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分式教材分析
2 x y
1
x
x
代数式: x 、 5 、 2 a 、 1 、 2x 1 中
其中属于分式的有( )
A、1 个 B、 2 个 C、 3 D、4 个
例 1:当 m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2) m2 1
(3) m 1
m
m 1
m2 1
例 2:当 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 0?
列式得到解决:40x00=(142050%0)x +10
(三)与数的发展类比
——整数扩展为分数,整式拓展为分式
❖ 分式是对分数的进一步抽象------字母的意义 ❖ 分数的讨论框架的继承------小学时分数都研究哪
些性质? ❖从实际意义或者问题解决上,分式也是分数的实际
意义的抽象------列方程解应用题 ❖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小学分数的了解情况,特别是是
§15.2.2 分式的混合运算 §15.2.3 负整数指数幂 §15.2.3 科学记数法 §15.3 分式方程 §15.3 分式方程的应用(1 ) §15.3 分式方程的应用(2)
第13课时 《分式》小结与复习(1)
第14课时 《分式》小结与复习(2)
课标要求
1.抽象出分式概念;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 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4 2a
1
a
2
a2 1 4a
4
(2)
x2
x2
4y2 y 2 2xy
2y x x2 xy
注意:一是因式分解要正确, 二是化除为乘不能忘, 三是运算结果要最简。
8xy
2y 5x
=
8xy
•
5x 2y
4 0x 2y
=
2y
= 20x 2
例1 计算: x 2 1 (x 1) x 2 3x 2
运算的解题经验,解决不同类问题时 有不同的策略。
教材简析
第一部分 分式是整章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 分式的运算是第一部分的实践应用; 第三部分 分式方程是对分式的发展,其解法及应
用充分体现了“化归”与“建模”两类 重要思想.
知识框架图
思维导图
本章重点
四则运算---是整式四则运算的进一步 发展,是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内容之一,难度 较之整式的运算加大,步骤显著增多,符号变 化更为复杂,具体的运算方法也更为灵活。
说明:应视学生的基础决定是否先复习分解 因式,或有针对性的布置一点分解因式题让 学生复习。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
符 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
号 可补充例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 法 和分母都不含“-”号.
则
6b 5a ,
x 3y ,
2m n
例:已知分式 x 3 的值为0,求x
的值。
x 3
易犯错误
3、利用分式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 )非零整式M时,只乘(或除)其中某些项,有漏乘 (或漏除)的项。
例: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正确:
(1)
m =- m -m-n m-n
a+x=a+1
(2) b+x b+1
易犯错误
4、化为通分母的分式后的符号容易出错,从而导致 结果错误。
本章难点
1、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整式运算、 因式分解和分式运算的综合运用; 2、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 3、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与列整式方 程相比,尽管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相同,但是由 于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可以是整式或分式,所以更 具灵活性,学生会感到困难。
本章关键点
1、分式的概念---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 根、公式变形时要考虑字母的条件; 2、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的符号变换、 分式的通分和约分的根据; 3、教学中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用分式来表示未 知量。
(1) x 2
(2) x2 4 (3) x 1
x2
x2
x2 x
说明:例 1 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
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
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式
A B
为零的条件是
A
0
且
B
0
.
有无意义看分母, 式有意义母不0,
式无意义母为0;
式值为0,子0母不0.
混合运算一般在4个; 分式的知识和技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分式变形是在学习数学、
物理、化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易犯错误
15 x
1.概念不清:如对代数式 3
、3x 3 x
y
等哪个是分式弄不明白,
1 5x 错误地认为 3
是分式,
3x3 y x
3xy 是整式.
严格遵照概念:
易犯错误
2、误认为只要分子等于0就能使分式的值为0。
第十五章 分式 为什么设置分式这章
课时安排 课标要求 教材简析
教学建议 学生易犯错误
中考链接
(一)第一种解释
数学本身的发展: 式的发展——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
x2+1
x-1
(二)第二种解释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前面的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下面一类 问题时:
某工厂为了完成供货合同,决定在数天内生 产某种零件4000个,由于对原有设备进行技 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每天比原计划增产 25%,可提前10天完成任务,问原计划日产 多少个零件?
-1 =
3 (x-1)(x+2)
解 :方程两边同乘以 (x-1) (x+2),
(x-1)(x+2)
x x-1
-1 =
3 (x-1)(x+2)
(x-1)(x+2)
得 x(x+2)-(x-1)(x+2)=3
加深对分式方程解的理解
用类比的方法,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类比为一元一次 方程的应用题。
审、设、找、列、解、验、答
生活小常识
用科学记数法填空: (1)1微秒=_1_×__1_0_-6___秒; (2)1毫克=_1_×__1_0_-3___克=_1_×__1_0_-6___千克; (3)1微米=_1_×__1_0_-4___厘米=_1_×_1_0_-_6 ___ 米; (4)1纳米=_1_×__1_0_-3___微米=_1_×_1_0_-_9 ___米; (5)1平方厘米=_1_×__1_0_-4___平方米; (6)1毫升= _1_×__1_0_-_3__ 升=_1_×__1_0_-_6__立方米.
否还记得分数的性质框架
❖ (四)本章的地位
本章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的研究。 它的基础是分数、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 的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同时它是 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
课时安排
16.1 分式 16.2 分式的运算 16.3 分式方程
小结与复习
3课时 6课时 3课时 2课时
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
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 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 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只让学生了解就可以 了,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掌握验根的方法.
解分式方程
x x-1
( 共14课时)
第1课时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第 十 五 章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第5课时 第6课时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5.1.2 分式的约分、通分 §152.1 分式的乘除 §15.2.1 分式的乘方 §15.2.2 分式的加减
分 式 课 时 计 划
第7课时 第8课时 第9课时 第10课时 第11课时 第12课时
中考链接
(朝阳二模)
9.若分式
x―8 x
的值为
0,则
x
的值等于________. (2011北京中考)
例:计算:
4 -x+2 x-2 x-2
容易忽视分数线具有括号的作用。
易犯错误
5、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易出错。
例:计算
容易先运算乘法,后运算除法,同级运 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顺序进行。
易犯错误
6.对于 a0 常常会忽视 a 0 ;在进行 an 变换 时易把负号写到分式的前面去;在10n 中会
x-3
错误解答:两边同时乘以(x-3) 得x=2+3, 即x=5
易犯错误
9、去分母时未注意符号的变化。
例:解方程 1 = 1 - 6-x
2-x x-2 3x 2-12
错误解答:两边同时乘以3(x+2)(x-2)
3(x+2)= 3(x+2)-6-x 这里有两处错误.
中考链接 一般是两道题 直接分值一般是9~10分 在计算题中一般都会涉及到整数指数幂的内容 这些都属于必拿分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 归纳并掌握这些运算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 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化为一元一次 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 程中的化归思想;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 会建模思想.
a
1 b
1
6
(3) x 3 x2 9
(4)1
1 a2 1
2
xy
x4 y
x2
例计算 x y x y x4 y4 x2 y2 .
化简:
y3 4y 8
(y
2
y
5
) 2
a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