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思考题:1.简述影视艺术的特征。
电影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电影与其它艺术一样,以审美化的典型形象去反映生活,共同受某些普通性本特性,对于提高电影艺术的创作水乎与欣赏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以来,电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物质载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作为一存在而存在的。
电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它的存在也一定具有艺术存在的本质特性;作为审美对象,电视艺术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论文也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电视艺术的内涵和外延第二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放在媒介文化的背景下,分析它与其他大众传媒艺术相较的特征第三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放在艺术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它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第四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作为特定的审美对象,分析它与其他审美对象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电视艺术是迄今为止最年轻!最大众化的艺术,也是在受众中影响力相当深广的艺术。
在的事!2.你最难忘的电影场面是什么?并将其场面中特殊的画面和声音元素加以描述。
3. 为什么说电影是以技术的发展作为支撑的。
艺术,对于我们普通的欣赏者来看,如果感悟能力不强,一般只能从视觉上感受。
这就直接引导出了技术的重要性,从一开始的黑白到彩色,再到现在的3D等,如果不是技术根本就不会有这些表达的方式,当然就不会给我们带来视觉的感受和震撼。
包括很多电影的情节或是电影的画面,没有一定的技术支持也不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说这一切都源自于技术,以技术为支撑!4. 你的电影经验中,是否有感受最深的色彩使用的记忆?如果有,谈谈为什么感受和记忆最深?5. 请举例说明电影的声音对于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 尝试拍摄一短片将其配上一段音乐,分析其效果。
7. 你认为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什么?奥斯卡金像奖对美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奥斯卡的权威源自于其坚持标准、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
奥斯卡作为当今第一电影大国美国的学院奖,它涉及兼顾的层面很多,其电影包括的内涵和题材也是包罗万象的。
面照顾各类电影,商业片和文艺片,大公司和独立制作,各得其所,都有奖励。
在种族,性别等各种社会问题中起调和作用。
奖励电影方面的技术创新。
奥斯卡金像奖营造的一种氛围,让电影人趋之若鹜,争相得到一种承认,抑或说是被鼓励。
从这个意义上讲,奥斯卡给电影人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目标,建立了一种激励机制,促进了各国电影的创作和发展。
全面照顾各类电影,商业片和文艺片,大公司和独立制作,各得其所,都有奖励。
在种族,性别等各种社会问题中起调和作用。
娱乐大众。
奖励电影方面的技术创新。
引领全球娱乐走向8. 好莱乌电影为什么能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9. 谈谈李安的电影为什么容易被西方接受。
10. 请分析影片《楚门的世界》的风格或主题,并就此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1.试举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10个第一。
12.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有哪些著名导演?谈谈中国第五代导演前期代表作有哪些?这些作品体现了什么美学特点?课程论文: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自选角度,就课堂上所鉴赏过的影视片段或影片之一,深入分析影片(包括主题、画面、色彩使用、风格、技术手段、镜头运用等等方面,可挑选其中一点或几点),并就此进行论文写作。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为2000字,统一持“武汉理工大学”规格稿纸手写;2.可参考网络、书籍、杂志或论文等,但勿对影片剧情进行大篇幅介绍,不得抄袭;3.格式规范(须具备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注释);4.首页注明学号、姓名、专业及班级。
注:如发现雷同论文,将对最终成绩造成严重影响。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桃花源一般的小镇上,楚门是一个主角,不自知的做一个主角,那种晴时多云偶阵雨的生活,波澜不兴,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一辈子这么不知所谓的过下去,做别人眼球里的生物,做别人关注的生物,自己的人生在某个导演的操控下成为全世界人注目的生动戏剧,安稳着成长,安稳着失恋,安稳着忧伤,安稳着思念,安稳着不快乐,安定,稳定,没有翻过天的风浪,没有痛到肺腑的灾难。
