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特色与借鉴价值摘要:华德福幼儿教育以鲁道夫·斯坦纳的人智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注重儿童身、心、灵的平衡全面发展,强调生活化、艺术化、贴近自然的教育,重视儿童生活的节奏和韵律性,注重儿童整体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人智学;华德福教育;幼儿教育一、华德福幼儿教育理念简介1919年,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受邀创办了一所名为Freie Waldorf Schule的学校(德语“自由华德福学校”),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
以后,凡是践行其教育理念的学校均被称为华德福学校[1]。
华德福学校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并于1994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和推荐[1]。
20世纪90年代末,华德福学校毕业生、德国青年卢安克开始在中国广西乡村实践华德福教育;2004年中国大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建立,至今国内许多地方都有了华德福教育机构。
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鲁道夫·斯坦纳创立的人智学(Anthroposophy)。
人智学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智慧、人类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探索通往精神领域的知识途径,帮助人们培养一个完全开放的胸襟,不盲从也不随意排斥,而能随着内心需求涌现知识和智慧,直至获得精神世界共鸣[2]。
斯坦纳提出,人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是达到精神最高境界的首要条件,这必须通过适合人的教育和自我改造来达成。
人智学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约7岁换乳牙前,儿童的生命力主要用于身体的发展,如果过早地开发智力就会透支生命力而影响幼儿的整体平衡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7岁到青春期,儿童的感觉能力比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来得快而深刻,理性化教育多半徒劳无功。
第三个阶段是青春期到21岁,人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个人的判断力、独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
此时,尊重个体的独立存在是帮助青少年发展自我的前提,反之就意味着使他们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3]2。
斯坦纳主张学校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确立等都应以人的发展阶段为依据[4],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他指出:“我们的最大努力应当是发展自由的人”[5]29。
以人的发展周期理论为基础,华德福教育拥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整而独立的儿童教育体系,在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尽力使意志、感觉和思考得到平衡的发展。
二、华德福幼儿教育特色与借鉴价值1.关注整体生命发展华德福教育“以生命的周期为核心”[6]332,幼儿教育对应人的发展周期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健全和平衡身体的发展,应尊重孩子的童年,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注重儿童的身体健康、情绪、社会活动能力、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允许他们自由地表现和发展个性,“顺应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高原则”[6]332。
把儿童放到人的生命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阶段来认识,重视教育内容对儿童终生的价值和意义,重视儿童身体的发育成熟,反对过早地对儿童施加超越心智发展水平的学业训练,在滋养儿童心灵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放到自然、宇宙的整体中来看待。
这种关注生命整体发展的理念值得借鉴。
2.尊重儿童天性根据人智学理论,幼儿好动的天性是来自生命发展的需要,过早学习读、写、算等会使孩子有限的生命力过早集中于大脑的发展,造成身体、心灵、情感和精神的整体发展失去平衡。
幼儿课程内容应为孩子的需求服务,而非让孩子去适应课程要求。
只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后,其生命力才能用来进行知识学习和智力训练。
因此,华德福幼儿教育强调日常活动中的学习,包括游戏、故事、音乐、艺术、手工、运动、种植植物、照料动物、做家务等,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
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榜样示范和孩子的模仿中完成的,幼儿“会自然地倾向于模仿,有价值地对榜样进行模仿是早期教育中适当的方法。
”[5]56华德福幼儿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姿势态度等为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确信孩子会通过自然的模仿反应而受益,认为模仿是外部世界和儿童内部意志的结合,依靠模仿和榜样能够发展孩子主动做的习惯,是对儿童的信任与尊重;模仿还是一种个体与他人的交流,蕴含着积极的社会技巧的发展,儿童在模仿中获得自我发现、自我尊重以及对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华德福教育尊重儿童游戏的需要,认为游戏是孩子内在的自然天性,是幼儿对环境印象的发现和模仿,而不是外在引导的结果,它除了使孩子的原始需要得到满足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但却对孩子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想象力、主动性、社交技能、情绪智力、解决问题能力、艺术感觉、肢体技巧、自信与自尊的发展等。
