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矿产资源经济与管理-石油经济与评价
第一章矿产资源经济与管理-石油经济与评价
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系统
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系统
石油工业风险大(资源风险、工程风险、技术风险、作业风),投资多 ,技术要求高。我国的石油工业已从过去追求储量增长为主转变为追求 经济效益,石油企业及职工已非常关注油价、产量、股价、经济形势等 石油经济问题。
20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
石油年产量和需求量(X106吨)
第八章 矿产资源法规和管理
一、 矿产资源法概述 二、 矿产资源所有权和矿业权 三、 矿产资源行政管理 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 五、 矿产资源管理中的法律责任
参 考 书:
1. 矿产资源经济学,李万亨等,1995,2005、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 国际石油经济学,冯连勇等,2009,石油工业出版社 3. 国际石油经济,施鸿熙,1992,石油工业出版社 4. 现代石油战略学,葛家理,1998,石油工业出版社 5. 油田开发经济评价,李敬松,2000,石油工业出版社 6. 油田开发建设项目国际合作经济评价及决策方法,徐青, 1999,石油工业出版社 7. 石油工业经济学,倪文广,1990,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8. 石油技术经济学,刘清志,1998,石油大学出版社 9. 跨国经营概论,梁能,1995,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国际石油经济,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会刊 11. 中国石油大重组—面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1998,石油工业出版社 12. 石油王国商战风云录,刘力明,1996,广东旅游出版社 13、 走向改革的前沿—99中国石油石化重组与改制参考 张海韵,1999,石油工业出版社 14、 油气工程招投标管理手册,Edward Whitticks 1977,石油工业出版社 15、 油气勘探项目管理工作手册,丁贵明,1995,石油工业出版社 16、国外石油公司改革与管理,韩世全, 1997,石油工业出版社
我国每年进口1亿多吨原油,对我们国家经济有很大的损害。
1)我国是石油净进口大国,油价的大幅上涨使外汇支出增加,部分行业成本增长 .
2)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国内石油公司不是利好因素。突出的是,盈利空间开始收 窄.国内石油石化公司炼油依然亏损。原油价格越高,亏损越大。
石油价格的变化 对石油企业、国民经 济及个人生活影响很 大,这门课程就是研 究石油的经济评价及 有关问题。
2011年1月20日,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10年原油产量数据,其中2010年原油产量为 2.03亿吨。2010年进口原油2.39亿吨,出口原油0.03亿吨。我国2010年原油净进口量 就为2.36亿吨,表观消费量为4.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3.7%。 2011年全国石油 产量2.01亿吨,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2.5126亿吨, 原油对外依存度达60%。
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应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国际石油经济学是集石油科学、经济科学与管理科学于 一身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针对世界石油资源、市场、石油 公司及国际石油合作中的经济问题,运用预测、评价等研究 手段和方法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案的课程或学科体系。
任战利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任战利研究员多年来以中国北方诸沉积盆地为基地,以各大油 田为依托,先后在中国北方十余个盆地进行过野外考察及实质性的 科研工作,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盆地多为叠 合盆地、类型多样,后期改造强烈的实际,针对盆地模拟等方法存 在的缺陷,以活动论和地质发展阶段论思想为指导,将盆地构造演 化、岩浆活动、后期改造及古地温研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地温场 存在叠加、改造的概念及分演化阶段真实恢复叠合盆地热演化史的 新思路。对中国北方诸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进行了取得了持续、 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叠合盆地热史恢复、构造热事件确定、抬升 冷却时期与抬升速率确定、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油气成藏期次、 油气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
主持或参加国家“八·五” 攻关项目、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 ” 攻关项目、横向合作等项目40多项,在《中国科学科学》 (中、英文) 、《科学通报》(中、 英文)、《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沉积学报》、《石油学报》、《地质科学》、《石油 与天然气地质》、《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AAPG Bulletin》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80多篇,已被国内外800多份文献引用,其中6篇被SCI收录,4篇被EI收录。
因此石油不仅影响着经济,也影响着政治及外交。
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变化图
油价剧增
石油价格从每桶10美元, 2006年已涨到70多美元,2006年2月21日布伦特 原油 (英国布伦特混合油) 57.90美元/桶,WTI原油(西德克萨斯中质油) 59.73美元/。2007年3月1日布伦特原油61.86美元/桶, WTI原油61.79美元/, OPEC原油57.09美元/桶. 2008年1月初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桶 100美元大关。 2008年最高达147美元。
矿产资源经济学就是从矿产资源特点出发,应用经济分析方法,在其 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质勘查、矿床开采和选矿加工等阶段内部和各阶段 之间,进行经济、资源、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其最终目的是合理利用矿 产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
矿产资源经济学主要是以矿产资源作为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研究它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发挥资源潜力,达到矿产资源最优化利用和最佳经 济、社会效益的目标。
