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工序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工序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工序作业指导书(后张T梁)1前言1.1.为规范冬季施工工序的作业程序,促进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根据现行规范标准要求及我公司实际资源状况,编制冬季施工作业指导书,有利于提高我公司的产品质量和专业施工水平。

2冬季施工工作内容2.1.混凝土作业内容包括:原材料储备、上料、拌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投料、振捣、抹面、养护及表面修补等。

2.2.预先选定配和比并通过耐久性验证。

2.3.振捣时还需巡模、巡钢筋工作。

2.4.较严重的缺陷修补另行研究处理。

2.5.混凝土工序作业流程图,见下一页。

3原材料及辅料3.1.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河沙、碎石、拌和用水及外加剂等,外加剂采用高效减水剂。

在拌和封锚混凝土时还需掺加防腐剂等,桥面保护层需掺加纤维网拌制纤维混凝土。

T梁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3.2.只有好的原材料才能制作好的混凝土a)把好原材料进厂检验关,选取质量信誉良好、供料及时、性能稳定的大企业的产品,尽量选在适宜的非阴雨大风天气进料。

b)卸料时注意观察直观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或提出疑问,观察无异常卸在合适的堆料位置,避免先卸后用而影响材料品质性能。

c)及时送检,明确标识,严防误用,标识牌需详细明确醒目。

同一原材料的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不宜近距离放置。

d)对于砂石料等地材,还需从料源控制,掌握料场生产情况及时发现改进问题。

还需避免雨天进料含泥量过大。

e)砂石料宜多进料多储存,大堆料易于保持原材料性能指标稳定,降低混凝土性能波动(合格范围内也是越稳定越好)。

f)混凝土各原材料均需通过耐久性试验验证。

3.3.各原材料需妥善存放、合理取用。

避免长期存放影响质量或给料管增加工作量。

a)水泥及粉煤灰等胶凝材料:一般作为粉粒料散装直接打入大罐中,存用循环快存放时间一般不会超过7d,如某个罐闲置不用时一定要先用完其中的料。

需要时使用袋装料时,需在水泥库内妥善存放保管,防止受潮尽快使用,也可采用将散装料装入袋中准确称量的方式。

袋装水泥入库存放。

袋装水泥堆放离墙壁25cm,离地面高度25cm,不同批号的水泥要分别堆放。

b)砂石料:采用中砂;碎石规格为5~20cm,由10~20cm和5~10cm 两种粒径的碎石原材料构成,10~20cm粒径占70%、5~10cm粒径占30%,配比时分别计算上料时二料仓单独计量。

c)存放处需利于排水,使用前用装载机适当掺匀,碎石料场的“底子”因粉尘含量较大不能用于制梁生产。

d)混凝土用水采用能饮用的井水,拌和用水通过水管抽到池子里备用,池子需经常清理(1~2月)。

e)减水剂为溶液,直接加在拌和机外加剂罐里待用,罐上面盖好,有沉淀时及时清理。

3.4.不同型号、批次的原材料分别存放、标识明了,隔开距离,以不易混用、方便取用为原则。

3.5.发现原材料或混凝土性能异常时,立即停用,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试验,确认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确有质量问题时,严禁用于桥梁生产中并按照物资管理规定进行处置。

4混凝土作业机械4.1.混凝土作业机械主要为1.5m3拌和机及其自动配料系统,用专用斗车运输混凝土,还需10t桁车、装载机等辅助设备,振捣用附着式振动器、插入式振捣棒。

4.2.拌和机需经计量认证且在有效期内。

4.3.采用装载机为拌合机上料。

4.4.模板上安装1.5kw附着式振动器,并使用φ50型插入式振动棒或平板振动器,易于保证梁体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4.5.拌和机需设有机棚或机房,防止风雨雪对计量精度和机械性能的不利影响。

4.6.加强机械的维护保养,保证运转良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7.灰斗容量为1.5m3,用薄钢板及角钢焊制,起吊钢丝绳一定要牢固。

5混凝土配比及性能5.1.好的混凝土配合比可提高混凝土性能、方便施工、节约原材料、使梁体美观。

5.2.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除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弹模及耐久性指标外,还需使混凝土尽量便于投料、易于振捣、利于抹面,获得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避免泌水、离析等不良现象,且收缩徐变要小、早期热量要少。

5.3.比选配比经多次试拌,综合各种性能指标,先选择一个基础配比,再扩展若干个实用配合比,从中选取最佳性能的一个。

5.4.梁体混凝土需要很好的流动性和粘聚性,特别是胶棒下的混凝土振动棒下不去,一般只能靠模板侧振振捣,而下翼缘处混凝土不能直接投料只能靠混凝土流动才能到位。

5.5.当混凝土原材料、施工条件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对用料配比的控制。

5.6.为保证桥梁耐久性,梁体混凝土参照执行客运专线箱梁高性能混凝土要求。

5.7.混凝土用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检验需合格。

再比选配合比经初步选定后,进行抗冻性、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碱-骨料反应性试验验证,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5.8.耐久性质量要求见表(八)1(下页)。

5.9.通桥(2005)2101--32m、24m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55,,其理论配合比为(每立方米用料):水泥405kg,细骨料587 kg,粗骨料1192kg(5~10mm级配357kg;10~20mm级配835kg),粉煤灰95kg,减水剂5.0kg(掺量1.0‰),水160kg,水胶比0.32。

5.10.坍落度控制在160±20 mm、入模含气量控制在2~4%。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表15.11.封锚混凝土均按C55,采用与梁体混凝土同样的配合比,仅在其中掺加微膨胀剂。

