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群体感应系统方案
1983年,Engebrecht等找到了费式弧菌群体感应的相关 基因和群体模型
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QS研究开始 大部分细菌均有两套群体感应系统:一套用于种内信息
交流,一套用于种间信息交流
QS调节细菌的生理功能:如生物发光、毒素的产生、质 粒的转移、根瘤菌的结瘤、抗生素合成
群体感应的定义
QS信号分子分类
(1) 革兰氏阳性菌中多肽AIP (2) 革兰氏阴性菌的AHL/AI-1型
(3) LuxS/AI-2型
(4) AI-3/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1970年,Nealson等首次发现费式弧菌(Vibrio fischeri) 的生物发光现象
V. fischeri与某些海生动物共生,宿主利用其发光扑获食 物、躲避天敌,同时V. fischeri获得营养丰富的环境
群体感应的定义
群体感应调节示意图
信号分子 临界浓度
基因表达
生物行为调节
群体感应的定义
QS信号分子特点
分子量小:如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衍生物、寡肽等,能自由进 出细胞或通过寡肽通透酶分泌到环境
种属特异性:一种细菌调节蛋白能响应多种信息素,已建立多种革 兰氏阴性菌信息素检测系统
龋齿周围生物膜形成参与的菌种,所有细菌均参与群体感应
Nature Reviews, Biotechnology
群体感应的研究意义
通过人为干扰或促进微生物群体感应而调控某种功能, 在环境科学和工程研究中意义重要
群体感应可以促进胞 外聚合物(EPS)中胞外 DNA (eDNA)的大量释 放,产生的eDNA促进 细胞间和细胞与表面 的互联,促使生物膜 有效形成
群体感应调节
细菌释放自诱导物质 (Auto-inducer, AI) 的信号分子 临界浓度时,AI能启动菌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的生
物行为(产生毒素、生物膜、抗生素、孢子、荧光等),使 其调节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 感应现象在细菌密度达到一定阈值 后发生,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细胞密 度基因表达 (cell density dependent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QS调控细菌的多种生活习性:如质粒的接合转移、生物 膜形成、孢子形成、细胞分化、运动性、胞外多糖形成
QS参与致病菌的毒力因子诱导、细菌与真核生物的共生、 抗生素与细菌素合成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细菌生理特性
群体感应的研究意义
了解单细胞微生物的信息交流与行为特性关系,建立化学 信号物质和生理行为的联系,例如:
第六章 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应用
课时:4 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开课时间:2014年秋季学期
主要内容
群体感应的概念 群体感应的研究历史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群体感应的应用
群体感应的定义
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QS)
微生物间通过分泌、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感知浓度变 化, 监测菌群密度、调控菌群生理功能,从而适应环境条 件的一种信号交流机制,又称细胞交流或自诱导 (Auto-induce)
双组份信号交换系统: 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TS)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阳性菌QS系统—AIP-TCS三组分系统
AIP通过细胞膜的方式:ABC(ATP binding cassette) 转运系统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AHL可自由出入细胞体内外 细胞达到一定密度,信号分子接近浓度阈值 信号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自由扩散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AHL-LuxR复合物作为转录因子,激活目标基因的表达 还可激活LuxI的表达,形成级联放大正反馈反应
依赖生长期和细胞密度:对数期或稳定期在环境中积累达到较高浓 度,其所调节的基因表达量最大
细菌感染调控:许多信息素产生菌是动植物致病菌或共生菌,它在 细菌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兼具抗生素活性:Lactococcus lastis产生的乳链球菌素nisin,既作为 信息调节细胞生物合成和免疫基因的表达,也拮抗其他微生物;植 物乳球菌 (L. plantarum) 产生的植物乳杆菌素A也有信息素和抗生素 的双重活性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AHL合成及LuxR结合作用示意图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不同革兰阴性菌的LuxI-AHL型QS系统有所差别,其 AHL类自诱导剂都以高丝氨酸为主体,差别只是酰基侧 链的有无、侧链的有无及侧链的长短不同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自诱导分子:脂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 AHL)
AI合成蛋白(LuxI蛋白酶):可催化带有酰基载体蛋白的酰基 侧链与S-腺苷蛋氨酸上的高丝 氨酸结合生成AHL
受体(LuxR蛋白酶):AHL与 IuxR蛋白结合为浓度依赖型; 无AHL时,LuxR无活性, 且很快被降解掉
研究表明,可通过有 效抑制破坏胞外聚合 物的eDNA,抑制生物 膜形成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Reports (2013) 5(6), 778–786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QS 系统分类
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QS)
种内QS系统 种间QS系统
G-菌QS系统 G+菌QS系统
费式弧菌 LuxI-LuxR 型QS系统 示意图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常见的AHL分子及其功能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阳性菌的QS系统—AIP-TCS三组分系统
信号分子:AIP(autoinducing peptides, 自诱导肽)
AIP前体肽经转录一系列修饰加工, 在不同细菌中形成长短不同、 稳定 Nhomakorabea异的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