我国石油年产量与需求量的比较 (据CNPC,1997)
油气的供需矛盾
2000年
从1993年起我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30%,
2003年石油净进口量达到9100万吨。 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 1.227亿吨。2009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2.0379亿吨,中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 国际资源,使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2010年,我国石油公司权益产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同比增长约15%。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在2004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就增加 了15%。
由于石油仰赖于进口的数量增加,我国石油的依存度将逐步增长。2010年提 高到54%,2020年达56-60%。
当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依存度要比我们更高,如目前美国为59%,英国58% ,德国97%,日本97.7%,法国98%,意大利95%。由此可见,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 ,对石油依存度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会不断出现“石油政治”、“石油外交”、 “石油经济”、“石油资源战”的原因,而正是这些石油资源的争夺因素,构成 了新世纪国际关系的一个焦点。
参考资料 1)期刊 主要有 国际石油经济、世界石油工业 国外的主要有 oil and gas journal 、petroleum
economics、 world oil 、energy policy 2)网站 (1)OPEC 网站: (2)世界石油大会网站:www.world-
200 150 100
预计2010年石油缺口1亿吨,天然气缺口400亿立方。 实际我国2005年石油进口量已达1.3亿吨。2005年 我国油产量1.8150亿吨, 2011年全国石油产量2.01亿吨, 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2.5126亿吨。
石油的年产量曲线
石油的年需求曲线
1980
1985
1990 1993 1995
矿资源经济与管理
(石油经济评价与管理)
矿产资源经济与管理
(石油经济评价与管理)
背景:
我系现在已开的课程缺乏将矿产资源与经济、市场、法 律、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的一门课。经济评价、矿产资源法规 、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未有专门课程介绍,学生市场意识 、法律意识、管理意识普遍较弱,不能适应就业多元化及我 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其它院校早已开设矿产资源经 济课程,如北京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矿产资源(石油)经济与管理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 矿产资源经济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二、 矿产资源经济研究的原则 三、 矿产资源经济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 研究矿产资源经济的重要意义 五、 研究矿产资源经济学研究现状 六、 石油工业发展历史及趋势
第二章 矿产资源概述
一、 矿产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二、 矿产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矿产的用途分类 四、 矿产工业的生产特点 五、 世界矿产资源及分布 六、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对于石油专业学生来说,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国际石油经济中的管 理方法和经济分析方法,还可以了解当今世界石油工业的格局以及今后的发 展方向,拓宽知识,为以后从事海外石油业务、从事管理工作以及担任领导 工作奠定基础。
任战利,西北大学地质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庆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任中国地质 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盆地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 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矿产局特聘地热专家组成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与天然 气地质专业,同年留西北大学地质石油教研室任教。先后获西北大学石油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油气成藏及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 作。担任过《油气田勘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研究进展》、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方法 》、《油气成藏年代学》及《盆地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国沉积盆地热 演化史及油气资源评价项目”获1993年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壹等奖,199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贰 等奖(第一完成人), 1995年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出手标兵称号,同年获中国地质 学会青年科技奖银锤奖。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陕西省首届青年科技奖。2001年主持 完成的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项目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 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3年、2005年分别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有 突出贡献的专家。2011年主持完成的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IEA网站:(国际能源机构) (4)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 Energy、 Energ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