5.12.当混凝土原材料、施工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对用料配比的控制。

5.13.混凝土拌和物质量控制a)拌制不合格的混凝土不能入模,主要以坍落度指标控制,当混凝土坍落度小于120mm或大于200mm时,按不合格品处置,禁止使用,当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在120~140mm或180~200mm时,通过分散投料和加强振捣保证梁体混凝土质量。

b)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混凝土有关性能(如坍落度、和易性)的试验与观察,见表2内容。

拌和物性能指标及检验频次表2c)每片梁混凝土灌注必须有试验人员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入模温度、含气量进行跟踪测量,对有问题的混凝土要查明原因保证混凝土性能。

d)检测梁体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应在施工现场进行,拌和物取样后应尽快进行试验6拌制混凝土6.1.本公司制梁用混凝土用1.5㎡双卧轴拌和机拌制,拌和机包括配料系统需经过计量认证。

6.2.拌制混凝土前需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a)原材料检验合格,并已装载到位,且数量充足有一定富裕量。

b)有关设备经常维修保养,确认性能良好不易出现机械故障,且开盘前经过试运转。

设备包括拌和机、运灰车、振动棒、侧振、装载机等,也包括发电机、桁车等外围设备。

c)水电供应系统正常,厂自有发电机状态正常可应对突然停电,装载机、运灰车等油料充足。

d)钢筋、模板及各种预埋件等检查调整完毕,并已签字确认。

e)灌注人员、设备已准备到位,处于等待开盘状态。

f)试验室根据天气、梁型混凝土、含水率等参数确定施工配合比,签认后发放拌和站,拌和站人员输入数据等待开盘。

g)检查所有振动器,连接要牢固,电路接通并试运转正常。

6.3.保证准确上料,水、水泥、掺和料、减水剂≤±1%、骨料±2%,均以重量计。

6.4.每次用搅拌机拌合第一罐混凝土前,先开动搅拌机空车运转2~3分钟(试机),运转正常后,再加料搅拌。

6.5.搅拌机上料顺序:砂石料→水泥→水及减水剂溶液。

6.6.搅拌操作步骤a)运行参数设置:根据试验室的施工配比输入运行参数。

b)配料:检查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合理,输入配合比的各种料重。

c)落差调整:先根据经验设定一个落差值,若实际称量值>落差设定值—→增大落差设定值;实际称量值<落差设定值—→减小落差设定值。

d)拌和机如果称量超重或皮重超重时,则操作系统都将报警,此时即需进行调整。

e)经过调整实际上料与施工配比一致时,即可正常开盘灌注。

6.7.为补偿附着在各容器上的砂浆,在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减80kg碎石其它用料不变。

搅拌机内及运输灰斗在开盘前可用少许水湿润,但不能有积水。

6.8.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颜色一致、表面泛浆。

自加水起算,连续搅拌的最短时间不能小于120秒,并且不大于150秒,具体搅拌时间由试验室根据各配比需要确定。

6.9.不能随意调整用料配比,在正常范围内的稍干稍稀通过散开投料加强振捣等措施保证混凝土密实。

6.10.拌和站上工作人员需目测混凝土质量,检查漏上水泥、减水剂过多等异常现象,发现明显低劣的混凝土需坚决丢弃。

对混凝土性能有怀疑时,由试验室进行检验确认,性能稍差者可用去打盖板、硬化地面、制作L块等。

还需经常检查各配料电子秤的准确性。

6.11.炎热季节拌制混凝土时,根据气温情况选择在早上、傍晚或夜间灌注梁体混凝土,直接用深井水拌合可降低混凝土温度。

6.12.混凝土入模温度宜在10~30℃,不能超出5~35℃范围,温度过低时需加热水,温度过高时段在气温较低时进行灌注或用深井水降温。

6.13.试验室及时对混凝土各项指标如坍落度、泌水率、入模温度、含气量等进行测定检验,控制混凝土各性能如流动性、粘聚性、易于振捣等方面达到最好的程度。

6.14.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拌和站上人员需多注意观察、经常与灌注人员沟通。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性能更有利于振捣和抹面等。

6.15.混凝土灌注完后,搅拌机灰斗等马上用水冲洗干净,清洗后的水流入沉淀池中,对沉淀池需定期清理,避免长时间淤积造成清理困难。

6.16.按机械管理要求,定期检修保养混凝土的各种机械设备,保证性能良好,将混凝土设备的故障率降到最低。

7混凝土运输。

7.1.我厂采用专用斗车运输混凝土,装载混凝土为自制容积1.5m3实装1.2m3(一盘)的圆锥形灰斗,用改装的工具车运输。

7.2.均在混凝土硬化路面上运输,需适当慢速行驶,在运输过程中可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易发生分层。

7.3.斗车需谨慎驾驶、反应灵敏,倒车转弯时注意瞭望,养成避让其它工作人员的好习惯。

7.4.混凝土从出机到入模的时间约为5 min,为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能不能超过20min,斗车偶然故障时用桁车直接将灰斗吊到灌注位置。

7.5.桁车钩住灰斗上的钢丝绳,吊到模板上的投料位置,到模板附近时目测需高于模板约0.2m,为防止撞到模板不可太低,为提高混凝土均匀性也不宜太高。

8混凝土灌注8.1.混凝土灌注时制梁的重要工序之一,一定程度上有着过时不可返工整修的特点,且不易直观检查等。

需要操作人员及检查试验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彻底,确保混凝土拆模后良好的内在和外观质量。

8.2.梁体混凝灌注按拌和机工作时间算,32m梁一般为3h—4h。

在晚间、有风天气等条件限制时可稍有延长。

8.3.正在降雨、天气预报即将有雨、大风或气温骤降影响人员操作时,不能开盘灌注,但确认只有零星小雨的情况下可开盘灌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