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必修1-8-26)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必修1-8-26)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元
欧元为欧盟的统一货币,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
3、影响 (1)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几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
100% (2)西欧国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90% 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联合 80% “用一个声音说话” 70% 美国 ( 3 )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两极 60% 法、德、意 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50% 法国 40% 意大利 30% 联邦德国 20% 10% 0% 1950 1965 1975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的振兴。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某一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的的根本决定因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 那么如果 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崛起 ,或者某主要政治力量 某新兴力量_____ 衰退 ,世界政治格局必然发生变化,新 _____ 的世界政治格局将逐步形成。 “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 响大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差 距 缩 小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相对下降
势世两 出界极 现多格 极局 化下 趋的
易错点:①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 局尚未定型。②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 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
了解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之后, 你对咱们国家的发展,或是自身的成长, 有怎样的感悟?
注意:力量是指综合国力,其中占主导地位 的是经济和科技。
冷战时代,在两大阵营内和非两大阵营的国家与 地区的发展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呢?
在两极格局之下,除 美苏以外的国家和地 区为了摆脱控制,力 求发展。但在合作与 发展的道路上,他们 各自遇到的最大困难 是什么?他们又是怎 样克服这一困难的?
知识点归纳:欧洲联合的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 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 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 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需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
朝鲜人
美国
苏联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实力相对下降
实力迅速上升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新洲职高
童志武
2014年6月18日
铁 托
纳 赛 尔
尼 赫 鲁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①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 1、原因 ②新独立国家为摆脱 美苏 的控制和维护 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 3、奉行的原则: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4、任务: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意义: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 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 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材料一: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 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 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
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需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 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 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经济大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1965年1975年Βιβλιοθήκη 2、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1)自身进行民主改革 (2)重视教育、科技 (3)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 内因 (4)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 “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5)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 6)美国的扶持 外 (7)抓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机会 因
1.要抓住机遇,尽快发展。 2、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 最大动力。 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 国战略。 4、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 展观。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攻 打朝鲜。假设当时四个不 同国籍的人在谈论这件事, 想一想哪一个是法国人, 哪一个是日本人,哪一个 是朝鲜人,哪一个是中国 人?
不结盟运动真的是不结盟吗? 并非真的不结盟,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 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团结起来 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 济新秩序,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 现全面彻底裁军 。
从50到80年代,在两极格局之下,随着世 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国在这个国际大舞 台上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你对这一时 期中国所扮演的角色有何评价? 思路提示:可以对新中国这一时期政治上、 经济上、外交上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 合第六、七单元所学)
1964年日本举办第 18届东京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
学以致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 美、英、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100% 20世纪 80 90% 二 世界第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0年
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 势地位,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材料三: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 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 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 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 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四:“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 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新中国建立
经济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 科技成就突出;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实力迅速上升 冲击两极格局
3、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
资本主义 1982 年上台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洪在演讲中明确提出: 60 战后初期 、 70 年代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 阵营 美国 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5)法德宿敌的和解成为联合的关键。
2、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 体 1967 年 欧 合一 洲 发展 共 同 体
发 展
统一关税与外贸 共同的农业政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趋向军事一体化
西 欧
最大困难:法德之间的历史仇恨。
材料一 : 法德之间打了1100多年,据历史学家统 计,双方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其中大战23场,平 均50年打一场大战。战争没有解决法德之间的宿怨, 相反仇恨越积越深,积重难返。 问题:法德之间应该如何解决上千年的仇恨和积怨? (请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巴黎条约》) 法德矛盾化解
英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足鼎立 德
法 欧共体 意
日本 日
3、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②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 与美国既有联合也有摩擦。 ③资本主义世界形成日本与美国、西欧三足 鼎立之势,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发展中 国家
最大困难:历史文化差异; 社会制度差异。
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成员国不断增加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 到多种经济领域
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 外交军事领域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日 本
最大困难:自身的封建残余与战争 造成的经济破坏;来自美国的控制。
战 后 的 日 本
美国在日本广岛 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 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举办现代奥运会和世博会 的国家。
甲:二战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使我们必 需完全跟随美国。我们需要美元帮助我们摆 脱经济困境,我们支持美国的行动。但我们欧 法国人 洲需要联合,否则我们可能成为下一个朝鲜!
乙:我们已被美国占领,只能任其摆布;我们军队 已被解散,美国会把我们作为战争的后方,当 日本人 然,这也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复苏。 丙: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要援助朝 鲜,让美国看看我们的实力,别想着欺负我们。 中国人 丁: 我要拿起武器,同侵略我们的美帝国主义决 以死战,来保护我们的父母妻儿。
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
[舒曼计划]: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
曼发表了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 部煤矿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联营机构的管制 之下。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 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 平了道路 舒曼计划使法德两个宿敌和解,成为欧 洲走向联合的关键。
阅读材料,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相关主题