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DDG 年
在个体成长的路途中, 压力更是普遍存在。其次, 要认识到压 力作用的双重性。压力及其反应并不全是 “ 有百害而无一利 的” , 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可以说, 没有一个个压 力, 也就没有个体的不断发展。 因此, 要接受压力, 而不仅仅是抱 怨,并且要对已经出现的和将要出现的压力做好一定的准备。 再次= 要勇于面对压力= 而不是逃避, 压力也是任何人都逃避不 了的= 有效处理压力的方法就是直接面对。因此= 每一个大学生 都应该了解自己在压力情境下的应对方式= 学习他人有效处理 压力的策略。当心理压力出现时= 勇敢地正视它= 从而使自己在 战胜一个个压力的过程中= 积累经验= 不断地强大起来。 @; 寻求社会支持 人类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 = 任何人都不能离开他人而生 存。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互相爱护的= 这是 一种社会支持, 它可以调适个体的压力反应。研究发现 = 社会 支持可以降低压力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并且减少诸如头痛、 消化不良、高血压等一系列由于压力导致疾病的发生率。因 此= 对于大学生而言 = 在面对心理压力时 =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是非常有益的。 这就要求在生活中 = 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积极 寻求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社会支持包括家庭、 朋友、 同 学、 社会组织、 学生社团、 老师等= 在一般的生活状态 = 这些社 会支持能够满足他们安全、 自尊、 归属的需要。而当大学生面 对心理压力时= 可以找一位朋友或亲人诉说倾吐 = 从而寻求他 们的支持。既可以是感情上的支持 = 比如同情、 理解、 照顾, 也 可以是物质上的支持 = 包括给与金钱或者其他物质上的帮助, 这一 还可以是信息上的支持 = 主要指别人给予的忠告和指导。 切 = 对减轻心理压力十分重要。 A; 学会放松自己 大学生 面对心理压力最常见的 表现是心理 和肌肉的紧 让 张。因此 = 调适压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要学会放松自己, 自己的身体或心理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 = 从而逐渐消除紧
压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著名内分泌专家汉斯・薛 利 & ’()* +,-., / 提出的 0 他被称为压力之父。薛利认为 0 压力就 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 0 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 中应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国内将 压力 & +12,** / 译为应激 0 通常有三种解释 3 第一种是指环境中 存在的导致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刺激;第二种是指个体对刺 激的紧张性反应;第三种是指由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 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目前0 心理学上对压力的解释多数 指第三种 0 即压力是指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 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0 通常压力也被称为心理压力 & 4*.567-7895(- +12,** / 。
(!"#$ % ) 作者简介: 张艳芬 , 女, 河北定兴人, 河北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 & 期
张艳芬: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
正确对待, 面对大学里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 这 使他们的内心充满矛盾, 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 身心因素压力 大学生身体方面的压力主要有:一些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不佳, 缺乏维持正常学习的旺盛的精力;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相 貌、 身高、 体型不满意, 感到忧心忡忡等等。 大学生心理方面的 压力表现为: 过分争强好胜的人格因素使一些大学生常感到身 心疲惫; 有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太差, 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 困难面前产生较大的压力反应;也有一些大学生是由于自我概 念不良, 导致自卑、 行为退缩; 更多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于时 时出现的心理冲突。譬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 突、 闭锁与开放的冲突。冲突越复杂, 心理压力就越大。 另外, 近年来,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很普遍。 失恋、 单相思也 会给大学生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打击, 造成心理危机。
行动减少、 无所适从, 失去对生活目的和意义的追求, 行为失 控、 不断发脾气、 与人冲突不断、 自我防御行为增多, 等等。 即有积极的作用, 又有 &" 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 消极的作用 $ # % 积极作用 压力可以促使大学生警醒,从而增强其适应性。一般而 言,压力引起的紧张反应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警觉 水平, 使其注意力集中, 思维敏捷, 情绪适度, 从而促使大学生 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压力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提高。 因为压力是我们生活 中的一部分, 当大学生面对一定的心理压力时, 必须积极、 努 力, 才能摆脱压力, 改变现存的压力环境。因此, 可以说, 一定 的压力正是促使大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动 力。生活中如果没有压力, 大学生也就缺少了发展的动力。 增强大学生抵抗压力的能力。调查表明, 在大学阶段, 曾 经体验过压力的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后似乎比没有经受过 压力的人更能够应付压力情景。这是因为在以往的压力状态 中, 她们学到了处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积累了处理压力的丰富 经验, 同时, 增强了面对压力的勇气和力量。 这样, 在以后的压 力情境中,就大大减少了心理冲突,增强了抵御压力的能力, 使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 压力有助于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密的关系。研究表 明, 压力情境下, 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更多的互相关心, 互相帮 助, 互相支持, 从而有利于彼此维持一种比较接近的良好的关 系。压力促进了群体的结合, 极大地增进了群体的凝聚力。