华德福幼儿教育支持但不试图“扩展”儿童发自内在需求的游戏,不把成人的任何意图和目的加入儿童的游戏中,而只是为儿童创造性的游戏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合适的器材,让孩子真正“自由地游戏”。
3.亲近自然,顺应自然华德福教育重视儿童身体、心灵与宇宙万物的自然协调,让孩子充分接近自然,教育孩子热爱和尊重自然;反对儿童过早地暴露在电视、电脑等之中,认为过度的、非自然的感觉刺激会使孩子的感官疲惫,进而导致冷淡、孤僻、缺乏同情心、麻木不仁。
华德福幼儿园环境和材料的设计都非常注意做到自然、和谐、温馨,给孩子的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以丰富的滋养。
因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善良和美好的想象,这是生命力充分用于构造身体的重要因素,影响想象力发展实际上是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6]332户外游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幼儿的游戏材料也是自然的以及“未完成的”,如石头、木块、松果、棉布、羊毛、蜂蜡等。
老师和家长制作的娃娃、动物、风景等都只有一些象征性的特征,华德福教育者相信天然的和未成型的玩具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顺应自然的韵律是华德福教育的重要理念,“万物皆有时”的理念不但体现为教育适应人的发展周期,还体现在强调教育中的节律与重复。
人智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节奏系统,如有节奏地呼吸,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休眠和工作之间有规律地交替等。
自然也有其节奏和周期,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季节的交替变化,生命的发展和更替等。
有节奏的重复符合人的系统和自然的规律,使人获得自身及与自然的协调与平衡。
在华德福幼儿园,儿童的生活和活动都在节律和重复中有规律地进行。
每个活动单元中都有一种独特的节律,如同有节奏的“呼吸”。
例如一日活动中典型的节律:创造性游戏时间(扩展或“呼出”)——圆圈活动时间(收缩或“吸入”)——户外游戏时间(扩展或“呼出”)——讲述故事时间(收缩或“吸入”)。
扩展时间是孩子的主动活动,收缩时间是老师的引导。
通过这种节律,孩子得到健康平衡的成长[5]66。
不仅是一天的活动,一周和一年也都有自己的节律,如创造性游戏时间的各种活动在每周有规律地重复,一年中季节循环往复的体验和与之相随的各种节日庆典等。
节奏与重复原则还表现在空间和做事方面,如:每件东西都固定放置以形成有序有节律的环境,完成事情的最好方法会被一天天地重复等。
生活和活动的节奏就像呼吸一样重要,能维持孩子的健康,帮助孩子自我控制,给孩子的感觉带来秩序,帮助孩子记忆和学习,并能给孩子带来稳定和信任,使他们获得安全感。
4.注重人类文化的传承华德福教育注重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比较典型的是幼儿园经常采用民族文化经典或民间神话传说、寓言、童话等作为故事或布偶戏的内容——“最好是传统的故事,这些故事已经置身在幼儿所处的文化环境中”[7]78——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着孩子的心灵;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也尽量接近家庭,注重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之间的连续性;重视教育内容与生命之间的有机联系,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更接近现代化前的传统生活方式;隆重的传统节日庆典也使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活传承。
5.强调艺术教育华德福教育理念中,艺术教育不仅指艺术作为教育内容还包括教育过程的艺术化,其真正意义是滋养人的心灵和丰富人的心灵生活。
作为教育内容的艺术包括画画、唱歌、讲故事、布偶戏、游戏、手工、韵律舞等。
儿童被当作艺术家,进行自己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艺术的内涵,得到手和脑的锻炼。
同时,幼儿园的环境,教师的言语、行为、态度,都应该让儿童产生美的体验。
教师的教育过程也是艺术的创造,帮助孩子发现、热爱周围的世界,唤醒孩子内在的能力,允许孩子多彩的个性自由地浮现和发展。
教育工作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来进行,教师就像艺术家那样帮助孩子发现和热爱他们的周围世界。
艺术是华德福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在艺术和艺术化的教育中,重视儿童想象和创造的发展,重视让儿童接触美好事物,给儿童树立真善美的榜样,给予儿童感官和心灵的滋养。
华德福幼儿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关注儿童的身、心、灵,注重精神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其注重生命整体发展、尊重儿童天性、顺应自然、强调节律、注重艺术教育等鲜明的特色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1]华德福学校的历史和发展[EB/OL].http://www.waldorfchina./index_abouts.asp,[2009-05-20][2]彭莉莉.鲁道夫·斯坦纳及其人智学思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7,(S1).[3]黄晓星.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4]黄慧娟.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5][英]琳·欧德菲尔德.自由地学习——华德福幼儿教育[M].李泽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7][英]蔡尔兹.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教育理论和实践[M].王荣亭,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