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一、项目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知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培养基成分。

2.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植株的再生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器官形成的作用等。

3. 熟练基本工作程序:培养基配制、外植体选择、外植体灭菌、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驯化移栽。

(二)学科能力目标
1. 充分利用提供的资源,形成快速阅读并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课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写出包含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与安排和结果分析等内容在内的实验报告。

3.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基本结构及仪器设备使用规范。

4. 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能够准确说出实验流程。

5.探究不同因素对组培实验的影响,并能够对实验中出现现象进行尝试性解释。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

6.了解植物组织培养产业链,根据组培植物的培养条件及生活习性对学校光伏大棚进行规划设计。

培养学生的校园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

7.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素养目标
1.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独立思考,勇于探索,逐步形成科学思维。

2.在观察组培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兴趣,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3.在参与实验、现象观察、数据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学探究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结合植物组织培养的生产实际,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5. 超长战线的实验使学生彼此交流沟通,分工合作,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增强。

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智慧和友谊的碰撞与交流。

二、项目教学重、难点
1. 学习重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和应用。

2. 学习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条件。

三、项目教学策略和方法
1.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反馈式教学策略
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归纳法、比较法、体验法、合作教学法
四、项目教学过程
任务一:植物组织培养概述与基础理论
1. 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文献资料。

(课下)
2. 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概述、基本操作流程及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课上)
3. 参观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组培实验室。

(课下)
任务二:组培实验准备与基本技能获取
1. 确定组培课题,查阅该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

(课下)
2. 参观学校实验实验室,了解实验室使用要求及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课上)
3. 学习MS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实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课上)
任务三:组培实验操作与自主探究
1. 学习外植体的初代培养与继代培养、组培苗的扩繁过程。

(课下)
2. 进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及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

(课下)
3. 观察外植体的变化与生长情况,记录变化过程及发生时间。

(寒假)
4. 针对第一轮实验结果归纳正确做法,反思失败原因,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

(课下)
5. 对一轮实验的操作加以纠正或改进,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二轮实验。

(课下)
任务四:植物组织培养的产业化及课题研究(课下进行,课上展示)1. 了解组培植物的培养条件及生活习性,对学校光伏大棚进行规划设计。

2. 上网了解或电话咨询组培公司,了解工厂化生产组培苗的生产流程及基本要求(如厂区的选择、厂房的设置、项目的筛选等),了解组培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组培苗的管理与经营、市场分析等。

3. 以一颗小植物为切入点,以第三人称视角拍摄组培纪录片。

4. 制作植物挂饰及相关文化产品。

五、教学设计
六、反馈评价
(一)任务一反馈评价
(二)任务二反馈评价
(三)任务三反馈评价
(四)任务四反馈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