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会务行业报告
2015年通过数字会议工具参会人次近1000 万人,同比增长10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e
2015年通过数字会议工具举办会议的主办 方近19万家,同比增长90%
数据来源:31会议分析
连续三年的1月、7月、12月是会议旺季,2月、10月是淡季
15%
2013
2014
2015
北京 上海 广州 长沙 深圳 杭州 成都 南京 郑州 西安
1.0% 0.9% 0.8% 0.4% 0.4% 0.2% 0.2%
3.9%
14.0%
18.0%
2015 TOP10
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最活跃的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为数字会议集聚地区,但具体城市分布与中国会议产业城市分布 略有不同。 2015年举办数字会议最多的城市为北京,其次是上海、广州,占比分别为18.0%、14.0%、3.9%。
2016 数字会务趋势
Digital Event Trends
前言
31会议,公司成立5年有余,2015年年初,结合2013-2014年的数据,发布了2015年的《2015年数字会务趋势》。 2016年,31会议结合自身的运营数据为样本的分析(简称:31会议分析)、《2014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特发 此《2016年数字会务趋势》报告。以期对会议行业同仁带来帮助。因原始样本数据局限,本文中还有很多缺憾。望读 者海涵。 有意合作撰写2017年的数字会务趋势分析的同仁,可以联系我们。
1.8%
中国 VS
会议市场对GDP贡献对比
71.4%
参会人次占城市人口总数
美国
1.4%
100%
1000万
250万
会议数量对比
50万
协会数量对比
70万
中国会议产业市场份额
会议产业市场份额
10,000亿元
1000万 中国年度会议总量
中国会议总量每年呈5%增长,总规模超过1000万场
5亿 中国会议总参会人次
14%
12% 9%
12%
11%
11%
10%
9%
8%
8%
8%
8%
11% 10%
8%
6%
4% 4%
6% 6% 4%
31数字会议月份占比随着中国会议产业每月举办会议场次的多少而变化。2015年31数字会议总量80多万场,同比增长135%;2015年举办 会议最多的月份是12月份,占11.1%,最少的月份是10月份,其次是2月份。
会议分类组成
引自“2014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
81.6%
企业会议数量最多,占到我国会议市场
近70%。特别是IT类、金融、汽车、
环保等行业。
7.7%
政府组织的 会议
“去行政化”政策影响,政府会 议占比略有下降。
10.7%
企事业单位 组织的会议
社团会议多以学术会议为主,其中医药、医 学类会议占有绝对优势。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数据来源:31会议分析
2014年、2015年最受会议主办方青睐的10个会议城市
上海 北京 广州 杭州 深圳 长春 成都 南京 武汉 郑州
3.5% 1.5% 1.3% 1.2% 1.1% 0.9% 0.8% 0.8%
7.0%
13.7% 2014 TOP10
14年社团会议占比同比13年增长16.3%
社团组织的 会议
会议举办场地分类
54%
会议酒店 特色场所
46%
会议中心 展览中心
引自“2014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
会议规模分析
引自“2014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
300人以上会议占16%;委托给专业会议服务机构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多。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虚拟现实技术或将改变未来的会议产业
工业仿真
文物古迹
虚拟实训
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参 加会议不再受限于地域
航天军事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03:致力于中国数字会务服务的典型企业
会议工具
Cvent Eventbrite 31会议
线下服务与资源
Cvent 会唐网 酒店哥哥
03-1:致力于数字会务服务的典型企业
模式
兴无烟行业,必将带动相关绿色 会议的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绿
色会议产业集群。
T
E
S
经济环境E
• 2013 年 全 国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56.88 万 亿 万 ,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26.22 万 亿 元 , 中 国 对 专业服务的需求增长迅猛。
技术环境T
• 2014年,促进信息消费和宽带中国等 战略的开启和实施,有力推动了移动互 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移动 技术、社会化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信 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会议产业。
人工智能
会议机器人
人脸识别签到
会议场景应用
图像识别
02-7:虚拟现实对会议产业数字化的影响
虚拟现实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包括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广角立体显示技术,对观察者头、眼和手的跟踪技术,以及触觉/力觉反馈、
立体声、网络传输、语音输入输出技术等。
虚拟现实应用的领域:航天军事、工业仿真、文物古迹、虚拟实训、船舶制造、汽车仿真……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4年,82.5%的会议由会议主办机构自己承办
17.5%的会议交由会议服务机构承办
比2013年增加了近2%。
中美会议主办方的会议运营模式对比分析
美国会议产业链现状:产业链分工比较明确、第三方是会议运营主力,新技术应用普遍。 目前我国会议产业链分工还比较多元,主办方直接运营、自运营+第三方运营、委托第三方运营三者兼具,技术应用逐步在普及。
31会议 运营部 2016年1月
目录
01:会议产业相关数据 02:数字会务发展趋势 03:关于31会议
会议产业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31会议分析
启用在线注册报名的机构、会议、参会人增长了1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数字会务发展趋势
01:推动会议产业数字化的4项宏观因素
政策环境P
• 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及互联网+发展,并全
面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给传 统会议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带来巨大推动力。
P
社会环境S
• 我国民生水平的持续改善带动了会 议产业的发展,另外我国大力推动 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会议产业是新
互动性
02-2: 二维码对会议产业数字化的促进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二维码的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 码有了较大提高。随着二维码技术的成熟,被大量应用于会议服务中的各个阶段:
• 会前注册
• 现场管理
• 会中互动
会议微 官网
电子票
注册签到
梳理关键客户行为,并形成业务场景化, 以及场景应用规则,将内容、技术、服 务和咨询打通,激发创新能力
02-6:人工智能对会议产业的促进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包括机 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逐渐在会议场景被尝试或商业化。
图文\投票\抽奖\打赏\红包
二维码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会议的签到和互动效率。二维码识别设备时时将与会记录通过网络传输至会议管理平台,从会 议主办方邀约直到最后的参与情况和互动效果都会非常高效的记录下来,真正实现会议管理与营销的闭环。这是未来的趋势, 不仅高效而且低碳,也是会议服务领域一项重大革新应用。
• 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步实现了线上与线下 会议产业资源的相互转化和共享共赢。
02:促进会议产业数字化的7大技术要素
新技术—大势所趋
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实现对会议营销、会议管理及会议的创新与互动, 已成为客户需求的主流。
虚拟现实
大数据
移动互联 网技术
二维码技术
无线网络
云计算
人工智能
02-1: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会议产业数字化
2012年
2013年
300人以下 301-1000人 1000人以上
2014年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4年,会议规模300人以下的会议占据会议市场的84.3%
300-1000人的会议占13.5%
1000人以上的会议仅占2.5%。
主办方承办 会议服务机构
02-3:无线网络对会议产业数字化的促进
随着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更为强烈,对于网络的服务质量要求也更加苛刻。WiFi为大型会场、发布会和大 型场馆等场所,提供了便捷和灵活的通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到无线网络,通过微信/微博/现场媒体播放、产品演示和数据共 享等方式,对会场及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能够提供大范围接入,高带宽、高容量、高度集成一体化,安装方便以及集成一些增值 服务功能,已然成为高密度场景下用户最为关注的。
会议组织机构
第三方
会议地点场所
会议组织机构
其他相关机构
美国
VS
第三方
会议地点场所
其他相关机构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