但楚门还是选择走出去,我喜欢这个坚持走出去的楚门,这个对未知世界充满勇气的楚门,谁都不敢保证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谁都不敢保证外面的世界没有哀伤,但那是外面的世界,那是挣脱现有状况的外面的世界,相较于安稳跟平静,自由是更为可贵的东西,告别没有隐私的生活,告别被监视的岁月,告别没有真正人权的状态,要走出去,走到外面的世界去,不管外面的世界是风雨还是晴天,不管外面的世界会不会真的自由到海阔天空。
楚门痛恨的是这种自己的人生按导演的意志**控的生活,他要走出去,走到外面的世界去。
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没有桃花源,我知道外面的世界里,我们个体的意志同样微不足道,我们同样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被千百万个导演控制了人生,我们完全会更加尴尬更加无助,但有那么一刻,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努力了,我们的勇气像鼓满了风的帆,那就足够了!所以我不去想走出去的楚门会有怎样的人生,不去想越狱而出的安迪会怎么样,我只爱看他们那个壮丽的时刻,那个伟大的姿态,拥抱自由的姿态。
这是关于勇气,关于自由,关于坚持的命题,只要有这个信念,我相信就足以让我们激赏了。
为何我会同样牵念着那个至死都不愿走下船去的1900?那个抗拒着外来世界1900?人是有桎梏的,除非你是完全圆润的生物,而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1900更加不是,他的世界只在88个琴键里头,他可以操控的范围只有88个琴键的距离,离开那架钢琴,他就不是1900,他真的不够勇敢,只是他同样坚持。
有人坚持着自由的召唤,坚持走到外面的世界去;有人坚持着自我的状态,沉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而我始终相信,两者都意味着一种高贵。
1900爱自由吗?我相信他爱。
他对自由的渴求不亚于那毅然走出去的楚门,楚门的自由在小镇以外的世界,1900的自由在88个琴键里,在他那个无人干扰的音乐世界里,我们以为闭塞狭隘的船舱,在他看来就是偌大的自由天空,因为只有那里,他的世界才是他自己的。
连爱情都无法把他召唤出去,你或者可以说,面对未知,他真的怯弱;你或者可以说,他只是深爱着那个叫做孤独的世界,那才是他的自由国度。
楚门走出去,是为了自由;1900不走下去,也是为了自由。
我们是楚门,我们也是1900。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条。
我很认同lz对1900的观点。
难道他有所谓的勇气走下船就意味着自由?像他这样的音乐家,下了船,就等于是将他封锁在匣子里,整天为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所摆布,如同木偶一般为大众表演。
他是天生的音乐家,不该为这些世俗所束缚。
所以,他是有勇气的,坚持在这船上。
因为只有在船上,他才能真正的自由的弹奏。
反观我们自己,又有多少人拥有这样的勇气,追求自己理想的自由?我认为1900与楚门最本质的区别就是,1900生活在现实的船上,楚门生活在虚伪的世界里,假如二者互换时,出门生活在船上,而1900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那么结局会是一样的。
1900也会选择离开。
无论是《楚门的世界》中的“人生如戏”,还是《黑客帝国》中的“缸中之脑”,无不在反问我们自己──我们身处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抑或只是人生如梦?在我看来,虽然《楚门》和《黑客》都是经典,但其中所阐述的“真实”,仍然不脱我们常识中的那种浅薄的、可辨别的“真实”;启发我这种想法的,是九把刀在《楼下的房客》中对“真实”的探讨。
什么是真实?“有人说,真实的人性只存在于一个人独处时;在没有人看见的角落里,一个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才是他真正的本性。
”这样说,一个贪污腐化的官员,独处时却看很多灰皮书,内心渴望民主、公正,那他其实是个争取自由与民主的斗士?又或者,表面上斯文有礼的我们,暗地里却看AV,对着女神的图像意淫,那我们其实都是猪狗不如的禽兽?“要是一个人独处时所表现的自我才是真实的,那这种永不会在人前展现的‘真实’真的是真实(存在)吗?“前些日子,我总觉得真实的自己是需要别人同意的。
”无论是在《大逃杀》,抑或《赌博默示录》、《诈欺游戏》中,那些尔虞我诈、自相残杀的人们,无不在相互印证着真实的对方。
一个不想杀人的人杀了人,那他是杀人犯,抑或不是杀人犯?哪个才是真实?“所以后来我才明白,真实的自己根本不存在。
“有什么样的互动,就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自己,所以人性太难以捉摸了,人到底不是由一种叫真实的东西所组成的,要不,就是常常被不同的真实所构成,或者,真实其实是一种幻觉,都是被制造出来的。
“什么样的人制造什么样的真实,像《大逃杀》那样的残暴互动,就别指望有光辉的人性,而像《把爱传出去》的温馨电影,就很难想象有坏胚子在胶卷里头跑来跑去。
”所以我一直认为《黑暗骑士》最大的败笔,是那两条船上的人都没炸掉对方;这实在太扯了!在斗争仇杀(以至于战争)中,真实是要不“你死”要不“我亡”!要真像诺兰所妄想的那样,怎么不见德国兵杀少一点犹太人?咋不见日本兵少屠杀一些中国人?“纳粹党徒Adolf Eichmann受审时,是那样彬彬有礼地坐在席上,宣称…他的一生都是依据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他的所有行动都来自康德对于责任的界定‟;“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参与过当年进攻南京的作战,在部队里很受尊敬,因为他的性格温厚,被认为是个…忠实而正直的士兵‟;“二战时曾在中国服役的服部弥一,说自己…到战场之前连一只小虫豸都不敢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