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公路运输设施

1.2公路运输设施


1)北京-珠海:2310km 2)北京-福州:2540km 3)同江-三亚:5700km 4)重庆-湛江:1280km 5)二连浩特-河口:3610km
1)上海-成都:2970km 2)上海-瑞丽:4090km 3)青岛-银川:1610km 4)丹东-拉萨:4590km 5)绥芬河-满洲里:1280km 6)连云港-霍尔果斯:3980km 7)衡阳-昆明:1980km.
1990年前后制定了国道主干线规划,总体布局为: “五纵七横” 包括首都放射线、南北纵线、东西横线共12条线路。 线路总长约3.53万公里,将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所有特 大型城市和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的93%连接在一 起,贯通和连接城市超过200个,覆盖人口约6亿。到 2004年底已完成规划约87%,到2007年底全面完成。
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概念
货物运输量(Freight Volume)——简称“货 运量”,一定时期内实际完成运送过程的货物数量。 货物周转量(Turnover Volume of Freight Transport)——一定时期内所运货物吨数与其运输 距离的乘积,以吨公里或吨海里表示。
二、我国“十五”公路发展情况
我国“十五”期间公路发展总体情况
1、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和城镇人口超过 50 万的 大城市,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连 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而高速公路的发展水平大大 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迫切需要继续加快发展。 2、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高速公路具有突出的网络化特征,当网络布局合理,连续运输 距离达到200 -800 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将形成显著的运输效益优势。 目前,我国一些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 城市之间以及地级城市之间还不通高速公路,在相邻省份之间尚未 形成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即使在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 东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依然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服务。 在我国,规模适当、布局合理、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 路网络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公路技术等级越高,路面质量越好,汽车 的使用性能就越能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效率就 越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 就越多,单位运输成本就会越低,企业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好。
公路的技术等级、路 面等级与物流之间的关 系?
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2007年1-11月,全社会货运量198亿吨,同比 增长11.8%。其中,铁路货运量29亿吨,增长8.7%; 公路货运量145亿吨,增长12.3%;水运货运量24 亿吨,增长12.7%。 公路运输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73.2%。
2、公路主枢纽的功能
2.1 运输组织功能 管理好客货源及运力,使其最佳匹配,克服混乱, 实现有序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2.2中转和储运功能 为货物的中转换装、储运和旅客的到发、转乘提供 设施和作业服务。公路主枢纽面向全社会开放,为货主 提供货物仓储,并在枢纽货运场站内进行各种装卸搬运 作业,以利于货物的集疏运。 2.3中介代理服务 根据货主需要承担运输代理,为货主选择最佳运输 方式、运输线路,合理组织多式联运,代办报关、报检、 保险和金融结算等,实行“一次托运,全程服务”。
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规划蓝图
到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总体上将实现“东网、中联、 西通”的目标。 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环渤海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络;中部地区 实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东北与华北、东北地区内部的连 接更加便捷;西部地区实现内引外联、通江达海,建成西部 开发八条省际公路通道。
3、公路主枢纽的主要设施
3.1生产服务设施 交通枢纽运营的基础,为满足货物到、发、中转等运输 生产活动中的各种要求而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施。 主要包括管理区、车辆作业区、装卸作业区、仓储区。 3.2生产生活辅助服务设施 是交通枢纽的后勤保障,目的是为车主、货主、旅客提 供全方位的优质辅助服务以及为维持运输生产顺利开展而提 供的后勤服务。包括生产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和客户服务区。 3.3通信信息系统 通信信息系统是整个枢纽有效运转的中枢神经系统,是 各系统相互联系、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手段。
1.3.3 路面质量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次高级 中级 低级 高级 路面等级 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灌入式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表面处置 水结碎石、泥结碎石 半整齐石块路面粒粒改善土
路面分级
设计使用 年限(年) 15 12 10 8 5
1.3.2 公路的技术等级
(2)一级公路 一般设计年限的平均昼夜交通流量15000-30000辆,为连接高 速公路、大城市结合部、开发区经济带以及边远地区干线公路, 可供汽车分向、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 (3)二级公路 平均昼夜交通流量:3000-7500辆,为连接中等城市的干线公 路或通往大工矿区、港口的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 (4)三级公路 平均昼夜交通流量:1000-4000辆,为沟通县及城镇的集散公 路。 (5)四级公路 平均昼夜交通流量:1500辆以下,为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 公路。
2、公路主枢纽的功能
2.4 通信信息功能 通过计算机及通信设备,与全国公路主枢纽形成网络, 也使公路主枢纽内各站场以及公路主枢纽与铁路、水运、航 空有机联系,相互衔接,以使各种营运信息得以迅速、及时、 准确地传递和交换。同时,面向社会提供货源、运力、货流 等信息服务。 2.5 辅助服务功能 提供各种生产生活辅助服务。为旅客、司乘人员提供必 要的食宿服务,为车辆提供检测、维修、加油、清洗等服务, 进一步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1.2 公路运输的特点和功能
优点: 1)灵活方便; 2)快速组织; 3)可实现‘门到门”的 直达运输; 4)投资少、效益高; 5)操作人员容易培训;
主要功能: 主要承担中短途运输 补充和衔接其它运输 方式
1.3 公路的分类和技术等级
1.3.1 我国公路的分类 在我国,根据公路的作用及使用性质划分为: 国家干线公路(国道)、省级干线公路(省道)、县级干线公 路(县道)、乡级公路(乡道)以及专用公路。 1.3.2 公路的技术等级 根据我国公路技术标准,公路划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1)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道行驶,并全线控制出入的干 线公路。 四车道:设计年限的平均昼夜交通流量25000-55000辆; 六车道:设计年限的平均昼夜交通流量45000-80000辆; 八车道:设计年限的平均昼夜交通流量60000-100000辆。
第2讲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
1、充分认识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的构成(道路+公路主枢纽); 3、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现状与发展; 4、公路主枢纽的概念及我国的发展情况。
1、什么是公路运输基础设施?本概念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主要是指道路、公路主 枢纽以及附属设施,它是道路(或公路)运 输的物质基础。 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是指主要供车辆 行驶的工程结构物,由路基、路面、桥梁、 涵洞和隧道以及沿线附属设施等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