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
4
概述--呼吸衰竭的分类
(二)按发病缓急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 由于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使肺功
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衰竭。 2.慢性呼吸衰竭 指一些慢性疾病,造成呼吸功能损
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
.
5
概述--呼吸衰竭的分类
(三)按发病机制分类
1.泵衰竭 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呼吸泵功能 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称为泵衰竭。
.
26
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纠正呼吸衰竭最基 本、最重要的措施。
.
27
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
5.合理给氧 (1)给氧指征:PaO2<60mmHg为氧疗 的指征。PaO2<55mmHg为必须氧疗。 (2)给氧方法:常用方法有鼻导管、鼻 塞、面罩、气管内机械给氧等。
.
28
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
(3)给氧浓度: ①Ⅰ型呼吸衰竭:较高浓度吸氧(>35%)可 迅速纠正低氧血症。
②Ⅱ型呼吸衰竭:应持续低浓度(<30%)低 流量(l~2L/min)吸氧。
.
29
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
(4)氧疗目标:
通常急性呼吸衰竭应使PaO2维持在近 于正常范围。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PaO2维持在60~ 80mmHg或SaO290%以上即可。
黄疸、蛋白尿、氮质血症等肝肾功能损害 症状,少数出现休克等。
.
16
护理评估--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确诊 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H>7.45为失代偿 性碱中毒。
2.肺功能测定 有助于判断原发病的种类 和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
.
13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
14
(4)循环系统症状 早期反射性兴奋心脏出现心动过速,严重 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血 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CO2 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 暖多汗及血压升高;因脑血管扩张,病人 常有搏动性头痛。
.
15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严重呼吸衰竭时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
30
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
(5)疗效观察:
氧疗实施过程中,应专人负责监护,监 测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密切观察疗效。
(6)注意事项:
氧疗时应注意保持吸人氧气的湿化; 输送氧气的面罩、导管、气管导管等应 善固定。
.
31
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
6.改善通气排出二氧化碳
(1)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在呼吸道通畅 的前提下应用。常用尼可刹米静脉滴注时速度不 宜过快,以防止药物过量。
.
24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
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
25
3.心理护理
经常巡视、了解和关心病人,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 用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前,向病人作简 要说明,给病人安全感,取得病人信任和合作。指导病人应 用放松技术、分散注意力。
.
9
(1)呼吸困难: 最早、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
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点头或提肩呼吸。并 发“二氧化碳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或潮式呼 吸,严重者还可出现间歇样呼吸。
.
10
(2)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的主要表现。发绀以口唇、
指(趾)甲、舌明显。发绀主要取决于缺 氧的程度,也受血红蛋白、皮肤色素及心 功能状态的影响。
3.胸部影象检查 有助于分析引起呼吸衰竭的
原因。
.
17
动脉采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
18
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况
绝望; 恐惧; 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紧张、焦虑和依赖心理。
.
19
护理评估---治疗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
氧疗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抗感染治疗
防治并发症
.
营养支持
20
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 与呼吸衰竭有关。
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无效咳
清理呼吸道无效 嗽或无力咳痰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与脑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 留有关。
知识缺乏
慢性呼吸衰竭的预防保健知识。
.
21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衰 竭纠正,表 现为呼吸困 难等症状减 轻或消失, 血气分析结 果正常。
呼吸道感 染得到控 制,能有 效排痰, 呼吸道通 畅。
在意识清醒的 情况下能以语 言或非语言方 式表达自己的 意愿和进行情 感交流。
能避免诱因预 防呼吸衰竭的 发生。
.
22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对症护理
病情观察 并发症护理
治疗配合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
23
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
1.休息与活动
给病人摆放舒适的端坐位或半坐位,以利 于呼吸;
指导病人节省体力,协助病人完成日 常生活活动。
2.肺衰竭 肺组织、气道阻塞和肺血管病变引 起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
.
6
发病机制
1
2
肺通气不足 弥散障碍
3
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
.
7
护理评估---健康史
气道阻塞性病变 (COPD)
肺组织病变
病因
肺血管病变
胸廓与胸膜病变
神经肌肉病变
.
8
思考题
护理评估--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表现外,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 留所致的呼吸困难及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紊 乱的表现。
.
3
概述--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 即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结果
是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由于 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2.Ⅱ型呼吸衰竭 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结 果为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 50mmHg。主要由肺泡通气不足引起。
第九节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
1
学习目标
1. 了解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及健康史。 2.熟悉呼吸衰竭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护理诊断及治疗要点。 3.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及健康教育。 4.熟练掌握血气分析动脉血采集技术。
.
2
定义: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 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进 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 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 乱的临床综合征。
.
11
口唇及指甲发绀
.
12
(3)精神神经症状
轻度缺氧 缺氧加重
注意力分散、智力或定向力减退 烦躁、神志恍惚,嗜睡及昏迷等
CO2潴留早期 兴奋(烦躁不安、昼睡夜醒,甚至谵妄) CO2潴留加重 抑制(表情淡漠、肌颤、间歇抽搐、嗜睡及昏迷等,
这种由缺氧和CO2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 称肺性脑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