疗中的临床预防


一、临床预防的概念及特点
2. 临床预防特点: (1)以医生为主体的预防 (2)防治相结合的预防 (3)主要针对慢性病的预防 (4)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预防 (5)以个人主动负责为主的预防 (6)综合性的预防
一、临床预防的概念及特点
3. 临床预防与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的区别 与公卫相比,临床预防对象更个体化,较少使 用群众运动和法律手段达到目的 临床医学(消极应付疾病治疗、服务于患者) 临床预防(更关注疾病预防、对有病与无病者 均提供预防照顾)
二、预防医学的历史
3. 临床预防医学的产生背景


传染病盛行时代,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 慢性病盛行时代,预防医学任务的转变 急性传染病的群体预防为主转向以慢性 病的个体预防为主 以医生为主体的、防治相结合的临床预防 医学应运而生
第二节 临床预防服务
一、临床预防的概念及特点
1. 临床预防概念: 临床预防(clinical prevention)又称个体 预防,指在临床条件下,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 个体病人、健康人、无症状者提供的预防保健 服务。 重视采用一、二级预防的方法 适宜于临床环境
全科医学中的临床预防
预习框架
• 预防医学概念及演变 • 临床预防的概念及特点 • 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优势 • 临床预防的实施方法 • 健康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第一节 预防医学的概念及演变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针对人群中疾病 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流行病学、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 用规律,并予以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公共卫 生措施,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促进身心 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之科学。
一、临床预防的概念及特点
4. 临床预防的对象 健康人群 特殊(脆弱)人群 包括: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 特殊职业者、有各种高危因素者 低收入和低文化者 无症状的“病人”
二、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优势
1. 2. 3. 4. 在专业性质上 在服务时间和地理位置上 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 在服务特点上

(一) 病人教育和咨询服务
5. 维多利亚健康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
戒烟限酒
适量运动
心理平衡
(一) 病人教育和咨询服务

改变人的行为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对话比体格检查更重要
(一) 病人教育和咨询服务 6. 实施病人教育的时机和原则
(1)时机 (2)原则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向全体病人提供咨询 让病人懂得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和病人一起估计行为改变的障碍 取得病人对改变行为的承诺 病人参与改变危险因素的内容选择 采用综合措施,设计改变行为的计划 坚持随访,监督病人的行为改变 依靠团队共同努力
* 部分地区对18-24月龄作第一次复种,4岁作第一次复种 ** 城市根据当地结核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加强
二、预防医学的历史
1. 定义的演变 政策医学(18世纪初 英国 Edinburgh) 卫生学(Hygiene)(同期 东欧) 公共卫生 预防医学(20世纪40-50年五个阶段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一级预防是针对疾病“易感期”而采取的预防 措施,即无病防病;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包括整个三级预防的第四、五阶段: 是在疾病的临床期 及临床后期 实施的措施 第四阶段,对已发病者,积极预防合并症,防 止病情恶化或伤残;(既病防残) 第五阶段,对已伤残者应予以康复和终末期的 照顾,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残而不废) 三级预防措施:积极有效的临床措施、各种干 预和功能训练等
第三节
临床预防的实施方法
全科医生经常使用的临床预防方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病人教育和咨询服务 预防接种 筛查 周期性健康检查 个案发现 化学预防
(一) 病人教育和咨询服务
概念:是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对个体病人所采 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有计划的 教育介入,具有特定的目标和方法,其对象 包括患病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 2. 病人教育目标 知、信、行的统一 唤起病人/家庭对自身健康的责任
一级预防措施: 如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婚育咨询等

第一阶段:无病防病、健康促进
第二阶段:高危人群保护、特殊人群保健等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为三级预防的第三阶段) 是在症候前期 和临床早期实施的预防措施, 即: 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传染病还有增加早报告、早隔离。 二级预防措施:筛检、个案发现、年度体检、 自我检查等。
1.
(一) 病人教育和咨询服务
3. 病人教育和咨询的目的 改变患者的行为 提高遵医行为
(一) 病人教育和咨询服务
4. 临床预防中病人教育的特点
针对性、个体化 目标的设定基于需要与需求的评估 考虑优先顺序 教育的内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如:戒烟教育、乳房自我检查、减肥、设计运 动处方、使用安全带等
(二) 免疫接种
1. 定义:用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使机体获得对 疾病的特定的免疫力。 2. 分类: (1)基础免疫(计划免疫) (2)按需免疫 3. 免疫接种的种类: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被动自动免疫
(二) 免疫接种
4.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免疫起始年龄 •出生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8 月 •1.5-2 岁 •4 岁 •7 岁 •12 岁 疫苗 卡介苗、乙肝疫苗 乙肝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 百白破混合制剂 乙肝 麻疹活疫苗初种 百白破混合制剂加强*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乙肝疫苗加强 卡介苗、麻疹活疫苗加强 吸附白破二联类毒素 卡介苗(农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