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不应该进入高考作文
谢谢主席,大家好:
先和大家明确一下什么是网络流行语,郑漪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现代人的影响>一文中对它的定义是:未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的,网络热词,包括符号、表情,词语等。
其流行原因可归纳为:新意、易懂、幽默。
而根据2017年教育局颁布的高考大纲,高考作文旨在展现学生文学素养,文字表现力,论述能力,严肃表达。
即以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深远意蕴为考核标准。
由此观之,流行语的特征显然与高考大纲相违背。
基于此,我方认为网络流行语不应该进入高考作文,具体论证如下:
首先作文中对用词的表达在于个人,我方立场不是在作文中出现网络流行词就要一棒子打死,我方反对的是将网络流行词纳入文学主流,享有同等的文学地位,从判断标准来讲,高考另类作文有四类,第一类就是言语不规范,大肆使用网络语言,或者方言。
网络流行词大多利用谐音,娱乐意味更浓,用在作文难免会扣分,对于流行词汇的严格要求是一种大纲正确性的体现,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作文大纲经过43的改进后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因此与加入网络流行词相比较,维持原定标准才是正确做法。
第二,网络流行语文学水平低,缺少文字表现力,缺少文化支撑,不符合高考作文严肃正统的文学表达,从传播学角度讲,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背后是有文化的,语言的深厚和严肃意味着可追溯性,我们追溯莫言的文章,在文字间流淌的是西北农村千百年间的历史,是面朝黄土的文化传承;我们看到真香我们追溯,除了想到王竞泽就再也没有了,这是一种文化量级的不匹配,他缺少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而单薄、难以作为正统的文学表达。
第三,网络流行语会造成对语言体系的冲击,因而不应进入高考作文。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易懂,代表着理解成本低,你瞬间就能明白我所想表达的,你不必思考。
如果流行语作为一种主流进入高考作文,那么在难以掌握的严肃表达和易懂有趣的流行语中,人们几乎会全部倾向于使用流行语,因为流行语在被人认可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与传统文化一样的价值尺度,我们经济学管他叫劣币驱逐良币,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在金银本位时期,因磨损等原因,人们会将被磨损的不足值的劣币拿去流通,完好的良币拿来贮藏,最终市场上留下的全都是磨损的劣币,引申到今天的辩题,流行语的使用成本和理解成本低,传统文学掌握成本高耗费时间久,被赋予相同价值后,最终传统文学会作为良币全部退出流通市场,人类的表达将会更加低幼化,情绪化,直接化。
在社会环境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持高考作文的严肃性,坚守一种对语言的审美,哪怕被人认为迂腐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