因 此, 无论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维持与发展来看, 压 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 & % 消极作用 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过度的压力反应或长期压力反 应的累积, 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破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 长期处在压力情境下 的大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会降低, 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障碍。譬 如, 情绪持续低落, 兴趣丧失, 反应迟钝, 对自己的进步、 人生 “红尘 ” 的价值漠然置之, 麻木不仁, 看破 ; 与人交往过程中, 常 表现出紧张, 动作不自然, 思维不清, 脾气古怪, 讨厌别人; 或 孤立自己, 怀疑自己的能力, 轻视自己, 自责, 自信心降低, 夸 大自己的失败, 甚至导致彻底的自我否定, 并引发自伤、 自毁 或伤害别人, 破坏大学生的生理健康。在长期的心理压力下, 人的免疫功能将大大下降, 患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有可能罹 患如心脏病、 消化性溃疡、 紧张性头痛、 偏头痛、 神经衰弱、 肌 肉痉挛、 类风湿、 尿频、 皮炎等, 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另外,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还容易养成消极的生活习 惯, 如通过吸烟降低紧张水平, 通过酗酒、 贪吃、 过度工作来消 极回避紧张状况。
四、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
对于 大学生心理 压力的调适 ,通常可 以采用以 下的方 #" 正确认识和勇敢面对压力 大学生对压力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是调适的关键一 步。 首先, 要认识到压力的不可避免性, 并坦然接受它。 压力是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我们生活的伴侣, 尤其是
@H



二、 大学生面对的主要心理压力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承受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并且, 绝大 多数的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研究发现, 大学生面临 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压力之一。由于大学生普遍 都是中学时的优等生, 大多具有自信、 好强的心理特点, 并且 由于随着入学就已隐约感到就业形势的严峻, 因而, 他们中的 绝大多数都希望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以保持自己 一贯的学习优势地位, 也为未来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但是, 大学里, 强手如林, 尖子荟萃, 再加上大学里的学习方法明显 不同于中学, 大学老师也很少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 因此, 较 多的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迟迟不能适应,这就导致他们 学习效果不佳,只能充当一名普通学生的角色,于是压力感、 危机感、 失落感会油然而生。 ;: 就业压力 由于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 社会上下岗职工的大量存在, 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就业的心理压力,并且随着年 级的增长, 这种压力会与日俱增。可以说, 许多大学生对目前 的市场调节、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分配方式还远未适应, 他 们普遍担心毕业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有的学生担心自己
& ;==# 年 / 第 ;# 卷 第 ; 期 第 ;# % ;$ 页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A6,72. ()B 42(5195, 7C DBE5(197)
F7-: ;# & ;==# / G7: ; 4;# % 4;$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 张艳芬
摘 有许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压力; 影响; 调适 中图分类号: H??? 一、 心理压力的含义
三、 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 产生压力反应 当大学生面临心理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心理、 生理、 行为 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 化的需要, 它能够唤起和激发个体的潜能, 增强心理承受和抵 御压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压力引起的身心反应过于强烈和持 久, 超过了个体自身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就会大大消耗体内的 能量, 使个体的免疫机能下降, 从而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 功能, 并由此可能导致大学生生理、 心理功能紊乱而致病。具 体地说, 大学生面对压力时会有以下三方面的压力反应: $ # % 心理反应—— — 心理上的紧张 在压力状态中,大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一般情况 下,心理上的紧张又具体表现为: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 捷、 情绪适度唤起等, 这些都是适度的反应, 有助于个体适应 环境。但是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 由于持续的心理紧张, 大 学生也会表现出过度的心理反应。如: 急躁、 情绪不稳、 抑郁、 焦虑、 多疑、 愤怒不安、 恐惧、 沮丧、 失望、 消沉、 空虚、 无聊、 感 到生活没有意义、 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混乱、 自我防御心里增 强等。 $ & % 生理反应—— — 生理上的紧张 在压力状态下, 大学生不仅会表现出心理上的紧张, 同时 会产生生理上的紧张, 且彼此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一般情况 下, 心理上的紧张具有隐蔽性, 又是别人感觉不到的。 但是, 生 理上的紧张则表现得较为直观, 很容易被他人体验到。 在压力 状态下, 大学生生理上的紧张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 内分泌系 统和免疫系统三方面的变化。 比如: 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加强、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各种激素分泌增加、 消化道蠕动减少。 这 些生理反应在短期内调动了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了大学生 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性,从而有效地应付外界环境条件 的变化, 但过度的压力会使人肌肉高度紧张、 头痛, 等等。 $ ’ % 行为反应—— — 行为上的紊乱 在心理压力状态下, 大学生的行为反应有两种: 一种是直 接的行为反应, 指面临紧张刺激时, 为了消除刺激源而做出的 反应, 如因学业成绩失败而发奋图强或自暴自弃; 间接行为反 应是指为了减少或暂时消除与压力有关的苦恼,而采取的使 自己暂时缓解紧张状态的行为。 随着压力的持续, 个体在上述 两种行为反应中均会有过度的表现。 如行为退缩、 消极、 被动, 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